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的活雷鋒

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沈汝波事蹟展覽上,有一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條幅,這是沈汝波用一個多月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來的。這九個大字,是他莊嚴許下一生的諾言。沈汝波,生前是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一名退伍軍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40年來,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一生做十萬件好事”的承諾,把善舉匯成江河。(人民日報9月17日)
沈汝波,生前是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一名退伍軍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四十年來,他踐行一生做十萬件好事的承諾,把善舉匯成江河,他切實履行黨員的責任與義務,成爲一座海港城市的標杆。但凡力所能及的事,全都盡心去做,保持軍人本色,一言一行嚴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服務百姓,服務社會,他做的好事數也數不完。沈汝波就是一個新時代的活雷鋒,什麼是活雷鋒?活雷鋒就是爲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識大體顧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更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一種擔當履職的精神。我們作爲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勇於擔責,勇於爲集體分憂解難,積極完成上級交辦的事情,積極獻身於自己的崗位,開拓創新地學習,用點滴行動去回報自己的單位和組織的培養,作爲黨員幹部,是單位的核心力量,就要有一以貫之的奉獻精神,廣納民意,多做好事,多爲辦事建言獻策,活着一天,就要繼續做下去,做好傳幫帶作用,做好引領,示範作用,志願服務者,爲百姓服務,心中裝有集體,顧全大局,以大局爲重。
聚是一團火。基層的凝聚力非常強,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非常耀眼明亮。基層黨員幹部班子成員應經常聚在一起,以民主的形式共商基層事務,及時召開村民大會,以制度化來約束幹部和羣衆;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管理基層,重大決議投票表決,發揮黨員的人格魅力;多修寬闊縱橫交叉的大馬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利用土地流轉,整合土地資源,讓資源變成租金收入,讓羣衆參加合作社入股,股金收入,發展產業,同時讓羣衆參加當地產業的勞動,解決就業問題,產業發展起來了,產業形成規模了,同時還可以爭取產業到戶資金,讓羣衆有工資收入,真正讓羣衆富裕起來。
散是滿天星。大家分散各方時又像滿天飛的星光,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獨當一面,引領當地的老百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讓鄉村爲之振興,璀璨星際,各自散發着光芒,依然美麗動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雷鋒精神激勵黨員幹部開拓前行,同時激勵千千萬萬的黨員幹部在基層奮勇前行,奮勇直追,努力拼搏,頑強不屈,接力沈汝波,爲民做好事。老百姓生病了,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及時去關心看望拜訪談心交流,做羣衆身邊的貼心人,策劃人;逢年過節了,及時帶去節日的祝福,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不離不棄,始終伴隨左右;週末去看望他們,在當地聯合村社幹部及愛心人士,成立志願者公益服務中心,爲羣衆做些實實在在的不起眼的‘小事’;經常下鄉鎮,腳下有泥,腦中有料,心中有百姓,讓黨員成爲羣衆事業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貼心人,建立和諧的親民關係,同時也提高了黨員在羣衆心目中的形象,和諧的親民關係油然而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黨爲公,執政爲民,讓愛心團隊接力傳承,後繼有人。
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應向沈汝波一樣,從點滴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每天不做好事,心裏就不舒服,把做好事當做是自己的家常便飯。接力沈汝波,爲民做好事,點亮一方,照亮一方,無愧於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擔當,勇於擔責,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把百姓當成自己的衣食父母,融入當地,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基層,爲民辦事,從我做起,邁開腳步,從山區出發,開拓創新地工作,蹲下去,活到老,學到老,不斷進取,獲得長足的進步,穩中求進,紮實推進,平穩過渡,切實爲民辦事。
近期爲羣衆爭取產業到戶項目資金做資料,第一步走基層拍相片,讓百姓與資金的產業一起拍照,取證第一手資料,比如和真龍柚,桃子,李子,橘子,經濟林,竹木一起拍相片;第二步是及時填寫正確的表冊,及時完善資料;第三步及時把產業到戶資料報上去,及時把產業到戶資金爭取下來。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和村社聯繫,做好交接,爲父老鄉親爭取應得的產業到戶資金。有了產業到戶資金,爲經濟林施肥修苗育苗提供人工工資和肥料支出,進一步把產業做大做強。結識一個貧困戶,就像新結交了一個朋友和遇見久別的親人一樣。同時也應提高自己辦事的計劃性和效率性,儘管已經買了一點小餅子,祝賀他們中秋節快樂,也仍感覺自己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可同時面對六個貧困戶,自己似乎應付不過來,自己力量太單薄了,同時也考驗着自己的承受力和辦事的宏觀調控能力,應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結束時累得幾乎不能動彈了,從下午一點半到五點過在不停的奔走,但仍然感覺還有些地方沒有走到,有些相片拍得不盡人意,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工作,比如應把相片拷貝在電腦裏,身份證兩面複印在一起,收集起來,也應向年輕人學習辦公軟件的編輯技術,在線學習,在實踐中學習。
人生一世,只有爲人民作更多的事,更多地接觸人民,方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人生的反覆無常。經營好家庭和人生,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是如此的重要。兒女的孝順讓我感受到冬日的陽光是如此的和煦溫暖,讓我更加珍惜與每一位農戶相處和交流的時間,瞭解農戶的家常瑣碎事,總覺得自己瞭解得不夠多,關心得不夠多。他們住院了,問能否報賬,我自己回答不上來,有個阿姨頭昏,我恨自己不能有效地給她提供治療,恨自己不是一名醫生,恨自己所知太少,恨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所知領域太過狹窄。袁福華問住院是否能解決,我沒有給予更多的解釋和幫助,因爲自己確實不瞭解報銷的知識,有待進一步瞭解和關注醫療報銷的政策和內容。
農戶是很孤獨的,很多是老弱病殘者,有的因外出打工緻殘,有的因爲高血壓,常年富貴病,有的因爲腦血栓,頭昏腦花,有的因爲年齡大了,兒女在外,無人照顧。身爲基層黨員幹部的我們應該多傾聽他們的訴求,多瞭解他們的疾苦,把他們的訴求及時給村社領導反映,及時幫助,及時解決,力爭交出一份爲民服務的滿意的答卷,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以羣衆的滿意爲標準,爭取爲羣衆做更多實事。幫助農戶發展產業,協助落實產業到戶資金,進一步把產業做大做強,成立合作社,達到脫貧奔康的目的。
作者:南灘鎮 小竹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