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資金派看來,*ST信威已遭主力遺棄,而倚天投資總經理葉飛則被市場視爲公司停牌前的最後一個“莊家”。對於監管調查過程,葉飛回憶說,在當年7月中旬斬倉出局*ST信威之後,楊謙賬戶很快就就被監管層抽查,原因是涉嫌操縱股價。

(原標題:*ST信威最後一個操盤手操盤錄:比無間道還複雜)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ST信威(600485)已停牌長達31個月,部分基金公司給出最低5.65元/股(18個跌停)的估值。

在資金派看來,*ST信威已遭主力遺棄,而倚天投資總經理葉飛則被市場視爲公司停牌前的最後一個“莊家”。

證券時報記者7月11日聯繫到葉飛,試圖還原*ST信威(彼時爲信威集團)2015年股價狂飆的原因,以及此後迅速轉熊的真相。除了實控人王靖之外,*ST信威股價大開大合背後,還有更多的伴生性問題——2015年牛股衆多,爲何監管部門盯上了*ST信威並調查交易賬戶?2015年半年報中,第一大流通股東楊謙是誰,爲何在2015年三季報中又火速撤退?

1.7億元委託理財

葉飛,倚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其管理的基金業績曾一度超過澤熙投資徐翔。2015年9月,因涉嫌操縱*ST信威等5只股票價格,葉飛被證監會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總共約2600萬元。

7月11日,葉飛對記者表示,他是從2015年上半年大舉建倉*ST信威的,不過並非自己賬戶,而是操盤的一位名叫“楊謙”的賬戶。

當時葉飛與楊謙簽訂了《委託理財協議書》,楊謙作爲甲方,將自有資金委託給葉飛進行理財投資。楊謙承諾交易賬戶和第三方存管資料得到充分授權,葉飛則需要保證如實向甲方說明理財投資的標的和止盈止損理念、以及可預期的收益和損失。

那麼委託理財的資金規模是多少呢?在記者得到的一份《股票賬戶交接確認單》中,詳細寫明瞭楊謙的開戶券商、賬戶類型(融資融券賬戶)、戶號、通訊碼等信息。資料顯示,2015年4月30日,葉飛接收8000萬元資金,擔綱楊謙賬戶的操盤手。此後又火速進行了資金追加,分別於當年5月13日和14日再度交接2000萬元、7000萬元資金,交接賬戶累計資金額達到1.7億元。

從8000萬資金追加到1.7億元,時隔僅半月時間。如此火速追加資金,原因之一就來自於葉飛交易*ST信威的“戰績”。

從2015年4月30日開始,葉飛對*ST信威進行建倉,最初一筆買入小試牛刀,僅爲74萬股,成交均價爲43.435元。從*ST信威此後股價表現來看,葉飛並非買在了最低點——當年5月6日,*ST信威股價最低探至40.58元。不過,在此期間,葉飛又進行了多筆增倉操作,以攤薄成本。

從5月6日到6月2日,*ST信威的股價大舉拉昇。在此期間,葉飛又對*ST信威進行了多筆買入、賣出雙向操作。其中最大的一筆買單出現在5月26日,葉飛以58.237元的均價增倉*ST信威590萬股;最大的一筆賣單則出現在6月2日,以62.762元的均價賣出近870萬股,變現5.4億元。

2015年6月中旬,上證綜指觸及峯值時,葉飛管理的倚天雅莉絕對收益率高達388%,在1377只公佈淨值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中排名第一,甚至超越了徐翔。標杆效應之下,當時很多資方都來找葉飛,請他管理財富,楊謙就是在此背景下請葉飛管理資金的。據葉飛介紹,此後楊謙再度追加委託資金累計高達5億元規模。

這段時間也成爲葉飛最爲繁忙的時期。一方面委託理財客戶增加,另一方面他在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摩天大樓看房,爲新基金尋找更爲高大上的辦公地。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2015年6月2日,*ST信威股價最高上探至68元附近後,便陷入短期盤整;6月下旬開始,更是出現連續巨幅陰跌,截至公司股票最新交易日2016年12月23日,*ST信威股價已經“大腿斬”至14.59元。

雖然此前有鉅額收益落袋爲安,但是葉飛並沒能全身而退。2015年6月12日,葉飛再舉殺入*ST信威,以每股50多元的價格重倉買入4.2億元。隨着6月15日起上證綜指上探至5178點之後迅速下殺,A股市場轉熊,被部分市場人士戲稱爲“股災”。葉飛的這筆最新操作遭遇折戟,在7月中旬趁着股市反彈,以40元左右的價格斬倉出局,並調倉至中青寶。此後,中青寶股價連續數個漲停,葉飛實現部分扭虧。

葉飛對證券時報記者回憶說,當時本來想看看*ST信威股價能不能超過百元,後來遭遇大勢下行才發現阻力很大,大額拋單下就割肉出來了。“在不可抗拒的力量面前,保存實力纔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600萬元合計罰款

*ST信威2015年股性活躍,盤中瞬間大漲或者下跌多次重演,被部分媒體質疑有機構操縱股價。而2015年正值監管層多次強調全面、依法、從嚴理念,*ST信威的股價異動很快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

時任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鄧舸在2015年9月18日明確,證監會擬對五起操縱市場案件處罰,並已進入告知程序,其中就包括自然人涉嫌操縱*ST信威股價案例。此外,還有青島東海恆信涉嫌操縱180ETF,自然人涉嫌操縱國海證券、中國衛星、蘇寧雲商、晉西車軸等案件。其中的涉案自然人,主要指向便是葉飛。由於涉嫌操縱*ST信威、晉西車軸等股票價格,葉飛被沒收違法所得663.8萬元,並處以1991萬元罰款。

