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8日電 日前,備受各界關注的廣東清西大橋及接線工程建成通車,標誌着廣清高速與清連高速將實現無縫對接。從廣州北上“三連一陽”和湖南,無需花費1小時繞行清遠城區,只需10分鐘便可穿越,將有效改變“節假日全國最堵城市”——清遠市逢節必堵的局面。

清西大橋

廣東清西大橋及接線工程由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簡稱“中交路建”) 和中交公規院組成的聯合體以“BOT+EPC”模式投資建設,全長約17公里。其控制性工程——清西大橋主橋爲105m+180m+105m連續剛構,最大懸臂長度89米,採用掛籃對稱懸臂澆築施工。

據中交路建清遠公司總經理劉富中介紹,清西大橋及接線工程地質條件複雜,岩溶樁最大線岩溶率爲88.4%,單個溶洞最大高度21.4米,最大單樁溶洞累計高度31.4米,相當於10層樓高。羣樁基礎樁位遇溶率達100%,且溶洞呈片狀發育,形成大的溶腔體,樁基施工過程中大面積坍塌出現20餘次,施工難度極大。

建設過程中,中交路建項目團隊克服徵地拆遷難度大、地質條件複雜、施工條件艱苦等各種困難,超前策劃、科學組織、精心管理、創新工藝,全力開展科技攻關,探索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溶洞基樁處理工藝。3項發明專利被國家專利局受理,《溶岩地區超長鋼護筒基樁承載力技術研究》等多篇論文被國家中文核心期刊收錄。

清西大橋及接線工程,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六縱線”唯一未建成的“斷頭路”,更是我國南北向交通動脈——許廣高速公路的重要一環,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北向輻射廣大內地的重要交通要道和經濟走廊,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強珠三角經濟區對清遠北部及內陸省份的輻射能力。

據介紹,作爲參與高速公路PPP項目建設最早的企業之一,中交路建在PPP項目的實際操作方面已有十多年的歷練沉澱。2007年,公司將自身的施工優勢與資本運作相結合,在中交系統內率先以“BOT+EPC”模式投資建設了貴陽至都勻高速公路,開創國內高速公路行業PPP投資的先河。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投資PPP項目20餘個,成功打造了“貴州模式”“重慶模式”,並引領“京津冀模式”,成爲各地深化政企合作的樣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