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縣四都集鎮,四都河穿過山谷田野,河邊的村莊叫做下賴村,當年四都鄉的圩場、鄉公所設於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山裏的山村,數百年來貧窮而寧靜。

日前,在這個小山村的紅軍橋上,我們聆聽着長汀縣黨史專家賴光耀的述說,感受回顧二十世紀革命風暴給這裏帶來的鉅變。

九十年前的紅色浪潮,從江西衝擊到閩贛交界的四都,也徹底改變了下賴村。1929年初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從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3月12日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紅四軍到達四都,適逢四都上賴圩迎關帝廟會,毛澤東在圩上召開羣衆大會,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革命主張,號召大家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當晚,毛澤東、朱德在下賴圩上的“協和店”客棧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團以上幹部會議,分析敵情,討論紅四軍進軍閩西后的行動方向。此後紅四軍取得了長嶺寨大捷,解放長汀城。紅四軍在長汀進行整編,趕製了4000套軍服,第一次統一了紅軍軍裝,從此軍容整齊,英姿煥發。朱毛紅軍勾畫出創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宏偉藍圖。正如朱德後來所說:長汀,果然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點。

以下賴爲中心的四都,這個總人口僅4578人的山鄉, 500多名青壯男子參加紅軍,488名成爲革命烈士。1929年到1934年間,中共福建省委三大機關及紅軍後方醫院、紅軍兵工廠等紅軍的許多重要機構在此駐紮,下賴村成爲紅軍的大本營,爲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而得名“紅都”。如今,紅都村還保持完好中共福建省委、汀西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劉少奇舊居——世昌公祠、毛澤東故居協和店、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福建分行、閩西工農銀行、紅軍醫院、紅色交通站、中華蘇維埃第一紀念碑等紅色舊址。長汀籍開國將軍塗通今這樣評價:“長汀的革命離不開四都,長汀的革命史有一半在四都。

當年,陸定一同志的夫人唐義貞在下賴壩被捕遇難。爲紀念革命先烈、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繼承先輩遺志,紅都小學於1987年被上級命名爲“義貞小學”,陸定一同志親自題寫校名,列爲青少年革命傳統、紅色教育基地。近年來,紅都村修建了紅軍園,重建了紅軍橋,連同衆多革命舊址,成爲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賴光耀是紅都村人,他的爺爺賴興銀是四都早期的共產黨員,擔任過汀西縣蘇維埃主席。賴光耀從小就浸染在紅色文化中,多年來,他踏遍四都每個角落,走訪老紅軍、老赤衛隊員、老接頭戶,近年,他根據採訪記錄,編撰結集成書籍《青山作證》,在這次再走長征路活動中,他成爲記者們的紅色歷史講解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