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早在這些美國鍛造刀匠大師以前,中國元代甚至更早以前,這種手鍛大馬士革刀工藝,就已經在中國北方的直隸、甘肅等地出現。波斯大馬士革刀失傳,與中國元代以來的手鍛大馬士革刀工藝,這看似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兩件事,是否存在某種必然的聯繫。

萬名大馬士革刀匠入華的隱祕歷史,或許能揭開大馬士革刀失傳之謎

手鍛大馬士革 · 懷劍

古代大馬士革刀原產於中亞的波斯地區,當地工匠採用印度烏茲鋼作爲原料,鍛打出的刀劍剛柔並濟。

從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出,從中國的西漢時期,直到元朝以前,中亞大馬士革地區鍛造的冷兵器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漢武帝曾經得到一把匈奴人使用的西域寶刀,命人仿造未能成功,於是派遣張騫到西域尋找寶刀的製作材料和工藝。南北朝時期的一些史料,已經開始頻繁地出現“鑌鐵”一詞。而鑌鐵,指的就是來自中亞地區,以大馬士革鋼爲代表的經過鍛打的精鋼。

然而在13世紀,波斯大馬士革刀工藝在它的原產地神祕地消失,至今除了少數一些保存在博物館裏的大馬士革刀劍文物以外,沒有留下其他任何關於製作工藝的記載。

一項曾經稱霸世界的冷兵器製作工藝,就這樣神祕地失傳了!

萬名大馬士革刀匠入華的隱祕歷史,或許能揭開大馬士革刀失傳之謎

手鍛大馬士革刀 · 合璧

現代大馬士革刀,指的是手工摺疊鍛打的大馬士革刀,它出現於20世紀中葉,從美國流行起來,進而傳播到歐洲,在21世紀初開始受到中國刀劍愛好者的重視。許多人認爲,手鍛大馬士革刀工藝源自美國,並舉出許多以打造手鍛大馬士革刀出名的美國刀具大師爲例。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早在這些美國鍛造刀匠大師以前,中國元代甚至更早以前,這種手鍛大馬士革刀工藝,就已經在中國北方的直隸、甘肅等地出現。許多地方至今保留着手鍛大馬士革花紋鋼的傳統工藝。元代專門成立鑌鐵局,管理鑌鐵刀劍的製造和加工。

波斯大馬士革刀失傳,與中國元代以來的手鍛大馬士革刀工藝,這看似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兩件事,是否存在某種必然的聯繫?答案是,的確存在!

造成這種聯繫的,正是元朝的締造者,蒙古帝國。

萬名大馬士革刀匠入華的隱祕歷史,或許能揭開大馬士革刀失傳之謎

蒙古帝國

公園13世紀,蒙古帝國從亞洲中部崛起。他的目標不只是奪取中原地區,而是向東西兩個方向擴張,建立一個超大版圖的帝國。

蒙古帝國進行過三次西征,期間徹底摧毀了中亞波斯地區大大小小的政權,佔領城池,劫掠百姓,一直征伐到東歐的匈牙利、波蘭一帶。

元朝時期,蒙古帝國在中亞建立汗國,長期進行統治,期間爲徹底摧毀當地人的反抗能力,實行兵器管制,並擄掠了大批當地工匠,驅趕到元朝和蒙古高原,爲蒙古統治者服務。

據史料推斷,蒙古帝國先後擄掠了上萬名中亞大馬士革刀匠。這些刀匠和中國本地招募的工匠一起,被編爲匠戶,要求必須父傳子承,世代爲匠。

萬名大馬士革刀匠入華的隱祕歷史,或許能揭開大馬士革刀失傳之謎

中國北方的手鍛大馬士革刀

由於大馬士革鋼堅硬、精美、鋒利,是製作武器的極佳材料,極受蒙古人推崇,受到朝廷的重視。

爲此,朝廷在中央設立了武備寺,下分設30多個軍器局司,主要分佈在今北京、河北一帶,如保定軍器人匠提舉司。據歷史記載,張德輝北上和林,稱這裏爲“刀匠精養之地”,馬可波羅也曾在去往大都途中一個地方(今河北),看到那裏“製造各種刀劍武器和軍需品”的情形。這批大馬士革刀匠編制於各軍,專門負責煉製刀劍兵器(鑌鐵、銅、鋼、鍮石等物),常年固着於官府局院中,禁止動搖,常稱爲系官匠戶。這些刀匠“技藝極精,攻城之具尤精”。有了堅硬、鋒利的刀劍武器,從而恃北方之馬力,就中國之技藝,成就了蒙古軍卓絕的武功。

另外,朝廷賜給諸王、駙馬、勳臣等以大馬士革刀匠,成爲貴族軍將的私屬,基本脫離了國家控制。他們生產製造的“寶飾鑌鐵撾”“鑌鐵環刀”“鑌鐵寶刀”等器物極受元代上層貴族的歡迎。據元朝葉子奇《草木子》記載:“北人茶飯重開割,其所佩小篦刀,用鑌鐵、定鐵造之,價格貴於金,實爲犀利。王公貴人皆佩之”。

萬名大馬士革刀匠入華的隱祕歷史,或許能揭開大馬士革刀失傳之謎

中國北方的手鍛大馬士革刀

元朝皇帝也把大馬士革鋼製造的兵器、器物作爲最佳禮物賜給大臣,以示高貴與器重。元文宗曾先後兩次給自己的愛將萬戶也速迭兒賜鑌鐵寶刀。鑌鐵在當時是極爲珍貴的刀劍兵器。

由於大馬士革刀匠能爲蒙古貴族製作華美、鋒利得刀劍,所以與蒙古貴族利益直接相關的刀匠的處境也較先得到改善。

對於這些大馬士革匠戶的生活,歷史也有詳細描述:“每至晌午以蒸餅、燒餅、碑餅、軟執子餅之類爲點心。旦晚多便水飯。人家多用木匙, 少使筋, 仍以大烏盆術構就地分坐而共食之。菜則生蔥、韭蒜、醬、幹鹽之屬。”

這雖是一幅簡陋、艱難的生活圖景, 但與一般農民比較, 他們更少受到季節豐歉及賦稅雜謠的影響, 因而生活較有基本保障。身份待遇也較普通農民要高。

萬名大馬士革刀匠入華的隱祕歷史,或許能揭開大馬士革刀失傳之謎

手鍛大馬士革刀

匠戶家族的基本待遇是“ 給之食, 復其戶”,他們世代相承, 其子女“男習工事, 女習鑿繡”。匠戶制度直到清朝順治年間被明令廢除,集中在今北京、河北一帶的這些刀匠匠戶重獲自由,同時失去了政府的供養,多數匠戶轉做其他行業,只有極少數家族一直以父傳子承的方式延續着這項手藝。

保定上谷冷兵器研究會祕書長張勇,以及相關的專家、學者,對大馬士革刀工藝在中國的延續和發展做了大量調查和研究,成立匠人工坊,傳承古法,培育新人,製作真正純手工鍛造的大馬士革鋼,對當今大馬士革工藝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如今,匠人工坊已經在手鍛大馬士革刀領域小有名氣。中國工匠製作的手鍛大馬士革刀,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融入了許多中國元素,在一向由歐美風格引領的大馬士革刀收藏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溝通交流,請私信@匠人工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