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全解剖:超經紀收入坐頭把交椅,前三季度規模近1.8萬億 6家破千億

導讀

都說券商是資本市場弄潮兒,整天不僅給忙着各種機構投資者做投資指導,也會給普通小散們提提投資建議,似乎券商個個都是投資高手,洞悉各種投資祕訣,那麼券商做投資到底如何呢?

要知道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券商自營業務呈現快速擴張的大趨勢,28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收入今年前三季度仍然以超20%的速度遞增,相較於經紀業務、投行業務雙位數下滑的趨勢格外搶眼,並2017年取代素有“現金奶牛”之稱的經紀業務,成爲券商營業收入中的老大。

28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全解剖:超經紀收入坐頭把交椅,前三季度規模近1.8萬億 6家破千億

1.8萬億後:6家自營規模破千億

自2015年下半年後,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半,現在各家券商自營規模情況究竟如何?

根據火山君統計,截至三季度末28家上市券商(不包括財通證券,下同)自營總規模(投資淨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值變動的淨收益)近1.79萬億元,相比2015年二季度末救市前的1.11萬億元,增長了61%,而當年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分別達到2230億元和1144億元,是僅有過千億的券商。

時至今日,中信證券還是領頭羊,總規模達到2286.17億元,但是過千億的券商已經大爲增加,還包括廣發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和東方證券,而且這5家比2015年中旬增長幅度都在40%以上。

數據進一步顯示,相比上述“大塊頭”,還有16家券商的自營業務規模尚未超過500億元,尤其是像中原證券、浙商證券、太平洋證券等7家,自營規模僅在100億元出頭。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這些券商“小”而“美”,自營規模較小的券商增長率更爲顯著。就與最近的今年初的規模來比較,這28家券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規模較年初規模增幅超20%的券商共有10家,不過其中僅有3家在三季度末規模是超過500億元的,其餘均在500億元以下,而前述規模超1000億元的6家券商中,除東方證券的自營規模增幅超過20%以外,其餘均在10%以下。

“券商自營規模一直處於快速增長階段,2015年受股市大跌影響,券商參與救市,自營規模極速提升”,愛建證券相關人士進一步表示,“但因高基數影響,2016年較2015年出現小幅回落,不過2007年~2016年投資規模複合增長率來看,高達27%。”事實正如此,2015年A股市場變幻莫測,6月中旬的大跌讓資本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在各方全力救市之下,券商充當了救市先鋒的作用,其中的自營部分更是身先士卒,分別於當年7月和9月將約定的救市資金投入到證金公司設立並管理的專戶上。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相關監管層對券商等機構的救市政策是倡議各證券機構主動承擔責任,採取保持每天股票自營淨買入措施。不過就在年末取消了這一限制。“雖然不允許淨賣出的限制取消了,但是大部分券商還是自願遵守這一承諾,尤其是大券商,這也無形增加了券商自營的規模”,一家證券自營部門的投資經理告訴火山君。

上市券商自營業務規模↓

28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全解剖:超經紀收入坐頭把交椅,前三季度規模近1.8萬億 6家破千億

自營超經紀成營業收入最大來源

隨着各家券商自營規模的快速擴張,自營業務收入對總營業收入的貢獻程度也越來越高。

根據東財Choice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28家上市券商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914.93億元,同比下降0.97%。券商營業收入來源主要是五大板塊——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信用業務和自營業務,依次分別實現485.89億元、233.57億元、168.32億元、227.07億元和551.14億元。很顯然,自營業務收入已經超越了有着“現金奶牛”稱號的經紀業務,成爲券商收入中的最大來源。

火山君其實也給上述五大板塊算了算賬,今年前三季度,上述五大業務中,同比增幅最大的就是自營業務,增幅超過20%,而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分別受到佣金逐漸下滑和債券、定增發行大幅下降等因素,均同比大幅下滑,彼此之間形成巨大反差。

“受益於前三季度結構性牛市特別是二季度以來藍籌行情催化,上市券商自營業績增速成最快的業務條線”,國泰君安非銀分析師劉欣琦團隊分析到。

與此同時,正是由於自營業務在收入以及收入增速上都居第一,自然收入貢獻率也是排在首位。火山君也統計一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28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收入佔總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8.78%,成爲了上市券商最大的收入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6年末時,自營業務收入佔比還未超過經紀業務,佔比僅爲22.87%,比經紀業務收入佔比少了7.14個百分點。

海通證券非銀分析師孫婷團隊表示,自營業務佔比較2016年明顯上升,主要是由於利率上行、股市回暖,權益類、固收類投資收益率同比增長,且券商自營盤結構優化,投資淨收益明顯提升所致。

自營業務收入佔比最大,那麼到底具體是哪些券商的自營收入佔比最大,佔比又有多少呢?

根據火山君統計,截至三季度末,共有16家上市券商的營業收入中,自營業務收入在前述5大業務中佔比最大,其中以東方證券最具代表,佔比高達66.53%,此外,西南證券、國海證券、東興證券和廣發證券的自營收入佔比也超過4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這樣的行業龍頭亦是如此。

7家券商自營收入翻倍

根據火山君統計,今年前三季度,28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收入達551.14,同比增長20.05%。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均超過60億元,穩居第一梯隊。60億元意味着什麼?今年前三季度,超過一半的上市券商總營業收入還未超過60億元。另外,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分別是東方證券和國泰君安,二者相差微弱,均在46億元多,居於第二梯隊。而華泰證券、興業證券、申萬宏源和中國銀河也以超過20億元緊跟其後。

數據進一步顯示,28家券商中有19家實現了同比增長,尤其是山西證券、第一創業、華安證券、東方證券、申萬宏源、國海證券和光大證券這7家更是實現了翻倍增長。

這背後的增長原因又有什麼不同?比如山西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326.71%,其業務收入從1.82億元增長到7.78億元,成爲了今年前三季度中自營收入增長最快的券商。爲此山西證券對此表示,公司的投資淨收益大增主要是因爲固定收益業務收益增加所致。

當然,也有不僅僅是受益於債券等固定收益品種,比如華安證券,權益類投資擴大了投資範圍,加大了量化衍生品業務配置;此外,東方證券則是大幅增加了股票類投資,股票投資規模較年初增長了50%。

“總體而言,券商自營增配較多的是債券類”,前述證券自營部門投資經理告訴火山君。正如所說,長江證券也統計顯示,以截至今年上半年來看,上市券商自營投資整體以固收類資產爲主,固收資產佔自營資產比重基本保持79%左右,權益類佔比僅爲21%左右,2017 上半年上市券商繼續降低權益資產配置,增加固定收益資產配置,較2016年底合計分別變動-10.3%和+8.8%左右。

此外,火山君仔細分還有9家自營業務收入則是同比下滑,其中某券商自營業務規模下滑幅度達到66.77%,公司解釋稱,投資淨收益下滑較大,主要是因爲去年同期公司處置金融資產收益較好而導致基數大所致。

上市券商自營業務營業收入↓

28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全解剖:超經紀收入坐頭把交椅,前三季度規模近1.8萬億 6家破千億

每經記者 陳晨

(本文封面圖來自視覺中國)

28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全解剖:超經紀收入坐頭把交椅,前三季度規模近1.8萬億 6家破千億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