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似一座山峯,寬容則是小徑,循徑而上,纔會到達頂峯,纔會知山的高大和巍峨。人生像一片海洋,寬容是扁舟,泛舟于海洋之上,才能知海的寬闊,才能知彼岸的燈火和輝煌。

人生的金鑰匙—寬容

每個人穿梭於茫茫人海之中,面對千差萬別的個性、不同的修養和教養、不同的經歷和思維、不同的遭遇和境遇的人,總會與你的爲人處事之道莫衷一是、各執己見。故此,人與人之間的傷害在所難免,或爲利、或爲名、或爲尊嚴、或爲得失、或爲勞逸……。

寬容則是化解人與人之間傷害的金鑰匙!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寬容不僅體現一個人的氣度,還顯示出他的修養、品德、內涵,以及心態。對於個人而言,寬容能使人生躍上新的臺階,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利己利人,自己也能生活得輕鬆、愉快。對於一個團體,對一個國家而言,寬容必定會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醞釀出蓬勃的生機。因此,寬容既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也是人生快樂生活的重要源泉。

清朝宰相張英與吳侍郎比鄰而居,因吳家無理霸佔張家三遲地方,張家就寫信給在外的張英。張英回覆到:“千里家書只爲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按信中的意思退後三尺,吳家也慚愧地退後三尺,結果成了六尺巷。這條巷子現存於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城內,作爲中國文化的遺產,是中華民族寬容、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

如果兩家的恩怨、寬容是小事,那國家安危就是大事了。

人生的金鑰匙—寬容

戰國時期,藺相如因卓越的外交才能而被趙惠文王拜爲上卿,位列戰功卓著的老將軍廉頗之右。廉頗對此大爲不滿,爲自己屈尊於只會動嘴皮子的藺相如之下而心中不服,表示遇到他一定要當面羞辱一番。藺相如知道後,不願意和廉頗爭位置先後,便處處留意,上朝時每每稱有病,以便迴避。

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望見廉頗的車子疾馳而來,連忙叫手下人將車趕入一條小巷。手下人見廉頗的車得意洋洋地遠去,非常氣憤,以爲藺相如怕廉頗。藺相如對他們說:“我連如狼似虎的秦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老將軍嗎?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與廉頗身爲趙國大臣,如果我們將相不和,互相殘殺,只會使得秦國有機可趁。所以,我對老將軍避讓,是因爲我把國家安全放在前頭,不計較個人恩怨啊。”

此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他爲藺相如有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更爲自己的言行深感愧疚。於是脫掉上衣,揹負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中請罪。藺相如見廉頗態度誠懇,忙親手解下荊條,兩人坦誠相聚,從此誓同生死,成爲至交,也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千古佳語。

可見寬容忍讓是一種修養、一種博大的胸懷、一種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更是一種人類個性的最高境界。

寬容的賜予可以給別人反思與覺悟的時間,亦可留給別人自責與懺悔的機會,寬容更會使自己獲得一個更廣闊的伸展空間。

人生的金鑰匙—寬容

戰國時,楚王宴請臣下。燈忽滅,一醉酒的將軍拉扯楚王妃子的衣服,那位妃子在慌亂中則扯下了將軍的帽纓,要求楚王追查懲處。楚王爲保住將軍的面子,下令所有的人一律在黑暗中扯掉自己的帽纓,然後才重新點起燈火,繼續和衆人飲宴。後來,這位被寬容了的將軍以超常的勇武爲楚國征戰沙場,在關鍵時刻捨命保護。可見,學會寬容,就要學會原諒一個人小的過失,給人以悔改的機會。

寬容還在於一個人度量的大小,這個度量的大小,其根本原因在於他是否志存高遠。有遠大抱負的人,是不會計較眼前的得失、個人的榮辱的,只有胸懷大志,才能胸襟開闊。

韓信是漢初著名軍事家。他年少時,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卻刻苦讀書,熟讀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苦於生計無着,於不得已時,在熟人家裏喫口閒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羣惡少當衆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喫虧。於是,當着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人生的金鑰匙—寬容

韓信以項羽帳下執戟衛士的低微身份,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奇勳,終至成爲左右楚漢戰爭的一方諸侯。這位叱吒風雲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爲後世兵家所推崇。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二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寬容他人,就是成全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