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強直性脊柱炎20年無法“直起腰桿” 一臺手術重新“挺胸做人”

49歲的老袁在20多年前不幸被確診爲強制性脊柱炎,這個被稱爲“不死癌症”的疾病令他飽受折磨,誰知一次偶然的機會,老袁竟重新“挺胸做人”,令他欣喜不已!

事情還要從今年1月份說起,老袁在外時不慎跌倒,受傷後腰背部劇烈疼痛,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有脊柱骨折。對於一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這一摔異常危險,與普通的脊柱骨折完全不同,這種外傷隨時都有面臨大小便失禁甚至雙下肢癱瘓的風險。

老袁在外院住院並準備手術治療,醫生告訴他“手術可以做但是無法同時糾正後凸畸形” ,多方打聽後主動要求送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焦根龍副主任處。

老袁告訴焦主任,20多年來,他白天無法伸直腰、無法挺起胸膛、抬頭平視前方;夜晚無法平臥睡一個安穩的好覺。抬頭走路,踏實睡覺是他最大的心願!

患強直性脊柱炎20年無法“直起腰桿” 一臺手術重新“挺胸做人”

焦主任認爲,老袁的骨折問題並不大,最重要的是儘量幫老袁實現他的心願讓他能夠“挺起胸膛”。

爲此,焦根龍主任帶領團隊結合檢查制定了多套方案,針對這麼多年下來老袁的脊柱已經嚴重後凸畸形的情況,焦主任最終確定了行胸椎骨折內固定和經腰2椎體PSO截骨矯形的術式。

手術十分順利,全程僅花費了4個小時。手術後外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沒有出現任何手術併發症。術後5天下地行走時,袁先生能目視前方,挺直腰板走出了“六親不認”的自信,身高也從150cm增至170cm。終於可以抬頭挺胸做人了,終於可以平臥了!袁先生及家人感激之情無以言表,一遍遍連聲說謝謝,站在一旁的焦根龍主任及團隊成員(李學仕博士等)欣慰不已。

患強直性脊柱炎20年無法“直起腰桿” 一臺手術重新“挺胸做人”

焦主任說: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關節炎症爲主要症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常以四肢大關節,以及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爲病變特點的慢性炎性免疫性疾病。對於20歲左右的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牀症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症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於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早期發現,致使病情延誤,失去最佳治療時機。AS病人多有關節病變,且絕大多數首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後上行椎從發展至頸椎。隨着病情發展,關節疼痛減輕,而各脊柱段及關節活動受限和畸形,晚期整個脊柱和下肢變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脊柱呈“C型”後凸,不能平時,不能平臥等。嚴重者胸腹腔容量縮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人的生活質量,患者痛苦不堪。張嘉譯、周杰倫等就患有嚴重的強直性脊柱炎。

據瞭解,焦根龍副主任所在的脊柱外科診療團隊早在2002年起便在李志忠教授的帶領下開展了脊柱矯形手術。目前,脊柱外科診療團隊對脊髓損傷和強直性脊柱炎真摯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團隊通力合作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突破,挑戰禁區、挑戰自我,以病人爲核心,視患者如親人,大醫精誠,團隊正一步步穩健地踐諾“人民健康衛士”的誓言。

專家介紹

患強直性脊柱炎20年無法“直起腰桿” 一臺手術重新“挺胸做人”

焦根龍,男,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學歷,脊柱外科副主任。擅長對脊柱疾病診治,如: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頸肩綜合症、脊柱畸形、頸腰椎不穩和退變等;有熟練的椎間盤鏡、孔鏡、顯微等微創外科技術,對創傷和慢性骨科疾病有獨到的認識和熟練的治療技巧。目前擔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脊柱外科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脊柱外科學分會、創傷骨科學分會、顯微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脊柱畸形學組成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學組青年委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