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港區大蠔大量死亡養殖戶損失超5000萬

近日,廣西欽州市欽州港區三墩海域的大蠔養殖戶向澎湃新聞反映,9月初,該海域內400多張蠔排的500萬串大蠔幾乎全部死亡,近200家養殖戶受損,經濟損失約在5000萬元以上。

此外,多名當地養殖戶也表示,大蠔大規模死亡,損失慘重。

養殖戶懷疑大蠔大規模死亡是養殖海域附近的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入海排污管道泄漏、污染海域造成的。養殖戶還提供了一份當地環保部門今年8月份發現金桂紙廠泄漏點致魚類死亡的報告文件,但文件顯示,8月20日,泄漏點的堵漏修復工作已完成。

9月25日,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宣傳部一名陸姓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經初步調查,未發現企業有偷排污水情況。“大蠔死因仍在調查中,最終調查結果有待貝類檢測數據公佈後才能揭曉。”

另據廣西媒體《南國早報》報道,經專家調查,初步發現這片海域有裸甲藻大量繁殖。在9月5日至7日,裸甲藻大量死亡,可能產生毒素,大蠔的死亡或許與此有關。

生蠔大量死亡養殖戶總損失超5000萬,有人損失超千萬,有人絕收

大蠔死亡。 本文圖片均爲受訪者提供

大蠔大規模死亡,養殖戶疑是造紙企業管道泄漏所致

近日,在欽州港三墩海域內海灣養殖大蠔的李先生告訴澎湃新聞,約在9月6日、7日,三墩海域內一萬多畝海域變成黑褐色,不久他發現400多張蠔排的500萬串大蠔幾乎全部死亡,近200家養殖戶受損。李先生表示,綜合今年及去年的大蠔市場價格,經濟損失在5000萬元以上。

另一名養殖戶王先生也向澎湃新聞表示,自家30多張蠔排中已有60%的大蠔死亡,“就我這一家,初步估計損失1000多萬,有的(養殖戶)顆粒無收”。

養殖戶蔣先生說,原本這個月大蠔可以上市,但現在大規模死亡,損失慘重。

養殖戶懷疑,養殖海域附近的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排污入海的管道泄漏,污染海域造成大蠔死亡。

李先生表示,在大蠔死亡事發前,金桂紙廠已發現排海管道泄漏點,並導致養殖魚死亡,因此他懷疑大蠔死亡同樣與金桂紙廠排海管道泄漏有關。

據李先生提供的一份欽州市環境保護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在8月27日下發的《關於反映欽州港保稅港區至三墩海域海水受污染變深紅色造成部分養殖物死亡的調查處理情況報告》顯示,8月19日晚,該海域曾有養殖戶發現其養殖區的海水顏色一異常,並發現養殖網箱內有魚死亡,經調查發現,金桂紙廠在該海域排海管道有一處泄漏點。8月20日晚10點,泄漏點的堵漏修復工作已完成。

李先生提供的大蠔死亡事發後的海域照片顯示,海水呈黑褐色。

李先生對澎湃新聞說,事後養殖戶已向欽州港經開區管委會,欽州市環保局、海洋局、水產畜牧局等部門反映情況,上述部門在第二天曾來對海水和死亡大蠔進行取證拿回化驗,但調查的結果一直未出。

生蠔大量死亡養殖戶總損失超5000萬,有人損失超千萬,有人絕收

事發後該海域海水呈黑褐色。

欽州港經開區管委會:企業未偷排污水,大蠔死因仍待查明

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官網顯示,9月14日,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了事件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調查三墩至欽州保稅港區海域大蠔死亡原因。

9月25日,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宣傳部一名陸姓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未發現企業有偷排污水的情況,環保部門同時還調查了該企業7月到9月10日前共兩個月的所有在線監控數據,顯示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指標都低於國家控制排放標準。

此外,廣西媒體《南國早報》報道,事發海域處於港口航運區和工業與城鎮用海區,處於半封閉狀態,加上蠔排養殖密度增加,使得該海灣海水交換能力、自淨能力極差,海水富營養化,藻類容易繁殖。經專家調查,初步發現這片海域有裸甲藻大量繁殖。在9月5日至7日,裸甲藻大量死亡,可能產生毒素,大蠔的死亡或許與此有關。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該片海域養殖戶存在非法用海問題,他們沒有合格養殖的證明。這片海域屬於工業規劃區,養殖大蠔本存在很大風險。自2009年,相關部門便開始清除該海域中的蠔排,但養殖戶一直在“捉迷藏”,躲避清理行動。


大蠔大量死亡 養殖戶懷疑海水受污染 到底誰是禍首?

李先生是欽州市欽州港三墩島海域的養蠔專業戶,9月6日下午,他突然發現自己養的大蠔基本死亡,海水的顏色也變成了褐色。附近海域的養殖戶也遇到了類似情況,損失慘重。養殖戶懷疑是附近一家紙廠排污所致。9月20日,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統計死亡蠔排有200多張,預計有400張蠔排的大蠔死亡。環保部門經過調查,未發現附近企業有偷排直排行爲。大蠔死亡的原因,還需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

