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兵韜志略|美澳日舉行“對抗-北方”演習,深化“印太”戰略

美日澳三國戰鬥機與B-52H轟炸機編隊飛行。

熱點新聞:據澳大利亞國防部網站公告,2019年度“對抗-北方”演習已經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舉行,美澳日三國空軍共有超過2900名軍人和大約100架飛機參演,演習聚焦於美澳日三國空軍的互用性,內容包括空戰訓練、大規模部隊部署運用訓練、人道主義援助和災害救援規程合作等。此次演習將一直持續到3月9日。

點評:近年來,隨着美國“印太”戰略不斷推進,美軍在“印太”地區採取的軍事行動越來越密集,所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也日益呈現出類型多元化、頻度繁密化和功能戰略化等特點,特別是演習內容實戰色彩越來越明顯,成爲美塑造地區力量存在的主要手段。此次美日澳舉行的“對抗-北方”聯合空戰演習,從參演戰機型號、演習課目和日程安排來看,實戰化的意味也更加濃厚,既體現了相關國家的冷戰思維和霸權思維,也將影響未來“印太”地區局勢的穩定。 

  從兩國軍演到三國軍演

“對抗-北方”聯合軍事演習是美澳日每年舉行一次的高端空戰和人道主義援助演習,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最初只有美日兩國參加,將蘇聯作爲假想敵,其意圖通過加強協同訓練,以對抗咄咄逼人的蘇聯空軍,因此在名稱上也帶有極鮮明的冷戰色彩。蘇聯解體後,“對抗-北方”軍演並沒有隨着北方壓力的消失而取消,而是出現了新的變化,包括將演習時間由一年不定期舉行2至4次改爲每年固定一次,演習地點也由日本本土轉移到關島,並將演習國家擴大到了澳大利亞,以增加與澳大利亞和日本三方之間戰略合作關係,特別是空軍的共同作戰準備與交互操作能力。

“對抗-北方”演習將地點選在關島,實際上是看重了該地區具有的獨特戰略位置。關島位於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組建的第二“島鏈”上,是遠東、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海空跨洋交通必經之地和西太平洋的交通樞紐,也在美軍西太軍事基地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冷戰時期組建對華包圍圈還是當前構建“印太”安全體系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兵力部署來看,關島上主要設有阿普拉基地、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和安德森空軍基地,其中安德森空軍基地是此次“對抗-北方”演習的地點,該基地位於關島北緣帕提角和阿牆角之間,主要設有第13航空隊司令部、第36空軍基地聯隊等部隊,裝備有B-52H、B-1B、B-2A戰略轟炸機、F-22隱形戰鬥機,此外還有空中加油機、偵察機、重型運輸機約38架,儲備有大量空射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此外,五角大樓還計劃在此基地部署可攜帶核彈頭的遠程轟炸機,使其成爲“印太”戰場的重要戰略支援力量,爲構建“印太”地區安全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澳大利亞逐成“印太”戰略支點

澳大利亞是南太平洋地區的重要國家和唯一大國。長期以來,南太平洋地區在美國總體對外戰略中基本上處於一個比較邊緣的位置,但自宣佈“印太戰略”以來,該地區的地位不斷上升,成爲美國關注的關鍵地區。澳大利亞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區影響力,毫無疑問成爲美國的頭號拉攏對象,美國可通過在澳部署如隱形戰鬥機、大型水面戰鬥艦和核潛艇等先進裝備,將澳打造成駐兵基地、軍火儲存和後勤補給點,作爲其控制南太平洋的據點,並通過此平臺進一步監視南太平洋周邊國家,增強其在南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話語權和領導力。此外,相對於日本和韓國來說,澳大利亞遠近適中、國土廣袤,更便於部署軍事力量和開展大規模聯合訓練,而隨着美國“印太”戰略的實施,將由北向南增加在“印太”地區兵力部署,更使得澳大利亞成爲其增加兵力部署的“重要目標地”,並可爲美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運輸線提供重要保障。

