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運林 餘平清 通訊員 郭佔軍 劉敏

行走山水間,彷彿畫中游。盛夏,位於大別山麓餘脈的武穴市餘川鎮,蒼翠撲眼,處處皆景。

亭臺樓榭池塘邊,紅紅燈籠高高掛。垂柳依依吐新綠,高高水車悠悠轉。6月28日,武穴市餘川鎮怡湖山莊遊人如織。遊客們賞風景,品美食,玩體驗,讓靜謐的山水熱鬧起來。2018年,山莊接待遊客20餘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5000餘萬元。

生態美麗的怡湖山莊,是餘川鎮實施“一主兩翼”發展佈局推動鄉村振興的精彩之筆。

鎮黨委書記饒維學說,近幾年來,餘川鎮一以貫之推進“一主兩翼”發展佈局,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一主兩翼”推動餘川生態環境大改善,民生福祉大提升,鎮域經濟大發展,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餘川在推進鄉村振興上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環境更美生態更優吸引力更大

——生態旅遊熱起來

盛夏的陽光下,餘川鎮石松公路東側的楊山四合院金字招牌格外醒目。

楊山四合院位於餘川鎮精心打造的龍門花海景區。依託景區每年20多萬人次的客流量,楊山四合院入住人數持續增長。

既要保護綠水青山,也要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餘川鎮實施“一主兩翼”發展佈局的出發點。幾年來,該鎮在創建“省級旅遊名鎮”、推進“一主兩翼”發展中,着力打造綠色餘川、生態餘川、實力餘川、幸福餘川,鎮村面貌煥發新容顏。

餘川變“綠”了。近幾年來,餘川鎮對所有集體山林實行禁止採伐,對荒山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引進多位外地老闆投資綠化荒山。至2018年,全鎮林地面積15.4萬畝,佔國土總面積51.13%,森林覆蓋率46.19%,林木綠化率51.12%。2019年春,先後組織、調運各種苗木20.65萬株,完成精準滅荒造林56處1717.5畝。

餘川變“淨”了。近幾年來,該鎮堅持定期開展“碧水藍天保衛戰”和“週末大清河”活動,參與人數2.5萬餘人次。持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中轉、市處置”生活垃圾規範化處置,對垃圾治理工作實行常態化管理。近幾年來,全鎮添置垃圾桶5000餘個,配備保潔員310人,購置垃圾運輸車9輛,每年向華新水泥處理窯運送垃圾5100噸,極大地淨化了鎮村環境。

餘川變“美”了。幾年來,餘川鎮建起橫崗山、一尖山等一批風景優美的旅遊景區,建起怡湖山莊、龍門花海等一批現代農業觀光園,建起王衝、龜山、砌石、徐衝、大壩等一批美麗鄉村示範村。圍繞創建“省級旅遊名鎮”目標,該鎮在松大路、環仙人湖路等公路沿線,在景區、村莊種植了大量的鮮花,把餘川鎮裝扮得分外美麗。特別是每年的春天,萬畝油菜花次第盛開,把餘川變成了金色的花的海洋。

山水無言,美則引人。

環境變美,生態變優,改善了旅遊條件,增強了吸引力,讓餘川鎮的全域旅遊特別是生態旅遊火了起來。往年遊客以武穴市爲主;如今,遊客大多來自安徽、江西、河南等全國各地。2018年,餘川鎮接待遊客23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2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23%和25.1%。今年,餘川鎮旅遊持續升溫,“五一”小長假,全鎮共接待遊客11.3萬餘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300餘萬元。

基地更多規模更大輻射力更強

——羣衆日子火起來

6月28日,貧困戶郭堂華一大早就來到青蒿村農二代生態農莊家庭農場忙了起來,臉上滿是笑容。

郭堂華身體一直不好,又要撫養一雙兒女,既是貧困戶又是低保戶。農場得知他家的情況後,安排他到生產基地上班,除了享受各項政策外,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資,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

農場負責人蘭志勇介紹說,農場採用“合作社+貧困戶+基地+電子商務”綜合管理模式,發展山藥種植1500餘畝,優質水稻500畝,帶動23戶貧困戶增收。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是餘川鎮新一屆黨委、政府實施“一主兩翼”發展佈局的落腳點。幾年來,該鎮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爲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作爲幫助農民增收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產業基地,帶動貧困戶脫貧,助力農民增收。

