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事兒】通訊員陳芏霖訊:2018年9月26日,民航局機場司發佈公告,正式批准將旅客登機橋輔助接駁通道(以下簡稱“設備”)納入民用機場專用設備進行管理,意味着民航局管理機構對該設備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的高度認可,也爲後期在各個機場推廣使用提供了依據。

多方合作創新 助力行業進步

據瞭解,該設備由華夏航空、深圳中集天達、內蒙古烏蘭浩特機場共同研發,並得到民航重慶安全監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

2017年8月,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作爲民航局授權的鑑定機構,在北京召開了登機橋輔助接駁通道檢驗大綱研討會,對《登機橋輔助接駁通道試驗大綱》進行了審查。在經過可行性分析報告、實施方案、風險管理報告、驗證、專家組檢驗評定與10多班次的驗證運行後,登機橋輔助接駁通設備於當月中旬在霍林河機場、內蒙古烏蘭浩特機場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後,運行情況達到了預期效果,獲得了烏蘭浩特、霍林郭勒等地方政府的認可,機場單位表示登機橋輔助接駁通設備使原本無法直接靠橋的飛機停靠廊橋後,解決了旅客的出行困難,特別是雨雪、酷暑天氣的出行,給行動不便的旅客帶來了福音,得到了旅客的一致好評。

踐行真情服務 全面實現飛機靠廊橋

據瞭解,華夏航空已陸續在內蒙古、新疆、貴州等轄區內的機場完成驗證,目前新疆庫爾勒機場、和田機場、內蒙古二連浩特、呼和浩特機場、貴州畢節機場、興義機場率先通過驗證並陸續採購設備投入使用。

按照華夏航空的計劃,預計在2018年底,登機橋輔助接駁通設備將在全國15-20個機場投入使用。

華夏航空副總裁羅彤表示,“旅客登機橋輔助接駁通道的研發和使用終結了支線飛機不能停靠廊橋的歷史,這是廊橋向前延伸的一小步,也是支線機場機坪運行安全與真情服務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民航真情服務不是花拳繡腿,是瞄準行業服務痛點,推進航線整體進步。”

作爲中國唯一一家專注支線運營的航空公司,華夏航空自誕生之日起(機隊已達40架),就肩負着搭建中國支線航空運輸網絡的重任,力求在經營模式、運行服務、內部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致力於探索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支線航空發展模式,登機橋輔助接駁通道的全面施行,將能更好、更快的接駁干支航班,實現快速過站,讓干支銜接更加順暢便捷,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提升航班正點率,爲支線航空以及支線機場開闢了一條提升競爭力的通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