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是皇帝的大忌,明朝对藩王的控制格外严。朱棣靖难成功后,大明的藩王更是无兵无权,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命。只有一个王爷例外,而且还不是朱家的人,这个王爷就是沐英,大明的黔宁王。

沐英是朱元璋的凤阳老乡,也是穷苦出身。八岁时父母双亡,流浪街头,被朱元璋收留,并认为义子,改姓朱。

沐英在朱元璋身边长大,从小学习怎么领兵作战,成长得很快。他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栽培,18岁就开始独自领军。

一名将,世代守卫中国边塞,国难到来时,全家无一孬种,战斗至死

1367年,沐英因功勋卓著,而被准许恢复了本姓。作为朱元璋的义子,沐英的仕途无疑是一帆风顺的。1370年,他被调回军事中枢大都督府,负责协调全国军队的诸多事务。由于工作细致勤恳,而深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器重。

此后,沐英担任副帅,又参与了对吐蕃和北元的一系列攻势,被封为西平侯,只比国公们差一个级别。

元朝势力虽然已经消失在中原大地,但边陲地区仍然残留了一些余部,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梁王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有德为征南大将军,沐英、蓝玉为副将,率军30万收复云南。

一名将,世代守卫中国边塞,国难到来时,全家无一孬种,战斗至死

元军主帅达里麻,在白石江边列阵,想等明军渡江时,半渡而击之。沐英派少量疑兵从下游偷偷过江,在元军侧后制造声势,吸引敌人的注意。然后趁敌迟疑混乱之际,发起正面强攻。

元军的战斗力比起成吉思汗时代,已经大幅度衰退。正面交战,元军也不是明军的对手。达里麻全军覆没,被俘两万多人。这些蒙古士兵知道中原的元朝已经灭亡,蒙古人都退回草原上去了。他们不愿意呆在潮热的云南,也想回到北方的老家。于是,沐英把蒙古俘虏统统放走,满足他们回家的心愿。

这下子,云南的蒙古军队再无斗志,纷纷向明军投降。梁王见大势已去,只好自杀,云南元军被彻底消灭。可能是那个时代的明军战斗力实在太强,整个战斗一点也不出彩。地理环境造成的困难,其实比元军还要多。

一名将,世代守卫中国边塞,国难到来时,全家无一孬种,战斗至死

云南还有一股力量不肯服从中央,就是大理段氏。因为天龙八部的缘故,我们对大理段氏还是比较亲近的。可是在真实历史上,最后元朝灭亡,云南的蒙古人全部被驱走,段氏还在效忠蒙古人。

唐末军阀混战,段氏趁机割据大理自立为王。宋朝的进取心不强,容忍了这个乖顺的小国。蒙古人灭了大理国后,段氏仍然担任着大理总管,形同割据。段氏还应元朝要求,出兵镇压过红巾军起义,明军看他们肯定不顺眼。

段氏凭借点苍山天险阻击明军。沐英还是发挥明军擅长的奇袭,派出精锐兵力,从点苍山背后爬上去,由上而下,与正面部队夹击。敌军陷入一片混乱,段氏最后一位主人段明叔兵败被俘。想来,如果明朝答应段明叔仍然可以割据大理,可能他就不会顽抗到底了吧。朱元璋可不是赵氏兄弟,是一心要收复中华故土的。

一名将,世代守卫中国边塞,国难到来时,全家无一孬种,战斗至死

平定当地土官叛乱后,云南战事结束,沐英被留下镇守边塞云南,开启了沐家两百年的云南戍边史。在他的治理下,云南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光屯田就有一百多万亩,盐茶等产品大量销往内地,促进了云南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云南是中国最西南边陲,开发得最晚,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沐英镇守云南期间,主要作战对象是各地的蛮族叛乱,有力地保证了国家领土完整和各民族的友好往来。

沐英是朱元璋一家养大的,对他们的感情自然十分深厚,马皇后和太子朱标去世时,沐英都非常伤心,不久便在悲伤中病逝,时年48年。

一名将,世代守卫中国边塞,国难到来时,全家无一孬种,战斗至死

沐英是中国军事史上首个运用三段击的将领,就是将火枪手分成三排,第一排开完枪即退后,第二排再上前开枪,三排轮流射击,可以保持火力的连续,使敌人无法利用空档冲近。沐英靠这种先进的战术,屡次击败优势之敌,连蛮族引以为傲的战象,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可惜等到鸦片战争时,清军空有大量火枪,却早已不知三段击为何物了,只会一窝蜂地乱开一气。

沐家世代镇守云南,从无割据之心。历代沐家王爷都跟随朝廷大军,四处征战,甚至主动请缨报效朝廷。云南是他们为国镇守的边疆,而非沐家的藩镇,直到清军入关,沐家全家战死殉国,全了为国守土之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