對於監管調查過程,葉飛回憶說,在當年7月中旬斬倉出局*ST信威之後,楊謙賬戶很快就就被監管層抽查,原因是涉嫌操縱股價。不過,按照葉飛的表述,更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監管方懷疑有外資做空A股。“根據我瞭解到的情況,當時監管方面猜測,該賬戶背後是否是海外資金聯手做空A股的一家小公司,結果發現是做多中國股市的一個操盤手。”監管方面當時要求倚天投資整改,並要求合規交易。

葉飛所操盤的賬戶爲楊謙,爲什麼會涉嫌海外資金呢?這就涉及到楊謙是誰的問題。

在2015年半年報中,楊謙以1024萬股的持股位列*ST信威第一大流通股股東,不過在2015年三季報中,火速撤退出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有公開資料顯示,楊敏是江蘇的地產大亨,曾是某香港上市公司前任董事會主席。2015年前後,楊敏認識了葉飛,楊謙則是楊敏之子。

從葉飛操盤軌跡來看,楊謙成爲*ST信威第一大流通股股東,顯然是被動的。由於*ST信威股價從6月中下旬開始快速殺跌,大額資金不能及時脫身,一直到2015年7月反彈時,葉飛才實現大舉減倉、最終清倉。

“截至9月30日,我在*ST信威這隻票上實現了全面撤退。”葉飛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與2015年三季度楊謙撤出*ST信威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相吻合。

對於被罰一事,葉飛當時表現激進。他在朋友圈表示,“(自己)做了個艱難的決定,如果以後再有資產管理,我堅決是四六分成,愛做不做……我堅決支持證監會的正常工作,支持國家對證監會某些人的反腐敗和違紀處理。最後,最近大家給我打電話,本人以關係遠近和心情好壞進行搖號接聽。”

除了題材性因素之外,流通股本小也是葉飛相中*ST信威的重要因素。隨着限售股的批次解禁,*ST信威目前擁有超過18億股的流通股本;不過在2015年,*ST信威流通股本僅爲1億股左右,絕大部分股份都關在限售的牢籠之中。而資深市場人士都知道,流通股本越小,公司股價就越容易有活躍表現。

葉飛對證券時報記者透露,當時某券商的研究員介紹他去了*ST信威進行調研,只有時任董祕出來接待。“董祕簡單把公司的未來美好前景向我描繪了一番,我當時提出見董事長(即王靖)的請求,董祕回應說,董事長身在國外,不見調研機構。”

實際上,*ST信威實控人王靖對於外界一直是一個神祕的存在。此前有媒體報道,傳聞猜測不排除王靖或是某類資本的代言人,不過這一說法目前沒有明確證據。

“我如莊主,市場如江湖”

“到現在我還一直困惑於一個問題:爲什麼2015年5月會有那麼多跟風盤追漲買入*ST信威的資金。這相當於幫助我們抬了轎子。”這是葉飛尚未解開的謎團之一。

2015年正值*ST信威頻繁國際化運作的時間窗口。無論是收購以色列衛星通信公司100%股份,還是掌握尼加拉瓜運河物流定價權,都被投資者視爲公司發展前景的重要表徵。當時有券商研究員用“人中龍鳳”形容公司董事長王靖:“(公司的跨國項目)都是難度極大,超出絕大多數人的想象,最重要的是,說出來的豪言壯語逐步兌現,我們欣喜地發現,兌現正在過程中,並預測公司2016-2018年每股收益在1.18元、1.39元和1.51元”。

實際上,不僅是券商,當時的*ST信威被市場多方視爲一家質地優良的公司。公司擁有我國第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通信技術SCDMA,2006年福布斯《中國潛力100企業》榜單上,信威高居第二位。公司上市後很快吸引了機構目光。2016年年報顯示,*ST信威前十大股東中,除了中證金增加持倉之外,還包括兩家基金重倉。由於*ST信威在2016年12月進行了停牌處理,公司近兩年年報中的前十大股東沒有出現變動。

不過事後證明,前述判斷過於樂觀。從2016年起,*ST信威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連續下滑,2018年錄得29億元的鉅額虧損,2016年到2018年的基本每股收益則分別爲0.52元、-0.60元和-0.99元。尤其是2015年底,媒體一篇《*ST信威隱匿鉅額債務,神祕人套現離場》的報道,曾引發交易所問詢,也正是在這篇報道發佈之後,*ST信威快死開啓了漫長的停牌之旅。有數據顯示,在近兩年半時間裏,該公司已經發布的停牌公告超過140條。

最爲市場所關切的依然是公司實控人王靖。有資本人士將王靖與中國華信的葉簡明相類比:兩者會否同樣是突然竄出來的資本黑馬?爲何同樣貼着神祕富豪的標籤?最終會否都走下神壇呢?這些問題,截至目前依然是迷。唯一可查的是,王靖所持公司股份已全部質押。

葉飛用“江湖”來形容自己操盤*ST信威的這段經歷。“什麼是江湖?人即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遙想牛市當年,楊老闆給我8000萬,兩週收益32%;後兩天追加9000萬,並且簽了5億投資的合同,這是很有魄力的‘大哥作風’。不過信威一戰,比無間道還複雜。凡是參與此役的遊資,如果不像我那樣堅決抽身而退,就成了上市公司的炮灰,遊資一樣會被割韭菜。”

如今的葉飛,依然長期奔赴各地A股公司進行調研。他坦陳,自己在操盤*ST信威時溼了鞋。“我本人見過公司高管,但沒見過董事長。據說王靖長期在國外,過於神祕,在尼加拉瓜修運河500億美元投資,就像長城貼瓷磚、月球建地鐵一樣的大工程。把遊資都忽悠進去成大股東了,股災的時候又都成爲炮灰。不過,五年過去了,大家都在進步,以後上市公司別想輕易忽悠我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