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是傳統的封建王朝,這種政治形態的典型體現就是皇權、政治、家天下,取天下之力而供一人,或者說供一家,而這一家人就是所謂的皇族。他們的子女天生就高人一等,可以享受最頂級的資源。但有得就有失,爲了得到那至高無上的權利,這些人之間的殺戮也是最血型與殘忍的,歷代皇帝無論英明還是昏庸,幾乎都會頭痛自己繼承人的問題。

這源於皇帝們都是三宮六院,妃子無數,只要他算是個“正常”的男人,自然都有相當數量的兒子。爲了避免這種爭端,在很早之前,封建王朝就建立了太子制度。大多數封建王朝通常把嫡長子立爲太子,這不僅絕了其餘皇子的希望,也讓大臣們免得站隊形成黨爭,但太子這個位置是可以廢掉的,所以在歷史上圍繞太子之位展開的殺戮還是屢見不鮮,有趣的一點是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一個王朝的前期,唐朝如此,清朝也是如此。

其中清朝的九子奪嫡最爲出名也最是慘烈,雖然早期的局勢還是在他們的父親康熙大帝的掌握之中,但因爲幾個皇子之間實力相當,都無絕對的把握拿下皇位,所以他們之間誰會勝出就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了,最後取得勝利的是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後來雍正皇帝。

正是因爲雍正當時在衆多皇子中並不是最優秀的,理政交際比不過八皇子胤禩,帶兵打仗更加不是自己親弟弟十四皇子胤禵的對手,所以後來民間野史和傳聞中都說他的皇位來路不正,那麼雍正真的沒有資格當皇帝嗎?他的皇位又是如何得來的呢?臉譜君馬上爲大家揭曉。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雍正並不是野史說的那樣平庸無能,這在他繼位之後所表現出的一系列正確的改革中也能得到證明,而且雍正在當時是有絕對的實力來爭取皇位的,喜好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想要當好皇帝就必須把軍權牢牢的抓在手中,這纔是坐穩皇位的最大依仗,那麼皇子們想要奪嫡,就必須要獲得軍方勢力的支持,雍正能順利上位,就在於他掌握裏相當多軍方力量。

雍正在上位之前就有領侍衛內大臣的職位,這個職位節制的是皇宮內的侍衛軍,主要職責是保護皇帝的安全,不是心腹的人是當不了這個官的,可見康熙對雍正的期望,侍衛軍的人數大概在1000人左右,由六個人統領,看起來雍正只不過是統領之一,但因爲他皇子的超然身份,可以說整個皇宮的兵力都在他在掌控之中,這就直接掌握了整個大內的權力。

說完皇宮就是說京城了,京畿重地本身就有很強的防禦力量,轄制城中部隊的主官叫做九門提督,當時是由隆科多擔任的,這種要害位置有心奪嫡的皇子都會極力籠絡,隆科多最終選擇效忠雍正,他的九門兵力包括八旗的步兵和巡捕營,加起來的兵力多達3萬餘人,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可以說這時的雍正已經有了全京城的支持。

但上面的兩支軍隊都還只是中樞的軍事部隊,而古代王朝講究的強幹弱枝,在京城周圍都有常備的精兵存在,最重要的豐臺大營就是這樣的存在,這是一支步兵騎兵還有火器營混編的綜合性部隊,戰鬥力極其強悍,這種部隊除非有皇帝的授意,不然絕對不會效忠任何人,當時的雍正就費了很大力氣沒有任何效果,傳說最後還是支持他的十三弟替他拿下了豐臺大營,就算傳聞是真的,十三皇子真的能夠掌握豐臺大營,但最關鍵的是這其中肯定有康熙的幕後推動,所以從這也可以看出,康熙早就爲雍正順利登基鋪平了道路,所以這個皇位早就註定是雍正的了。

如果說上述軍隊還可以通過權謀控制的話,那麼十四皇子帶走平定準噶爾十萬精兵纔是最讓雍正擔心的,如果他不滿雍正上位率軍造反的話,就會是天大的亂子,幸好這十萬大軍的後勤補給掌握在朝廷手中,在雍正掌控了糧草之後,就算他想造反也沒有糧草,只好任由效忠雍正的年羹堯取代他的位置,到了如此局面可以說雍正已經掌握了全天下的軍權,所以他能夠最終上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