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革命戰爭年代,從敵方陣營轉變立場加入我軍的戰士,都被稱之爲“解放戰士”。鮮爲人知的是,曾經有一名解放戰士,在我軍歷史上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以至於在他犧牲後,開國元帥劉伯承曾憤憤不平地表示,就算用蔣介石手下的一個旅來換他這個排長,他也不願意。可以說,對於一名解放戰士能給出這麼高的評價,在我軍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由此不難看出,此人的確很了不起。

那麼,這個解放戰士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隨着解放戰爭的不斷推進,國民黨部隊裏有越多越多的官兵起義投誠,加入解放軍的隊列。尤其是在解放戰爭後期,由於解放戰士的人數實在非常之多,也給部隊帶來一個不容小覷的難題,那就是如何把這些解放戰士改造好、運用好。

面對這個難題,各大軍區各顯其能,紛紛想出了不少的解決辦法。在他們當中,晉冀魯豫軍區的做法又特別值得稱道和推廣。

該軍區副政委名叫張際春,是一位在政治思想工作非常有經驗的幹部。他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一個重要經驗,那就是可以從解放戰士中挖掘出最具代表性的自我革新的典型,以此來激發全軍區解放戰士改造自我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實現在人民軍隊內的脫胎換骨。

這個想法是非常不錯的,但真正的難點在於,能不能找到這樣一個典型。幸運的是,張際春雖然大費周折,卻果然找到了完全能達到他要求的一個典型,那就是王克勤。

此人出生於安黴阜陽,其家庭出身可以說完全符合“苦大仇深”的特點。他家祖上爲地主做了幾輩子佃農,但在王克勤幼年時,父親仍然被地主逼迫而死,只剩下他與母親、弟弟四處乞討爲生。17歲那年,王克勤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被迫幹了三年,但其間多次逃跑不成,反而每次都被打個半死。因此他雖然身在國民黨部隊中,卻對這對軍隊充滿了刻骨仇恨。

在1945年10月打響的平漢戰鬥中,解放軍大獲全勝,王克勤隨其所在連隊均被俘獲,沒做多少工作就自願加入解放軍。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耳聞目睹解放軍做了很多事,包括把田地分給農民,是實實在在的人民軍隊,這讓他深受震撼,由此下定決心在解放軍部隊裏重獲新生,真正爲國家、爲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

加入解放軍之後,王勤克從思想到行動都發生了極爲深刻的變化,他不僅在戰場上奮勇拼搏、全力殺敵,而且在部隊內部非常善於團結人、幫助人。尤爲值得稱道的是,他特別樂意幫助新戰士成長,在生活上、戰鬥上中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同時關注新戰士思想上的變化,隨時爲他們答疑解惑,無形之中成爲很多新戰士最可信賴的人。

在王克勤的帶動下,他所在的連隊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好人好事,使得整個部隊的精神面貌、戰鬥作風都有了積極可喜的變化,也得到了各級首長的充分重視和高度認可。

任何這樣的表現,王克勤沒過多久就被吸引入黨,並晉升爲班長,成功廣大新老戰士共同學習的榜樣和整個軍區重點宣傳的典型人物。

在班長這個崗位上,王克勤表現得非常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善於思考的他,在帶兵方面總結出了一套稱之爲“三互助”的獨特方法,使用效果非常喜人,後來甚至在整個軍區予以推廣。

1946年11月,我軍在山東菏澤龍固集、張風集一帶,向固守魯西南的敵軍發起了著名的“龍風戰役”,王克勤所在的部隊接到的任務是,在一個名叫徐莊的村子裏阻擊來援之敵。

在戰鬥正式打響之前,王克勤已經提前組織全班做好了充分準備,包括按慣例成立了戰鬥互助組。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如何實現互助呢?用王克勤的話來說就是:“我是班長,大家在戰鬥中一定要聽從我的指揮,如果我受重傷或犧牲,由副班長頂上;如果副班長不在,那大家就聽互助組長的。有什麼困難或者怎麼打好仗,大家隨時溝通呼應,一旦有人出現什麼問題,大家隨時互相救應互相幫助,決不放棄任何一名戰友!”

戰鬥打響後,王克勤按照上級指示,帶領全班死守住指定的陣地。這個陣地由於地勢險要,成爲敵軍火力重點攻擊的對象。但由於戰鬥之前王克勤組織的互助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在戰鬥進行中也確實做到了互救互助,而且通過有效的溝通協作總能採取正確的行動,使得小小一個班竟釋放出令人驚訝的戰鬥力。全班面對敵人整整一天多達數十次的猛攻,不但牢牢守住了陣地,而且創造了無一人傷亡的奇蹟。而就在王克勤他們附近的另一個班,卻幾乎悉數陣亡,只有班長得以倖免於難,但也身受重傷。

憑藉這次戰鬥的突出表現,王克勤晉升爲排長,並被上級授予帶兵模範、一等殺敵英雄等光榮稱號,另有三名戰士也成爲戰鬥英雄,他所帶的全班也贏得“模範班”的榮譽。

由王克勤總結出的“三大互助”這一帶兵方法也獲得各級首長的高度重視,隨後便在整個縱隊予以全面推廣。這一推廣,很快產生了立竿見影的可喜效果。以往從國民黨起義投誠過來的戰士,總有相當一部分逃之夭夭,而在縱隊應用“三大互助”方法之後,整個縱隊在一個時間段內補充的兩千多名解放戰士,竟只有三人打了退堂鼓,其他大部分戰士都表現很不錯,可以說與之前的情況有巨大的進步。

經張際春建議、劉伯承司令員批准,整個晉冀魯豫軍區把王克勤作爲解放軍的一面旗幟,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學習王克勤運動”,相關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全軍區都產生了積極、深遠的良好影響。有人甚至評價說,王克勤這個典型的樹立以及“三大互助”方法的推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軍各支部隊的戰鬥力。

不幸的是,王克勤卻在參加1947年的魯西南戰役中壯烈犧牲。當劉鄧大軍的司令員、後來的開國元帥劉伯承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他極爲痛心,甚至做出了一個很罕見的舉動,那就是攥緊拳頭狠狠地捶着桌子,用異常憤怒和悲痛的聲調大吼道:“老蔣啊老蔣,你一個旅的兵力,也換不來我手下這個名叫王克勤的排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