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 | 一場智慧城市的官司

​ 文/劉興亮(微信公衆號:劉興亮時間)


01

武漢智慧生態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因智慧城市項目敗訴一事沸沸揚揚。

瀏覽了一下相關信息,得悉這一訴訟的對象除被告: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外,另有第三人相關單位若干: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上海藍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長天科技有限公司。

武漢智慧生態敗訴。

02

簡單還原一下經過:

2013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微軟公司打算合作。

同年,微軟授權華勝公司作爲武漢開發區智慧城市項目集成與運營商,讓華勝與武漢單線聯繫。隨後代表武漢開發區的智慧公司與華盛簽約。

與此同時,微軟下邊的神碼公司、藍雲公司、華生物旗下的長天公司都成了這個項目的服務單位。

2014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智慧公司向華勝公司支付合同項下第一筆軟件及服務款3507.4萬元。華勝公司將其中的3281.4萬元支付給了微軟公司及其指定的神碼公司和藍雲公司,留下了226萬元集成服務費。

截止至2015年5月7日,微軟公司負責完成了CityNext規劃諮詢服務和Dashbosrd系統建設服務的部分工作,華勝公司負責完成了公有云使用資源彙報和2015年公有云資源規劃方案。

03

按照人們通常認定的生意過程,此事到此已經完結。如果還有未竟事宜,應該雙方協商解決等。

從買賣雙方來看,這個合同是武漢智慧與華勝公司簽署的,雙方各有服務對象和被服務對象。事情簡單若此。但是,智慧城市項目可能並未如願以償,落實不到位或結果不滿意。於是武漢智慧公司狀告華勝及關聯單位,要求對方賠償。

其結果是武漢智慧生態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敗訴,還承擔了二十多萬的訴訟費用。

04

法院的判決維護了商業規則,但談不上主張了正義和公平。

劉興亮 | 一場智慧城市的官司

規則就是規則,兩人的買賣各管一攤,至於各管的一攤背後亂成什麼樣,那是彼此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我要的是你的貨,你拿的是我的錢。貨款兩清,從此不相干。自古以來概莫能外。強搶和暗偷自然不在討論範圍。

面對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經濟糾紛,在媒體報道的相關文章下,很多人留言冷嘲熱諷,頗有博得陣陣喝彩之人:

摘錄部分留言如下:

Madepower YK:男主角看中大美麗的姿色,想讓對方給自己生孩子。大美麗說生娃可以,但不能結婚,彩禮的事兒要找我弟談好。弟弟就出面和男主簽約,收了一部分彩禮錢。然後男主和大美麗倆人非婚同居兩年,結果也不知是誰的問題,孩子沒生出來!男主就問大美麗「你到底能生娃不?以前生過沒?」大美麗說「人家是個黃花閨女,和你是第一次,以前沒有過別的男人,沒生過!」男主就急了,原來她沒生過,很可能不會生啊!要求終止同居,並要姐弟倆還錢。大美麗說「分手就分手,你跟我弟籤的約,要錢找他去!」弟弟很委屈說「錢都給我姐了,而且是她委託我簽約的,錢得找她要。另外,咱這合約別解除,我保證讓她給你生個娃出來!」男主一看要人財兩空,就告官。這下子又牽扯出一大堆親戚朋友,弟弟好基友、弟弟的兒子和他的小夥伴,大家都說「這事兒與我無關,大部分錢都給大美麗了!別找我們!」法官說「找你們小哥幾個,是方便案件調查,不做虧心事表擔心。」最終法官的裁決和解釋如下:1、男主和弟弟的合約尚未終結,還沒到討論退彩禮的時候。2、男主和大美麗屬於非婚同居,雙方利益均不受法律保護,誰也別找誰要錢。3、從法律角度看,弟弟並非大美麗的代理或委託人,合約只能約束男主和弟弟,大美麗是無辜噠!4、男主無事生非討回彩禮,予以駁回並承擔全部案件受理費約22萬元。故事結局:大美麗成功甩鍋,弟弟繼續背鍋,男主丟了夫人又折兵。

艾木斯亞克西:還不是因爲政府換屆了唄!