而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也充分認識到了自身所具有的價值以及未來國家安全所應關注的重點,因此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對美國所提出的“以實力促和平”和構建“自由而開放的印太地區”也表現出了高度的戰略默契。例如,澳大利亞在其2016年的新版國防白皮書中就明確將美國定義爲最重要的戰略伙伴,宣稱美澳同盟是澳大利亞國家安全的最重要的保障,並闡述了澳大利亞政府對美日澳三邊安全合作以及南海等重要問題的態度和立場,同時向美國保證在上述問題上都將堅定不移地追隨美國的方針和政策,堅定承擔對美國的盟國義務。此外,白皮書還特別強調指出,鑑於澳大利亞獨特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亞必須形成“印度洋—太平洋”新的地緣概念,以配合美國在兩洋的軍事與安全部署,並向西北方向的中亞和中東增強軍事力量,確保協助美國牢牢地掌控印度洋至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從而更好地發揮“印太”地區支點國家的作用。

在上述理念和相互需求的共同推動下,美澳軍事關係近年來不斷深化。目前,兩國已經簽署了《美澳駐軍協定》,同意美國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港基地駐軍,從而方便其更好地出兵南海,控制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此外,美國在澳修建的軍事基地規模也越來越大,例如,雙方在印度洋的西澳地區修建了能夠駐泊美軍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基地,在北部臨近兩洋的交匯處修建了用於在兩洋地區進行大範圍戰略偵察的“全球鷹”無人機基地和可供數萬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駐守的大型軍事要塞,在東部毗鄰羣島天然屏障地區修建了美軍核潛艇基地。這些大型軍事設施顯然旨在加強美澳兩國在兩大洋的軍事攻防能力,具有明顯的兼顧兩大洋的特性。與此同時,美澳還加強了雙方在外交磋商、定期對話、聯合演習、情報共享和技術轉讓等各領域的合作,並在戰略規劃、戰役推演、軍事協同等方面都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機制。未來,美澳兩國還將不斷拓展雙方安全合作領域,以共同應對面臨的安全挑戰。

隨着美國“印太”戰略的推進,澳大利亞的角色愈發重要。

  “兩洋聯動”趨勢日益明顯

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將“印太戰略”作爲美國重塑地區秩序和鞏固自身霸主地位的重大戰略,不斷充實“印太戰略”的內涵,使其逐漸“實心化”和“戰略化”,特別是在2018年5月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爲“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後,更是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推動其“印太”地區安全體系的構建進程。目前,在“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和“美國優先”的國家安全戰略指導下,美國的“印太”地區安全體系已經形成了一種以日本和印度爲東西兩翼,以澳大利亞爲連接兩洋南錨的“美日澳印”四國安全合作機制,遠東“小北約”框架正逐漸呈現。

從美國“印太戰略”的推動力量來看,與以往重大戰略都由總統主導實施不同,此次“印太戰略”的推動更主要是由軍方負責實施,因此在戰略內容上更加重視軍事合作,將強化和盟友以及合作伙伴的軍事合作視爲實施“印太戰略”的優先任務,而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是實現該戰略意圖的重要途徑。目前,美國在“印太”地區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次數日趨頻繁,規模也不斷擴大,在冷戰時期很少發生的逾萬人聯合軍演如今頻頻出現。

此外,美國在“印太”地區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範圍也在不斷拓展,越來越出現太平洋和印度洋“兩洋聯動”的趨勢。特別是作爲“印太”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印度近年來與美澳日聯合舉行軍事演習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強調,美國“歡迎印度崛起成爲全球領導力量和強有力的戰略與防務夥伴,將增加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四邊合作”。因此,在“美澳日印”四國框架下開展軍事行動也成爲美國落實“印太戰略”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未來的聯合軍演中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印度的身影。

除了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地區主要國家外,美國還將目光投向了該地區其他盟友和夥伴。例如,在此次“對抗-北方”演習中,美國還希望把韓國、菲律賓和新西蘭也拉進圈子內,以期構建更加完整的“印太”地區防空網,這樣不僅能應對第一與第二島鏈間的西太平洋海域相關局勢,還可以藉此重塑地區秩序,鞏固自身霸權。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雖然當前深化“印太戰略”已經被特朗普政府上升到國家安全戰略的層面,具有很強的意志和決心,但其在推進過程中還將出現諸多類似同盟體系內部矛盾、印度戰略獨立自主性以及美國自身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約,因此其發展前景也將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