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中闡述自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後來在《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傳》中也寫道:“亮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身爲山東人的諸葛亮怎麼就在南陽躬耕了呢?

後來發現諸葛亮遷去南陽是有家庭因素的,因爲他一直跟隨叔父長大。後來山東地區戰亂不斷,爲了生存,叔父將他帶到南陽,投奔叔父的朋劉表。後來叔父去世,諸葛亮也就在這娶妻生子,安家落戶。便沒有回去山東或者去別的地方。

但是這樣的理由僅僅佔據了一小部分,像這樣的人中龍鳳怎麼可能因爲這樣的小事情困於一個地方呢。留在這最大的原因就是這裏本來就是他屬意的地方。要知道東漢時期的南陽是人口大都,經濟發達。而且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相當重要的戰略關鍵。諸葛亮怎麼能不明白這一點,所以這纔是他留下來的重大原因。

在南陽的十年裏,諸葛亮博覽羣書,將天文地理全部通讀,不僅如此,他研究的都是一些謀略和戰術的書籍。十年的苦讀,爲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在飽腹詩書後,有了真材實料後,他就開始結交一些有名的人士,有軍事上的,有政治上的,打造一個廣闊的朋友圈。並且要將自己的名聲傳聞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就去了當地最有名望的司馬徽門下,展現風頭,被譽爲了‘臥龍先生’。在外的一切鋪墊完成後,就開始隱居山林,每天閒雲野鶴,讓自己顯得更加神祕。

所以這樣看來諸葛亮來南陽根本就不是爲了求生,而是爲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一步步的按照自己設計的來。他渴望自己的抱負能夠實現,遇見一位明君,可以解救這些困於戰爭的百姓。至於躬耕是因爲諸葛亮認爲“諸侯好利,利興民爭,災害並起,強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雲,手足不安”。還有就是讓自己看起來不慕名利,胸無大志,隱於市而等待真正的明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