朱有興:在扯蛋的事情上我們一直很專業,在專業的事情上我們一直很扯蛋……

Real:從控訴和應訴的內容來看,只有微軟是認真做題,其他人都是在瞎胡鬧,一派市井之風。連華勝的法務都是這樣的水準,可想而知,市面上其他的集成商大多會是什麼情況,華勝們學習的道路上還有不少內容,要加油!

扁豆:親歷過所謂的智慧企業項目,國企作風從來不是效率和效果,一羣不懂的人指揮專業的人,不聽還不行,最後就是一塌糊塗,最好的結果也就做成了使用頻率不高的erp。沒任何智慧可講。

Gary:老方丈認爲我們寺廟要國際化,進程一半,突然發現外國和尚就是一忽悠,老方丈抗不住了,雲遊去了,新來的方丈說,那就哪裏來哪裏去吧,不過走之前把費用還來。結果洋和尚一聽不幹了,我人都沒來,就是忽悠了幾個你們本國的和尚,都是你們本土的和尚在操作。完美,這一波操作,學習了。

司徒狐:立項前可行性報告呢?評審的專家呢?

MemdazιYuan:沒要回款還付了21萬訴訟費,悲劇。

張春華:沒看到領導爲這個項目負責。

L.Y.:外資企業的軟件是作爲貨品銷售,但在售前是以解決方案在鼓吹,簽單時又會通過國內代理商執行,以隔斷商務關聯風險。一塊運作的解決方案廠商,會作爲合作伙伴綁着外企大品牌來說動甲方,但真正實施時基本都在用自己的平臺,外企的產品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這是案例裏智慧公司覺得花錢買的軟件沒價值的原因。多少年來這個生態圈在國內都是這麼幹的,多少稀裏糊塗的甲方喫了啞巴虧還不敢說破,怕追究自己的決策錯誤,只是智慧公司敢於戳這個泡,但卻難以得到法理支持。其實除了反思外行亂決策、花錢太隨意之外,還應該考慮一下這種商務模式是否合理,有沒有那個什麼之閒?

Nelis:自己約的P,含着淚也要打完啊!

yurKing:看來又是分錢和分包的問題!

開心哥:一地雞毛~

Alex Hu:九頭鳥碰到國際硬鳥,微軟

……

05

爲什麼這麼一件事會引起衆人關注。我想不外乎幾個點。

劉興亮 | 一場智慧城市的官司

一是中國的政府項目運作難度太大,往往帶來盤根錯節的合作勢態,主體責任人無一例外先把責任撇清,在此狀態下才會參與。這是爲什麼?很多大工程都需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在中間做墊背的——政府當然不可能出面做生意。當然,墊背方有的拿的很多,也有拿的很少的。

事情之所以成爲這樣的常態,與政府項目的利潤大有關係,其次是項目的可實施性及決定權,常常不以科學的理性來裁定,而是某一兩個人(不大可能深入研究)拍板決定。這就導致,出入都有大的操作空間,既個人謀利的慾望,又讓人試圖以弄虛作假的手段擴大欲求。

人人心懷鬼胎,難免互相猜忌,推諉,繼而治絲益焚。出了事,就是一堆說不清的亂攤子。

另外就是外企也用中間人與政府合作。武漢智慧代理武漢經濟開發區,華勝代理微軟。微軟也不願直接與甲方掛鉤,而是從開始就脫鉤。

事實證明,它們這麼留一手不是沒有道理的。隨之而來的官司真夠打臉。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還要弄個四仰八叉,難看不說,又傷了和氣。以後誰還會按傳統的路數出牌呢。沒做事就互相提防,成敗全無體面。穩定而具有擴張性的商業原則絕不是基於此的。

另外,看客的心態也值得探討。有的人質疑政府的作爲,很正常;有的人對訴訟失敗的武漢智慧公司冷嘲熱諷,符合一貫;有的人分析智慧項目的現狀與前景,非常敬業;也有人認爲微軟贏了公司,輸了信譽,這令人不解。

總而言之,中國的官司有中國的解決方式,也引起中國式的議論。

但沒有人設想,這些官司本是可以不打的。一件事若得完美解決,誰還會勞心本命去打仗!

▴註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後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