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李永華 周琦 北京報道

時不我與,非戰之罪?

湘財證券正擬“類借殼”哈高科(600095.SH)向資本市場發起第四次衝鋒,忽然遭遇遠方蝴蝶翅膀引發的龍捲風。

《中國經濟週刊》獲得的材料顯示,湘財證券累計至少有近15億元的資管產品被捲入承興國際創始人羅靜的金融詐騙案中。

受此拖累,湘財證券的“類借殼”計劃這次會不會黃掉?

博信股份爆雷,承興國際、諾亞財富先後中招

多米諾骨牌從博信股份(600083.SH)開始倒下。

7月5日午間,博信股份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羅靜於2019年6月20日被刑事拘留。羅靜亦是承興國際創始人。有消息稱,羅靜掌控的承興國際以大量應收賬款向金融機構質押,發行信託產品融資,但目前資金鍊斷裂,金融機構以經濟詐騙案報案,之後羅靜被警方控制。

承興國際集團官網顯示,集團公司創立於1996年,在廣州、香港、北京、上海、蘇州、深圳、新加坡、美國洛杉磯等地皆設有分公司,現已發展成泛娛樂、智能硬件、大健康三大產業爲一體的綜合性集團。擁有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承興國際控股(02662.HK)、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600083.SH)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Healthcare(BAC)。

消息一出,承興國際控股和博信股份股價雙雙暴跌。

雪崩效應不止於此。7月8日,諾亞財富公告,旗下一產品爲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第三方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總金額34億元人民幣。

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諾亞財富同樣遭遇暴跌。

劇情不容眨眼。接下來,劉強東的京東也被捲入。據媒體報道,廣州承興作爲融資主體,藉助中國移動,以及蘇寧雲商、京東等電商的應收賬款,曾通過多個資產管理平臺公開募資,單筆募集資金在數千萬至數億元不等,年度收益率集中在7%~10%。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既然有“中國移動、蘇寧雲商、京東”這樣的巨頭加持,這些巨頭都欠着承興國際的錢,那麼,以此爲抵押的資管產品自然不用太擔心欠債不還的風險。

可是,如果承興國際所謂的應收賬款是假的呢?那麼,一切都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很快,京東就向公安機關報案了,稱承興國際涉嫌僞造和京東的業務合同對外詐騙,此事與京東無關。

買了相關產品的投資者,如聞霹靂;以這些應收賬款對應債權爲基礎發行募資產品的機構,也如遭雷劈。

湘財證券投資承興的資管產品約達15億元

一切都是假的?

這對於正在“衝刺”資本市場的湘財證券,或許也是一個晴天霹靂。

《中國經濟週刊》獲得的材料顯示,湘財證券2017-2018年曾發行“金匯”系列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超過20個。以其2018年6月15日成立的“湘財證券金匯2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爲例,發行機構是湘財證券,託管人爲中國光大銀行北京市分行,總募集規模爲3.153億元,最低參與金額100萬元,該集合計劃稱,“主要投資於廣州承興應收賬款產品,資金用於受讓融資方因銷售貨物或提供服務所產生的應收賬款債權”,且投資於廣州承興應收賬款產品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資產淨值的80%。

據不完全統計,其“金匯”系列超過20個產品投資目標均是廣州承興應收賬款產品,僅2018年發行的8個“金匯”產品合計金額就達14.898億元。其中,有的產品如湘財證券金匯28號提前終止並清算。

截至7月12日,湘財證券官網的產品介紹欄目下,其金匯25、26、27號產品依然在列,這3個產品成立時的金額合計爲5.569億元。

從上述湘財證券“金匯”系列產品信息看,因每個產品投資額、存續期及具體投資計劃略有不同,產品是否發行成功、是否已兌付、清算及存續情況目前尚無從得知,暫無法判斷湘財證券因此而承擔的風險究竟有多大。

同樣掉進承興國際“坑”裏的諾亞財富與湘財證券淵源頗深。

據媒體報道,諾亞財富前身是湘財證券私人銀行部門,2005年8月脫離湘財證券改制分離。諾亞財富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 汪靜波歷任湘財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湘財荷銀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湘財證券私人金融總部總經理。2005年8月,汪靜波組建諾亞財富。2010年11月10日,諾亞財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屢敗屢戰,湘財證券三次衝刺A股市場均折戟

截至7月11日,湘財證券並未發佈任何與承興國際相關的公開消息。《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致電湘財證券董祕辦採訪公司涉及承興國際的相關業務情況,對方表示對具體業務情況並不瞭解。《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發出採訪函後,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對方回覆。

從上述湘財“金匯”系列產品信息看,因每個產品投資額、存續期及具體投資計劃略有不同,產品是否已兌付及存續情況目前尚無從得知,暫無法判斷湘財證券因此而承擔的風險究竟有多大。

目前,湘財證券正處於“上市”的敏感時期。

6月18日晚間,哈高科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新湖控股等股東持有的湘財證券股份。哈高科與湘財證券同爲新湖控股旗下企業。業內人士分析,這意味着,湘財證券以“類借殼”方式曲線上市。

湘財證券成立於1996年,是大陸第一家被覈准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

中國證券業協會2018 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顯示,當年湘財證券總資產204.47億元,淨資產72.68億元。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5年,湘財證券營收30.28億元;2017年營收爲13.48億元;2018年營收繼續下滑至9.89億元,淨利潤僅0.72億元。

綜合公開消息,在牽手哈高科之前,湘財證券已經傳出三次上市計劃。

第一次是2011年,市場傳出湘財證券籌劃IPO上市的消息,但此後未見成行。

2015年1月,大智慧披露,擬作價85億元購買湘財證券100%股權。孰料,該計劃獲證監會通過後,大智慧因涉嫌信披違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與湘財證券的重組事項也不了了之。

2017年,湘財證券再次宣佈啓動IPO。2018年6月,湘財證券從新三板摘牌。

直至此次轉戰哈高科,湘財證券已是第四次向資本市場高地衝鋒了。然而,即便與哈高科同屬新湖系,“類借殼”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身爲證券公司的湘財證券要想成功也不容易。

證監會曾明確表示,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金融、創業投資等特定行業暫不適用借殼上市規定,由證監會另行規定。

證券行業內人士表示,證券公司要想上市,“另行規定”就是一事一議,比較難。

如今,又遇上承興國際這攤子事,湘財證券或許只能感慨“時也命也”。

編輯:周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