文 | 郭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號“觀察者網”(ID:guanchacn),原文首發於2019年2月26日,原題爲《數學大賽中國選手"全軍覆沒",還真不是"禁奧令"的鍋

25日,第11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簡稱RMM ) 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閉幕,最終成績揭曉,以色列選手排名第一,而中國隊無一人獲得金牌,最好成績是獲得銀牌的第15名,總成績排名第6。

長期以來,中國選手在國際數學競賽中的實力有目共睹,就連近年來在各項數學賽事中表現突出的美國隊,也一直因爲隊伍中不斷增添的華裔面孔成爲話題。然而,爲何此次中國選手卻集體失利?該問題在國內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 ,是由羅馬尼亞數學會主辦的國際邀請賽,於每年2月份舉辦,被稱爲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難度最高的一項賽事,也是我國以國家隊名義組隊參賽的3項中學生數學國際賽事(IMO、RMO、RMM)之一。

“天生數學好”的華裔羣體基本從不缺席類似比賽。僅從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的隊伍來說,美國自2015年起,基本包攬了冠軍,而其中拿金牌的選手或多或少都出現了華裔的身影;

2019年的比賽中拿金牌的美國選手有3名,其中1名是華裔;

2016年的比賽中拿金牌的美國選手有2名,其中1名是華裔;

2015年的比賽中拿金牌的美國選手有3名,其中1名是華裔,此外還有一名華裔拿銀牌

就連帶隊老師也是華裔人士羅博深,根據維基百科資料介紹,羅博深出生於1982年,2015年起成爲美國國際奧數團隊的教練。

再拿IMO(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舉例,2015年的比賽是美國時隔21年再獲冠軍。當時,美國隊的奪冠被《華盛頓郵報》認爲意義堪比1980年那場“冰上奇蹟”——當年,美國冰球隊戰勝壟斷奧運冰球金牌長達40多年的前蘇聯隊,引發震動。

IMO美國隊多年的領隊和教練馮祖鳴坦承,當時折桂的美國隊中有華裔學生。

美國隊的華裔選手尚且如此強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隊的數學實力應該更強了。

所以,得知中國選手這次未獲金牌的消息後,不少網友對此表示不滿,甚至把失利的原因,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鉤聯繫到一起。

據工人日報報道,2001年,教育部發布奧數禁令後,2010年,北京、廣東、河北、浙江、江蘇等地也陸續採取措施,禁止舉辦奧數班、叫停“奧賽”。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又發文明確要求公辦學校“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爲學生入學的依據”。

去年3月,教育部爲了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科學選拔人才,確保高校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和規範有序,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取消了“高考加分”,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相繼公佈的“丘成桐數學英才班”、“數學英才班”卻直指競賽生。

根據招生簡章,北大2018年數學英才班招收“有志於從事數學研究的普通高中二年級在校學生”,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取得優異成績者;有數學特長,並在國內外數學專業相關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者。

有網友認爲,競賽升學一取消,不僅直接導致了不少競賽班的叫停,不少人對競賽的關注度也直線下降,即使是“數學英才班”也挽救不了什麼。

事實上,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自2008年起舉辦,而當時,中國各省市對奧賽禁令的實施也早已開始。

而且,從歷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隊在比賽中的成績一直有起伏。

根據維基百科信息,中國隊是從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舉辦的第二年(2009年)開始參賽的,從2009-2017年(2018年中國隊未參賽),中國隊總成績共獲得2次第一名(2009年和2012年),一次第二名(2010年),2次第3名(2015年和2017年),另有5次成績排名在3名以外。

具體來看,也並不是每一屆都有選手獲得金牌。在2013年和2015年,中國選手的最好成績都只是銀牌,團隊總排名也分別掉到第13名和第12名。

數據均來自RMM官網及民間統計,其中第八屆有三名同學信息不全。(圖自@自主招生在線)

今年的比賽,中國隊總成績從2017年的第3名掉到第6名,且無一金牌,有細心的網友發現了隊員們成績的特別之處——中國選手幾乎被第三題“團滅”:除了其中一名同學拿了1分,另外5名同學全是0分。

而獲得金牌的9名其他國家的選手,有7人這一題滿分。

就是這道組合題,讓中國隊“全軍覆沒”:

網友們認爲,中國隊前兩名拿銀牌的選手,除了第三題,其他題目的成績都是滿分,正是這一題,被其他人拉開了差距,“否則會是一堆金牌的老大”。

因此,有網友認爲,中國隊這次“短板明顯”,失利或許是因爲備考不到位。

延伸閱讀:

不學奧數導致中國隊數學競賽失手?領隊:發揮正常 沒刻意追求成績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當地時間2月25號,第十一屆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競賽閉幕。最終中國隊6名參賽者有4人獲得銀牌,1人獲得銅牌,1人獲得鼓勵獎。團體總分方面,中國隊獲得第六名。前五名分別是美國、韓國、塞爾維亞、以色列和俄羅斯隊。而2017年的本賽事中,中國選手曾獲得個人第一名,團隊第三名。

