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9月28日訊 近期,網易號外專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法國凱輝會計學教席教授丁遠,就中國企業出海投資、上市公司投資併購、註冊制等話題進行了暢談。

丁遠認爲,中國企業去海外投資,需要有長期的戰略規劃,資金不能長短錯配;此外要積極與當地溝通,同時要做好人的籌劃和管理。談及上市公司,他表示,目前是推行註冊制的好時機,而且“現在的機會不在一級市場上,而在二級市場上”。

以下爲專訪實錄:

號外:隨着中國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對外投資規模的日益增加,企業在投資的時候如何規避當地經濟、文化尤其政策的一些風險?

丁遠:有一些風險是企業沒法控制的,因爲牽扯到兩個國家的關係,或者當地對中國投資的歡迎程度。但有一些事情是在企業層面可以做好的。

你剛纔這個問題主要是對企業的,對企業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去海外投資、併購的方案要有一定的戰略高度,一定要跟這個企業的長期發展有一定的吻合性,而不能衝動而爲。因爲我們看到很多失敗案例,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好的商業計劃,沒有一個好的戰略發展計劃,就是去投了,要搞成什麼樣也不知道,先買了再說。買了一兩年又重新去上市,根本沒有任何戰略協同,這種是很要命的。

第二個很大的問題,我看到就是在資金規劃上,很多非常激進。國企、尤其民企,1塊錢做100塊錢的事,講的是長期的故事,做的是短線的資金融資,最後長短錯配,生存不下去,這也是常見的問題。

第三,與當地的溝通。去到當地做投資一定要想辦法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因爲到那邊要裁員,要把人家的技術都挪走,這是不行的。還有就是說話一定要算數,不能信口開河接受記者採訪。法律上也不是合同,但是人家都給你留了底的。然後你最後講的這個發展戰略非常宏偉,但實際上根本做不下去,也沒錢做或者也沒精力做,這個對這個企業的聲譽,包括對整個中國投資者在外面的聲譽的影響都會非常大。

最後一點就是如何做好人的籌劃和管理,包括跨國經營的人才和當地人才的留用。因爲收購企業,還牽扯到技術、品牌、研發,其實當地人的素質肯定比公司的殼更重要,所以這四塊都會碰到問題。

號外:您剛也提到了當地人的因素,比如說之前一些中企在海外的項目,引起了當地人的一些議論,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丁遠:有的事情,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投資的目的不是掠奪性的,是可以長期紮根的,是可以讓當地經濟的發展達到雙贏、多贏局面的,這樣的話,堅持做下去,以後就能慢慢就會打消顧慮。因爲人總是需要實惠的,我們也去探訪過很多中國在海外投資的企業,有一些做的好的,確實口碑就慢慢做起來。剛開始對方對你不瞭解,或有一些成見,甚至有一些歧視這個也很正常,最後要靠行動來證明。

號外:在併購重組這一塊,尤其是上市公司,證監會現在進行規範化管理,這讓一些企業感覺比較“難受”,這個您怎麼看呢?

丁遠:很多事情都應該由市場去決定。對市場的監管,過去十幾年我一直在強調:第一是信息透明、信息對稱,第二是打擊內部交易。這兩點做好後企業是賺是虧,相當於你只要跟人家說我是一個醜女,你願意娶我嗎,人家說願意娶,你就讓人家去娶吧;如果把一個醜女打扮成一個美女,最後結了婚那就是造假。

所以對造假這些問題,對內幕交易這些問題的打擊要加強力度。但在市場環境下,各種企業都應該找到它自己應有的資金、資源的配置方式。其實現在在我的理解裏,是一個很好的做金融深度改革的時候。爲什麼?因爲現在的估值非常低,現在真把市場全部開放,如果真的明天去把(IPO)審批全部取消掉,也不會出現市場大容量的擴容,因爲大家都覺得二級市場的估值不好。

但我們每一次在這種時候就拼命又開始收緊,要把水位拱上去,等到水位拱上去了再去擴一下容量,所以現在是一種逆週期的管理方式,風險很大。

號外:那就是您覺得現在是推行註冊制最好的時機?

丁遠:對。而且要推進和放開併購、定增。我甚至跟很多投資人,做私募基金的人說,現在的機會不在一級市場上,而在二級市場上。現在最聰明的私募應該積極參與一些資質好的上市公司,有好的戰略安排和組織架構能力的企業,它們的定增風險最低,因爲再遲上幾年肯定會翻倍。但可能在一級市場上太多資金追逐那些根本沒有現金流,只畫了一個商業計劃圖的公司。追逐炒作獨角獸,這甚至變成了“毒角獸”了,這個風險更大。

包括一個參與者,不管是監管者還是投資者都要逆市場思考問題,纔會有前瞻性,才做好事情。

號外:目前一些企業,民企也好、國企也好,尤其是二級市場,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企業營收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房產收入或者是理財,這種現象可以改變嗎?

丁遠:這個現象其實也無所謂了,因爲只要向投資者披露清楚就好。我印象很深,2007年12月的時候中鐵上市,當時有媒體指責了中鐵,就是你說的,主要利潤來自上一年度的計提衝回。

後來那個鬧得非常厲害,我覺得當時證監會那個“補丁”打得很漂亮,要求從2008年年報開始,中國所有的上市公司要披露非經常性項目剔除以後的利潤,然後還要披露一下非經常性項目剔除以後的每股淨收益。其實這個事情就很好,最關鍵不是說什麼事情不準做,而是做了什麼事情讓投資者知道。比如說一個人的臉是打過針纔沒有皺紋的,那就告訴其他人就可以了,如果其他人認爲這個公司還有價值,那也無所謂的。

號外:其實上市公司的經營者是也是需要一些教育的。

丁遠:投資者也需要教育,管理者也需要教育,監管者也需要教育。

(號外 馬莉 實習生陳千雨[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