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斯珩說,在黑龍江省首批萬人支教計劃援藏教師中,哈爾濱派出兩名教師,而他是其中一名,這是學校對他的信任,他定將不負衆望,將優質的教育帶給藏區的孩子們。目前,我省共有20名教師堅守在西藏,他們克服高原反應,忍受與家人離別之苦,只爲圓藏區孩子一個夢,讓孩子感受知識的力量,爲藏區的明天播撒知識的“種子”。

冰城援藏教師 愛灑雪域高原

劉斯珩與孩子們在一起。

“太感謝你們了,真沒想到丟了的金戒指還能再找回來。”在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我省援藏教師張明明、劉建偉、劉斯珩撿到一枚金戒指,三人聯繫警察,找到失主。失主感激地說:“你們爲西藏送來了知識,更送來了祖國對我們的愛。”

日前,記者瞭解到,“拾金不昧三人組”中的劉斯珩是哈113中學語文老師,他已在西藏支教近一年。在劉老師的講述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一名教師的執着與奉獻,他們用無私的愛、勇敢的心踐行着教育使命。

高原反應嚴重,每天只睡3小時

“當學校告訴我,派我到西藏去支教,神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劉斯珩說,在黑龍江省首批萬人支教計劃援藏教師中,哈爾濱派出兩名教師,而他是其中一名,這是學校對他的信任,他定將不負衆望,將優質的教育帶給藏區的孩子們。

劉老師所支教學校是海拔4000米的日喀則市謝通門縣中學。在出發前,他做好了一切承受高原反應的準備,但是高原反應的強烈遠遠超出他的想象:嘴脣發紫、頭痛欲裂、渾身無力、心率過快、食慾不振,他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心臟病”,每天只能靠吸氧和喝水緩解不適的症狀。

最要命的是夜晚難以入睡。劉老師說,白天,他要隨身揹着5斤重的可充電式製氧機,往返於學校和宿舍,就連上課都不敢拆下來,就怕氧氣供不上,導致暈厥。晚上,氧氣瓶工作的噪聲太大,缺氧導致他無法安睡,所以他都會捱到凌晨3點多,困得受不了才能入睡。

“當我看到藏區孩子的文化基礎,我再一次爲自己能來到西藏支教而驕傲,他們太需要我們了。”劉老師說,班級46名學生,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會說漢語,只有突破語言關,孩子才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發動身邊人,爲藏區孩子捐文具衣物

在謝通門縣中學,大部分學生住在學校宿舍,由於他們來自偏遠的農區、牧區,交通不便,所以學校每週上6天課,沒有小長假和黃金週。

孩子們家境貧寒,一件衣服一連穿幾個月,尤其是冬天,教室裏沒有暖氣,很多孩子還穿着單薄的衣服過冬。2018年10月26日,劉斯珩在朋友圈裏發了一條向西藏貧困學子捐助冬季棉衣棉褲的倡議書,一時間來自113中學的學生家長及哈市各界人士紛紛向謝通門縣中學捐衣物、學習用品。當藏區的孩子們看到嶄新的書包、筆袋、中性筆和禦寒的冬衣,開心地擁抱着劉老師。

沒有綠植製造氧氣,西藏的冬夜更爲難熬,在每個難眠的夜裏,劉斯珩會想起6歲的兒子在電話中哭鬧着“讓爸爸回家陪他玩”,會想起父母的身體是否安康,會想起妻子承擔的家務之重,但想到更多的是用什麼辦法教會幾個“淘小子”流利地讀課文,這是他來到西藏的使命。

目前,我省共有20名教師堅守在西藏,他們克服高原反應,忍受與家人離別之苦,只爲圓藏區孩子一個夢,讓孩子感受知識的力量,爲藏區的明天播撒知識的“種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