這個比賽結果,引發了一場輿論討論。#數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這樣一個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6名參賽者獲得4銀1銅,被描述成了“全軍覆沒”,顯然是誇張了。但是,跟中國孩子在歷年世界重大數學賽事上取得的成績比起來,跟過去拿金牌拿到手軟的情況比起來,中國隊本屆比賽的成績確實並不突出。

有輿論認爲,在數學競賽中成績下滑和取消部分競賽類升學加分項有關。還有很多網友擔憂,中國年輕人的數學水平,是不是已經被其他國家超過了?那麼,到底參加此次大賽的中國團隊是個什麼情況?如何評價此類競賽以及成績?爲此,記者採訪到了這次中國團隊的領隊。

文 | 劉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號“中國之聲”(ID:zgzs001),原文首發於2019年2月28日,原題爲《不學奧數導致中國隊數學競賽失手?領隊:發揮正常 沒刻意追求成績》,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領隊:將大師杯看作鍛鍊隊伍的機會並沒有刻意地去追求成績

第十一屆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競賽網站提供的名單顯示,這次中國團隊有6名選手參賽,另外還有領隊和副領隊各1人。

對比由中國數學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名單》來看,這次參賽的6名選手都在2019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名單中,並且,都來自上海的學校。

領隊瞿振華介紹:“羅馬尼亞大師杯賽邀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成績較好的國家參賽,是想要給高水平的學生一個更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比賽。它的賽題有時比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還要困難。我國選派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決賽中成績較好的省份組隊參賽,一方面是考慮到組隊和簽證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我們只是把羅馬尼亞大師杯看作鍛鍊隊伍的機會,並沒有刻意地去追求成績。今年羅馬尼亞大師杯由上海組隊參加,參加的六名學生都是在剛結束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決賽中獲得金牌進入國家集訓隊的選手。”

大賽網站顯示:個人成績排名中,第一名是以色列選手,他獲得了41分,差1分滿分;包括他在內,共有9名參賽者獲得金牌;來自中國的參賽者最高成績是35分,共有3人獲得這個分數,分別排在第15、第16和第18名;6名中國參賽者中,沒有人獲得金牌,4人獲得銀牌,1人獲得銅牌,1人獲鼓勵獎。

團體排名中,美國隊第一,中國隊排在第六位。對競賽結果瞿振華表示:“總體來說,我們選手都發揮了自身的水平,雖然沒有金牌有一些遺憾。有3名選手獲得35分,與金牌線37分差之毫釐。主要問題是第三題我們沒有一個同學做出來,顯示出我們的學生在遇到具有一些高等背景的組合問題時視野不夠寬闊,這是值得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競賽題目之一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在這樣的競賽中哪個國家的參賽者拿到金牌都是正常的。

“中國沒有拿到金牌也是很正常的,這是一個大的基本的判斷。一次競賽它只能夠代表某一個時間段、某一個特定情況下的狀態。”

2

教育部全面清理規範令“競賽熱”退燒,領隊:應該讓競賽迴歸本質

此外,有輿論認爲,在數學競賽中成績下滑和取消部分競賽類升學加分項有關。還有輿論提出,這是不是說明“不學奧數我們的數學教育效果是不是不好了?不能出頂尖人才了?”

羅馬尼亞大師杯也好,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也好,都只是顯示了在中學生中數學競賽的普及程度和訓練水平,並不能簡單地將其等同於一個國家的數學科技水平和頂尖數學人才情況,瞿振華領隊指出:“因爲這些更多地是由高等院校的水平和整體國力決定的。法國是國際上的數學強國,有很多獲得菲爾茲獎的法國數學家,但是數學競賽在法國的中學生中並不是很普及。”

各種學科競賽的學習內容,特別是數學競賽內容,曾一度因與升學掛鉤等因素受到追捧,各類培訓、競賽也辦得較爲火熱。

2014年,相關文件中明確,取消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競賽熱”有所退燒。

去年,教育部要求全面清理規範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掛牌命名錶彰等活動。近期,教育部正在進行競賽的清理認定工作,經過認定之後,清單之外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將一律不得組織進行。

對於競賽類的學習內容,要建立多元、自主的機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不能要求所有學生都參加奧數,這違反教育學基本的規律。通常也就是3%、5%左右的人可能有這方面的優勢,讓他們去自主的參加這項活動。我認爲,應該創造這樣一個環境。那麼,不光是奧數,其他學科的競賽也是這樣的。辦這種競賽都不要變成一個功利的工具。整體來說建立多元、自主的評價機制。多元就有多個標準,都讓它存在。自主,是讓學生自己去選擇。

3

等待人們去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學習這些學科競賽的內容是爲了什麼?

數學競賽的本意是爲了數學的普及與提高,發現有數學天賦的學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走向數學研究。這次競賽的參賽領隊瞿振華認爲:

“一方面,我們應該淡化對國際奧數競賽成績的過分看重,讓其迴歸本質,它只是高中學生展示自我數學解題水平的一個活動。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給數學有特長的學生一個平臺,讓數學競賽發揮本來的作用:普及與提高,激發學習興趣。”

也許就像這次引起大家關注的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競賽,它對自己的介紹是,爲年輕人展示其數學能力、交流知識和加強高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