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國《商報》:東莞鉅變折射中國產業升級之路

■德國《商報》以兩個對開整版的篇幅對東莞進行報道網絡截圖

東莞時間網訊 (記者 林朝豐 通訊員 莞宣)9月26日,德國《商報》以兩個對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該報駐中國首席代表、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的署名文章《Drohnen über dem Lotuswald》(中譯名:荷花海洋上的無人機)。

文章從生態治理、智能製造、創新發展以及技能人才教育等方面闡述東莞近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認爲作爲中國15個新一線城市中的佼佼者,東莞的鉅變折射了中國產業升級之路。新華社、《參考消息》編譯並部分轉載了相關報道文章。

從“世界工廠”到“花園城市”

今年5月,弗蘭克·澤林一行來莞調研考察,深入瞭解東莞在創新驅動、智能製造、技能人才教育以及生態保護和治理等方面的做法和亮點,對東莞的自動化生產工廠和綠水青山的優美生態印象深刻。此次發表的《荷花海洋上的無人機》一文,全面而深入地闡述了弗蘭克·澤林對於近年來東莞城市發展變化的全新認知。

文章稱:“此前,中國的南方城市東莞、製造業巨頭,被聯合國授予了花園城市的稱號。如今機器人接管工廠的生產。這是一個令人驚歎的結構變化。”

文章以華陽湖溼地公園的改造變化爲例,講述了東莞多年來在環境保護、生態治理方面的投入和努力。“在幾年前,這裏的水質像是由油脂和排泄物組成的加厚的油湯,所有人都在往裏面扔垃圾。”爲了營造良好的營商和生活環境,加強對優質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東莞市政府在環保層面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華陽湖畔的112家重度污染企業在一夜間被關閉”。現在,華陽湖成了遠近聞名、環境優美的溼地公園,華陽湖遊船掌舵手梁墨在接受澤林採訪時表示“現在每天我都是生活在公園裏”。而早在十多年前,東莞就已經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國際花園城市”的稱號。文章還關注到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率代表團赴德國烏波塔爾考察交流污水淨化技術和經驗的情況。

文章稱,“這座城市正經歷着與衆不同的變化——從污染嚴重的工業製造到技術主導的未來智能城市。”文章認爲,過去,東莞以“世界工廠”聞名世界,但是現在工廠高度自動化,工業機器人使用越來越普遍,在這裏可以看到未來工廠的樣子。文章以華爲東莞製造基地爲例,“生產大廳裏的一切都是無菌的。幾乎沒有人,沒有工作服、頭罩和腳套,任何人都不允許進入大廳。這裏是智能手機的生產基地。”

文章認爲,東莞近年來在生態治理、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改革所付出的痛苦和努力是值得的。東莞最近緊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之後已成爲中國15個新一線城市中的佼佼者。

東莞成爲創新企業和人才的聚集地

此前,弗蘭克·澤林曾發表題爲《科技棲息地》的文章,認爲東莞憑藉一直以來的製造業基礎和良好生態本底,以及近年來生態治理和產業升級的成效,已經成爲“科技棲息地”。

此次發表的《荷花海洋上的無人機》一文則進一步深化了對此的闡述。文章稱,“智能手機制造商如vivo和OPPO都是在這裏起家。OPPO和vivo分別於2006年和2009年開始投產。至今兩家企業智能手機銷量在中國遠超蘋果。”文章還特別指出,“東莞作爲創新中心的最大突破是華爲老闆任正非決定用13億美元在松山湖畔建立華爲終端總部,距離其位於深圳的總部只有一個小時車程。在這裏任正非選擇了12個不同的以原比例歐洲風格建造的建築,例如劍橋校園或者海德堡老城。計劃可以容納近3萬人辦公,其中一部分現在已經遷入。”

文章還重點關注了東莞與德國在技能人才教育方面開展的深入合作。“所以位於橫瀝鎮的東莞技師學院就格外重要。每年有3000至4000名學生在這裏接受德國雙元制教育,工學並行。它的合作伙伴是德國BBW應用技術集團。在校園到處掛滿了中德兩國的國旗,東莞技師學院成爲博世教育和戴姆勒之星教育基地。每年在校學生要接受萊比錫工商會的兩次考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