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鄉土生活園藝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擁有最爲悠久的栽種歷史。水稻從穗原基開始分化到抽穗之前,爲水稻的營養生長階段,或長穗期;而從抽穗至稻穀成熟的一段時間,爲水稻的結實期。也是水稻的生育後期,也就是生殖生長階段。

水稻進入生殖生長後,水稻莖、葉生長基本停止,主要是抽穗、開花、灌漿、結實及形成新的種子。生殖生長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因氣候和品種而不同,一般可在35-50天。水稻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關係密切,相互制約。想要取得水稻的高產、優質,必須合理運用栽培技術,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係,才能使產量、質量得到合理的發展。

水稻結實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做好這些管理,產量纔有保證

水稻結實期的管理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水稻栽培技術,和長穗期管理的文章。今天我們就說一下結實期,生殖生長階段的管理要點和技術。

一,管理要求

水稻結實期,是決定水稻每穗粒數、粒重和最終產量形成的時期。此期栽培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促進粒大飽滿、穗多、防止空殼秕粒。

1),促進籽粒飽滿,穀粒的大小輕重,主要途徑是:增大谷殼庫容體積,增加灌漿物質來源,和保持根系的活力。

2),防止空殼秕粒,形成空殼的原因是,水稻花生殖器官發育不正常或受精不良形成的穀粒。空殼的穀殼外穎發育完整,但子房不膨大,剝開穀殼,其內沒有米粒、不實。

秕粒是穀粒內外穎完整,子房已適當膨大,但中途停止發育,或在灌漿過程中胚乳停止生長,或米粒未成熟就死亡,最終成秕粒的現象。

灌漿時遇低溫,是形成秕粒的重要原因,在日平均氣溫降到15攝氏度以下時,籽粒不能充實,易形成秕粒或青籽。但35攝氏度以上時,或晝夜溫差小,也是不利於灌漿結實的。

水稻結實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做好這些管理,產量纔有保證

水稻體內有機養分不足,製造、積累、轉運受阻時,也容易造成秕粒;如出現葉片早衰,或貪青晚熟,以及倒伏或發生病蟲害時,也會因養分不足而形成籽粒不夠飽滿。所以,加強結實期的田間管理,減少空殼秕粒,是保證水稻高產優質的一個重要工作。

二,管理措施

1),田間水稻,在出穗揚花期間,田間需保持一定的水層,主要是調節水溫,提高空氣溼度,以利開花授粉。到灌漿期,要採取乾溼交替,以溼爲主的灌水方法。也就是說,澆灌一次水後,自然滲透落幹3天左右,再進行灌一次水。如此反覆幾次,可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利於結實籽粒飽滿。進入蠟熟末期,應把水放幹,以保證籽粒質量,進入待收狀態。

水稻結實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做好這些管理,產量纔有保證

2),水稻出穗後,如果葉片過早落黃,養分不足時,可以施用少量速效氮肥,延緩葉片衰老,以提高葉片功能,使籽粒灌漿充實。也可噴施2%左右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等水溶肥。

3),水稻出穗灌漿期間,溫度仍較高,仍是許多病蟲害多發的時節,所以,平時應注意檢查、防治。

一般水稻進入蠟熟末期,穀粒大部分變黃,稻穗上部三分之一的枝梗變乾枯,穗基部、莖葉顏色變黃時,即可進行收穫了。但在肥水過大情況下,或品種不同時,只要穀粒變黃,就可以收穫了。#谷豐計劃#

好,更多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專欄,我們會在裏面隨時更新最實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水稻結實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做好這些管理,產量纔有保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