基地多了。經過近幾年的持續發力,餘川鎮各類產業基地不斷湧現。目前全鎮通過“農業+”深度融合,已建成怡湖山莊、龍門花海、龍隱山莊、九龍莊園、桃樹嶺蟠桃園、通天河等休閒觀光農業園;開發出蘆河畈山藥、松山咀葡萄、宏森苗圃、汪壠菊花、鳳凰杜瓜、青蒿水稻等生態農業基地;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57個,建起各類產業基地36個。

規模大了。不斷湧現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改變了餘川鎮長期以來小農生產模式,擴大了產業規模。蘆河畈佛手山藥基地面積已發展到1500餘畝,年產佛手山藥2300噸,成立了佛手山藥產銷專業合作社5家。目前,全鎮各類產業基地總面積近萬畝。

產品優了。各基地和專業合作社“統一用種、統一投入、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記錄、統一收購銷售”,規範了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有效地提升了農產品質量。佛手山藥、太平竹筍、邢元油姜等一批優質農產品成爲餘川的特色品牌,暢銷各地。同時,對佛手山藥、邢元青峯綠茶、太平野山筍、大壩魚頭等農特產品進行再開發、深加工,形成了一批餘川特色的旅遊品牌,成爲遊客的搶手貨。

基地越多,規模越大,輻射力越強。近幾年來,餘川鎮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基地的輻射作用,不斷探索“基地+農戶”“基地+扶貧”等模式,帶動羣衆增收致富。

怡湖山莊不僅爲周邊村莊提供就業崗位60個,帶動附近農民就業增收,而且通過就近採購佛手山藥、生豬、活魚、蔬菜等農副產品,爲當地20戶農戶提供了穩定銷售渠道,直接產生收益25萬元。其中與46戶貧困戶簽訂產業扶貧協議,小額貸款入股230萬元,每戶固定分紅年增收2500元以上。

近幾年來,餘川鎮農民羣衆的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2018年,全鎮農民人平收入較上年增長15%。

產業更旺結構更優源動力更足

——鎮域經濟強起來

時下,在餘川鎮轄區內的旅遊公路項目建設、村容村貌整治、水果採摘體驗園建設現場,到處是熱火朝天、幹事創業的蓬勃氣象。

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興旺、鎮強民富,是餘川鎮實施“一主兩翼”發展佈局的根本所在。近幾年來,在推進“一主兩翼”發展佈局中,餘川鎮堅持以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爲抓手,緊緊圍繞“做強旅遊、做優農業、做活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鎮域經濟。

“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我們的天然資本,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也成爲當前我們拉動鎮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鎮黨委書記饒維學介紹說,近年來,餘川鎮憑藉特有的生態環境,留住綠水青山,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業,極大提升了鎮域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餘川鎮過去是農業大鎮,以第一產業爲主,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着重發展旅遊業、餐飲休閒業等服務性行業,做大做強鄉村特色旅遊。打造富有農家樂特色的鄉村旅遊景區,在農家特色、鄉土氣息、文化內涵上做文章、下功夫,讓遊客充分體驗農業、品味農樂、感受農味。如今,全鎮旅遊設施趨向完善,旅遊品牌逐漸建立,旅遊文化愈加濃厚,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齊頭並進,爲建設“富裕文明、平安和諧、生態宜居新餘川”、構建“一主兩翼”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打下堅實基礎。

項目建設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餘川鎮大力推進“四大行動”,推動鎮域經濟強起來。先後引進仙人湖水上樂園、通天河度假區、青山生態莊園、蟠桃園旅遊度假區、亨潽酒業中國運營中心及紅酒文化體驗園等項目,投資額22.7億元;引進能人回鄉創業項目25個,投資額15.213億元,流轉耕地3140畝,流轉林地2100畝,承包水面1200畝。

同時,服務項目專班人員定期深入項目現場解決問題,仙人湖、怡湖山莊、龍門花海、一尖山禪修園等重大項目建成運營,橫崗山風景區、通天河景區、廣濟塔生態公園、青山生態園、亨潽酒業、蟠桃園景區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形成了“項目建設開新局、全市旅遊看餘川”的良好態勢,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篳路藍縷,以啓山林。餘川,在推進“一主兩翼”發展佈局、創建省級旅遊名鎮大道上鏗鏘前行,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在餘川大地徐徐展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