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終快船隊在夏季聯賽中只取得了3勝2負的戰績,名列第9,錯過了拉斯維加斯夏季聯賽季後賽的席位,但是作爲這支球隊的進攻教練,中瀨的表現得到了夏季聯賽執行主教練布萊恩-亞當斯以及快船隊主教練道格-裏弗斯的一致認可。2017年,由於出色的工作表現,中瀨被提拔成爲了快船隊發展聯盟球隊的助理教練。

拉斯維加斯夏季聯賽,半場結束後快船隊依舊落後國王隊10分,看上去他們想要打進這次夏聯的季後賽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希望了。

下半場比賽開始前,娜塔麗-中瀨(Natalie Nakase)把2.03米的前鋒阿米爾-科菲叫到一旁面授機宜。爲了聽清楚這位身高不到1.6米的助教,科菲不得不彎下身來。

儘管身材並不高,但是這個女助教的建議卻十分奏效。第三節剛開始不久科菲就打成了一次“2+1”。在比賽的另一端,他的嚴密防守又迫使NCAA最終四強賽的MOP凱爾-蓋伊錯失了跳投。當科菲奮力拼下一個籃板的時候,中瀨也在一旁爲其鼓掌助威。

“她告訴我要把注意力多放在防守上,”賽後科菲告訴記者。

全場比賽結束,今年的落選秀、手握雙向合同的科菲得到了19分9籃板6助攻的不錯成績單,而快船隊也逆勢贏下了比賽。經過一個夏天的磨合,年輕的新人與這位女助教之間儼然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我跟她一起看了不少錄像帶,她幫助我糾正了很多比賽的細節,讓我變得更強了,不管是在進攻端還是在防守端,她的指導看上去都很有道理,而且非常有效,”科菲說,“她非常瞭解比賽。如果有人像她那樣是個比賽的行家然後給出了建議,那你最好的選擇就是接受建議並且跟她好好學習。”

最終快船隊在夏季聯賽中只取得了3勝2負的戰績,名列第9,錯過了拉斯維加斯夏季聯賽季後賽的席位,但是作爲這支球隊的進攻教練,中瀨的表現得到了夏季聯賽執行主教練布萊恩-亞當斯以及快船隊主教練道格-裏弗斯的一致認可。

“在夏季聯賽之前,道格給了我一個名單,他告訴我這些人能夠派上用場,娜塔麗就名列其中,”亞當斯說,“我認識她已經有6年了,我問她願不願意當我的助手,她當時就欣然答應了。她跟我們一起分析比賽,對比賽非常有幫助。她總是能夠給出積極的反饋和評價,對我的幫助很大。”

擁有一副亞洲人面龐的中瀨其實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加州人。雖然她的亞裔血統只賦予了她1.57米的身高,但是在這個籃球的國度裏,她卻跟許多天賦異稟的孩子一樣懷揣着一個籃球夢。

高中時代,她就獲得了橘子郡最佳高中球員的稱號。高中畢業後,雖然中瀨得到了當地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卻最終放棄了這樣的機會,而以陪練的身份加入了籃球名校UCLA。

憑藉着個人的努力,在大學四年裏,她從球隊的陪練打進了教練的輪換陣容,並最終成爲了球隊的先發球員和場上隊長。當她從UCLA畢業的時候,留下的是隊史第8的助攻紀錄以及第10的搶斷紀錄。在大四那一年她甚至還獲得了PAC-10聯盟最佳陣容的提名。

爲了繼續自己的職業籃球夢想,中瀨在NWBL(美國的次級女籃聯盟)打拼了兩年,也曾經在德國的職業聯賽中磨練過一年,但最終一次毀滅性的膝傷終結了她進軍WNBA的夢想。

儘管如此,中瀨也並沒有斬斷自己與籃球的聯繫。無法在球場上拼搏,就想辦法通過別的途徑來進行比賽。中瀨將自己的重心轉移到了場外,轉型成爲了一名籃球教練。

中瀨先後在德國和日本的籃球聯賽中任職,自己親自掛過帥,也爲鮑勃-希爾這樣擁有過NBA執教經歷的名帥擔任過助手。2011-12賽季,中瀨成爲了琦玉野馬隊的主教練,這也是日本職業籃球歷史上頭一次由女性擔任男子籃球隊的主帥。

2012年,中瀨回到了美國,申請了快船隊的錄像分析實習生職位。由於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努力的工作態度,她最終得以轉正,成爲了快船隊的錄像分析師。此時比貝姬-哈蒙進入馬刺的教練組還要早兩年。

2014年夏天,中瀨第一次以助理教練的身份執教快船的夏季聯賽。2017年,由於出色的工作表現,中瀨被提拔成爲了快船隊發展聯盟球隊的助理教練。2018年,她的能力得到了裏弗斯的賞識,成爲了快船隊的球員發展教練。

“在NBA執教一直以來就是我的夢想,我希望自己最終能夠成爲NBA的主教練,”中瀨說,“道格-裏弗斯是我的伯樂,他給了我機會,我感覺自己的命運受到了眷顧。”

如今已經有6名女性進入到了NBA的教練組,除了中瀨之外,還有馬刺的哈蒙,獨行俠的詹尼-鮑切克,騎士的琳賽-戈特利布,凱爾特人的卡拉-勞森以及奇才的克里斯蒂-託利弗。

“我們彼此都互相支持,”中瀨說,“從我來到NBA到現在,女性教練的數量一直在增加。看到她們取得這樣的成就真的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現在她們取得這樣的成就可不僅僅是‘讓我們來僱一兩個女教練’這麼簡單。她們確實爲此做好了準備,並勝任自己的職位。”

對於女性的角色,亞當斯表示,“是男性還是女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做好自己的工作,能不能像娜塔麗那樣不分晝夜的全情投入到工作當中來。”

一直以來中瀨都太相信所謂的命數,面對旁人的質疑反而令她愈挫愈勇。

“對我來講,所有的打擊都是激勵我繼續向前的動力。如果你告訴我你不能打一級聯賽,不能當職業球隊的主教練,不能執教NBA,我只能說,‘謝謝你’,因爲一直以來所有這些負面的反饋都變成了我努力的動力。因爲這些我才變得更加動力十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