生蠔大量死亡養殖戶總損失超5000萬,有人損失超千萬,有人絕收

李先生養殖的大蠔大量死亡。

養殖戶:大蠔死亡,懷疑紙廠排污

李先生介紹,他去年底到欽州港三墩海域附近開始養殖大蠔,養了16張蠔排,投入資金過百萬元。眼看着大蠔接近上市時間,9月6日下午,意外發生了。當天,李先生聽其他養殖戶說大蠔出現死亡的情況,趕緊到自己蠔排查看,發現自家的大蠔也未能倖免,陸續出現死亡的情況。幾天時間,16張蠔排的大蠔,生存下來的寥寥無幾。

王先生養殖的蠔排也是如此,且損失更加嚴重。王先生在這片海域有30張蠔排,有的蠔已經養了三年。6日下午,王先生僱的工人發現海中的大蠔有開口的情況,一開始以爲蠔在喫東西,就沒在意。但過了好久發現蠔還是沒有閉上殼,撈起來一看,大蠔已經死亡。王先生說,從6日到現在半個月的時間,自家養殖的大蠔已經死了超過一半,且情況還在繼續。“剩下的大蠔也不敢拿到市場上去賣,萬一有人喫了出問題,事情更麻煩”。

9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三墩海域李先生的蠔排上,他撈起幾串大蠔撬開殼,裏面的蠔肉已經變質,有的大蠔外殼裏面根本沒有蠔肉。

李先生說,附近有一條公路通向三墩島,沿着公路往三墩島方向的右邊是他的養殖區,出問題的都是這片區域,公路左邊的海域沒有發現類似情況。

養殖戶據此推測,是附近一家紙廠排污,使得海水受污染,導致大蠔死亡。李先生說,在8月19日晚,有養殖戶已經發現海水顏色異常,該海域養殖網箱內的魚有死亡的情況。經環保等部門以及紙廠工作人員調查,發現該海域排海管道有一處泄漏點。20日晚,泄漏點被修復。養殖戶認爲,9月6日後大蠔大量出現死亡,或許和該紙廠排污有關。

生蠔大量死亡養殖戶總損失超5000萬,有人損失超千萬,有人絕收

事發地點示意圖。

部門:未發現企業偷排污水

20日下午,欽州港區海洋、環保、水產等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了南國早報記者採訪。欽州市環保局欽州港分局負責人介紹,附近紙廠有一條長8.9公里的排海管道,將廠裏的污水引至排污區排放。8月19日晚,在管道5.6公里處發現有一排氣閥被不明物體撞壞,經過搶修,20日晚,泄漏點修復完成。8月20日、9月8日以及12日,環保部門對紙廠等企業進行了調查,未發現企業有偷排污水的情況。同時還調查了該企業7月到9月10日前所有在線監控數據,顯示企業排放污染物指標都低於國家控制排放標準。

欽州市海洋局欽州港分局負責人介紹,7日接到有羣衆反映後,海洋部門立即聯合環保和水產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到現場調查,羣衆反映附近紙業公司排海管道出現裂縫,經在場羣衆和工作人員現場排查,未發現管道破裂污水直排現象。隨後欽州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技術人員現場佈設兩個監測站點,採集水樣進行檢測分析。

8日上午,欽州市海洋局欽州港分局再次對排海管道周邊海洋環境進行全面排查,未發現管道斷裂污水直排情況。當天,海洋局要求紙廠對管道進行全面排查,10日下午接到反饋,未發現管道斷裂情況。

此外,9月8日至12日,海洋部門繼續開展跟蹤監測,對事發海域採樣取水進行檢測檢驗。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欽州市海洋功能區劃》,事發海域處於港口航運區(水質標準執行不劣於四類)和工業與城鎮用海區(水質標準執行不劣於三類)。檢測結果表明,港口航運區站位爲三類海水水質,符合功能區要求;位於工業與城鎮用海區的站位海水水質爲四類,超標項爲化學需氧量。大蠔死亡是否與管道泄漏以及化學需氧量超標有關,還需有關機構進一步分析鑑定。

當地政府:養殖戶非法用海

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副書記溫光煥介紹,目前統計到的死亡蠔排已經有200多張,預計約有400張蠔排出事。在三墩公路建設之前,該片海域很少有人養蠔。2009年,這片海域被規劃爲工業用海,修建了一條公路到三墩海島,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的海灣,後來就有不少人到此養殖大蠔,但這片區域爲半封閉狀態,加上蠔排養殖密度增加,使得該海灣海水交換能力、自淨能力極差,海水富營養化,藻類容易繁殖。

溫光煥還說,大蠔死亡事件發生後,欽州港區成立處置領導小組,並委託自治區貝類專家檢測原因。專家初步發現這片海域有裸甲藻大量繁殖。在9月5日至7日,裸甲藻大量死亡,可能產生毒素,大蠔的死亡或許與此有關。至於養殖戶認爲公路左邊海域沒有大蠔死亡,大概是因爲該片海域有一條江流入,海水交換能力較強的緣故。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欽州市海洋功能區劃》,事發海域處於港口航運區和工業與城鎮用海區。2009年,經欽州港區管委統一對海域實施了整體拆遷,但隨後陸續出現復養問題。針對此問題,2013年以來,欽州港區管委又發佈4次《海域清場公告》,並多次組織工作組動員養殖戶自行搬離該處海域,但新增養殖現象仍時有發生。事發海域的蠔排均未辦理用海手續,屬於非法養殖用海。

溫光煥表示,目前自治區貝類專家已經取樣,對大蠔死亡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結果出來後,港區會依法進行處置,並與養殖戶做好溝通解釋工作。下一步,將對非法養殖的蠔排加大清理力度,引導養殖戶合法養殖、合法用海,以免再發生類似事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