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秋,说京戏

未来网小记者:周子怡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第二小学

中秋节,月饼节,团圆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喝着,聊着玩着,不亦乐乎。

中秋节的典故有很多种,其中流传的一种说法的是,唐朝时期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胡饼”,也就是当时“胡人”特有的日常食用面饼,圆圆的,糖馅儿的,包着果仁儿,据说很好吃。在一次中秋时节,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一起吃“胡饼”赏月。李隆基觉得“胡饼”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一时也想不出……这时杨玉环抬头一望,空中高挂的圆月,正如这圆圆的“胡饼”,便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拍手叫好。从此“月饼”便这样一直叫了下来。传说确实是很有意境,使人浮想联翩。

说到杨玉环,又不禁想到了梅兰芳大师的佳作《贵妃醉酒》。杨贵妃穿着艳丽的戏装,舞动着双袖,活像一只飞向“百花亭”的大蝴蝶,美极了!里面有很多动作是指向天空的,表现着憧憬天上的月宫、嫦娥、大雁等。这出戏是杨贵妃没等到唐玄宗,得知唐玄宗留宿梅妃宫又气又妒,独自借酒消愁,宣泄心中的苦闷,只有喝得大醉,精神上的压抑才得到了暂时的减轻……虽然不是中秋夜醉酒,但贵妃对明月的咏叹足以成为佳节的“应节”好戏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蕴含了传统审美艺术和脉脉相承的人生百味。我所能理解的层面还是比较浅显的,只是觉得好听、好看,能了解一些历史故事。能喜欢上京剧还是源于很小的时候看到太姥爷这“老戏迷”经常眯着眼,摇着头,靠在椅子上,时不时的还要哼唱几句,非常享受他所说的“戏匣子”带来的满足感。后来慢慢长大了我越来越喜欢上京剧,也学会了几首,爸爸妈妈渐渐成为了我的忠实粉丝。

中秋月圆之夜,大家热闹着,而我陶醉在“唐朝”和“戏园子”中感受艺术的美妙绝伦,美哉!美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