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极具传奇性,3岁登基,6岁退位,11岁时在张勋的支持下再次复辟,却只做了11天的皇帝,沦为天下人的笑柄。抗战时期,溥仪又投靠日本,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抗战胜利后,他被入主东北的苏联红军抓获,从皇帝沦为战犯,1950年,他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直到1959年才被特赦,后来还当过政协委员。

溥仪富有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以他经历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等多项奖项。

今天要与大家说的,是溥仪在苏联做战犯的岁月。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70余万关东军向苏军投降,而在东北的伪满洲国也随之覆灭。8月19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逃难,但没想到的是,他在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空降逮捕,两天之后,他被一架飞机送到苏联,从此开始战犯生涯。

在苏联的5年战犯生涯里,溥仪的日子算不上特别惨。他虽为战犯,关在牢里,但因为特殊的身份,他仍在生活上享受优待,一日三餐颇为丰富,还有面包、果品、奶油等午茶。另外配有医生、护士,为他检查身体和治病。溥仪从不参加劳动,生活起居一应都由侄儿和原随侍伺候。

溥仪这个人其实很精明,他认为苏联之所以如此优待他,自然是他有利用的价值(西方一些媒体认为苏联准备把溥仪送回东北,用于成立亲苏的“缓冲国”,就像日本人利用溥仪一样)。因此,他萌生了一个计划,先设法在苏联留下来,再伺机从苏联迁往英美去做寓公。他带出来的大批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也足够他后半生吃穿用度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溥仪在被苏联关押的五年间,除了多次口头向苏方提出申请以外,还数次上书苏联政府,申请准许他永远留在苏联。

为了达到留在苏联的目的,溥仪不惜讨好苏联的官员和监狱管理人员,对他们必恭必敬,对他们的各种索取要求是有求必应,把自己携带的许多贵重物品赠与他们。

其实,溥仪之所以数次申请留在苏联,还另有深意。他害怕苏联会把自己引渡回中国,从而遭到中国政府的制裁。事实上,也正如溥仪所担心的那样,1950年,他被引渡回国,开始了长达9年的战犯改造生涯,直到1959年才被特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