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屈原的時代,正是楚國由強轉弱的時代,屈原有着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他真誠地愛着自己的祖國,一心想通過改革挽救祖國的衰亡。屈原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固執的他始終不肯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時刻牽掛着他多災多難的祖國。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一前278年)名平,楚國人,出身於與楚國同姓的貴族家庭。屈原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司馬遷稱讚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表現出了不凡的政治才能,因而年紀很輕便擔任了楚懷王的左徒。屈原的時代,正是楚國由強轉弱的時代,屈原有着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他真誠地愛着自己的祖國,一心想通過改革挽救祖國的衰亡。

然而楚國的權貴已經腐敗不堪,他們對屈原橫加誣陷,阻止變革。昏庸的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懷王末年,屈原得已迴歸朝野,但頃襄王即位後,屈原又遭陷害,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國軍攻破楚國,理想完全破滅的屈原自沉汨羅江中殉國。

屈原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固執的他始終不肯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時刻牽掛着他多災多難的祖國。他長歌當哭,滿腔悲憤,成就了以《離騷》爲代表的不朽詩篇。

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譯:我哪裏是畏懼自己遭受禍殃?我擔心的是祖國敗落蒙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譯: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人生與治國之道!

然而,上下而求索的悲歌全詩至此戛然而止一一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即莫足與爲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