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低倉或空倉成“悲劇” 27只權益基金年內未獲正回報)

今年2月份,A股市場走出春季行情,滬深指數及交易量不斷走高,技術性牛市正式開啓。不過,在A股市場及權益市場普遍回暖之際,仍有少部分權益基金成爲“漏網之魚”,踏空了今年以來的反彈行情,未能在此輪股市反彈中取得正回報。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A/B/C類合併統計後,共有27只權益基金未能在今年以來取得正回報。選擇空倉或低倉位運行成爲這些基金業績差的主要原因,在去年四季度末,上述27只權益基金中有19只基金持倉比例爲0,全部27只權益基金的平均持股倉位僅有17.36%。

147只基金年內回報收負

權益基金佔近兩成

今年前兩個月,A股市場強勢反彈、債券市場持續慢牛行情、美國市場也平穩反彈,公募基金市場理應迎來全面豐收。不過,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3月1日,今年以來的公募基金市場開放式基金中,共有147只基金(A/B/C類合併統計,下同)未能取得正回報,可以說是踏空了今年年初的行情。

業績表現最差的基金在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爲-12.6%,是一隻成立於2016年5月份的長期純債基金。不過,觀察該基金的單位淨值走勢及重倉債券可以發現,該基金疑似在今年1月底遭遇了機構資金的大額贖回,致使該基金的單位淨值在短期內出現了較大的異常波動,原基金持有人也遭遇了較大的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QDII基金在今年以來的整體表現並不理想,擁有可統計數據的258只QDII基金在今年以來的平均回報率爲6.96%,其中有32只QDII基金未能取得正回報率,佔比12.4%。其中,回報率最高的QDII基金爲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QDII,該基金在今年以來累計取得了19.25%的回報率,而業績最差的QDII基金是一隻跟蹤印度市場的基金,在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爲-4.98%。

單看投資於A股市場的權益基金,也有27只基金未能在今年以來取得正回報。不過這些基金即便是在今年出現了虧損,虧損幅度也不大,業績表現最差的權益基金在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爲-2.2%。另外,《證券日報》記者還注意到,今年以來未能取得正回報率的這27只基金,成立時間全部是在2013年以後,有一隻基金是在2018年4月份成立。

空倉或低倉位運行

是回報率收負的主要原因

今年A股市場的反彈,是一次普遍的反彈,就像很多投資者所說“隨便買賣股票就能賺到錢”。於是,對於這27只權益基金來說,如果基金經理選擇大膽配置、積極換倉,再取得這樣的業績回報便顯得有些奇怪。所以基本可以判斷,這些基金在今年以來保持了較低的倉位水平,沒有在A股市場進行大比例的資產配置。

2018年基金四季報披露的重倉股名單及資產配置比例證實了上述判斷。《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上述27只權益基金中,有19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末的持股比例爲0,當然這也符合基金合同的規定,19只基金全部是持倉要求在0-95%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受去年行情影響,這些基金在今年以來保持了空倉運行。

另外8只基金雖然沒有空倉,持股倉位也均處於較低水平。《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去年四季度末,此27只權益基金的平均持股倉位僅有17.36%,而擁有數據統計的全部2071只權益基金的平均持股倉位爲58.12%。

除持股倉位較低之外,重倉持股的差別也是這些基金業績較差的原因之一。記者梳理上述8只基金(另外18只基金空倉,持股名單不具備參考性)在去年四季度末的重倉持有名單發現,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股高頻出現,而在今年的反彈行情中,銀行股的上漲相對較平穩。

爲何選擇空倉或低倉位運行?從這些基金在去年的表現也能找到答案,《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A股市場大幅調整的去年,這些基金就因爲低倉位運行避免了大幅虧損,因而“嚐到了甜頭”:27只權益基金,在去年全年的平均回報率爲0.03%,其中有12只基金更是成功獲得了正回報。

觀察基金四季報中基金經理對於今年市場的判斷也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在基金四季報中,基金經理大多都認爲今年的A股市場會維持震盪調整行情,會在債券市場中尋找更穩定的投資機會。於是,基本可以判斷,正是基金經理對於今年A股市場的誤判,相關基金空倉或低倉位運行,從而踏空了今年A股市場的反彈行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