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名臣,歷史上對於諸葛亮的評價也都很高,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了接近神話的諸葛亮,可以看出民間百姓對於諸葛亮的喜愛,但是對於後來的蜀漢掌權者的姜維很多人都有褒貶不一的評價,這又是爲什麼呢?

諸葛亮得到好評,不僅僅在於這個人的人格魅力,同時在於他的忠心和他的不急功近利,要知道古代講的是忠心,很多人對於忠臣都有非常高的評價,諸葛亮就先不說,後世有一個名叫文天祥的人,雖然後來死在了元朝人的手中,但是,當時元朝的皇帝忽必烈非常的欣賞這位宋朝的大臣,後來文天祥也青史留名了,例如岳飛,北宋的抗金名將,在當時很多人也都認爲這是個民族英雄,手握重兵,抵抗金人。其實諸葛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當時劉備託孤的時候,將權力分給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李嚴,後來李嚴倒臺之後,諸葛亮可以說是獨攬大權,完全可以推翻劉禪自己當皇帝,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在去世之後政權迴歸到了劉禪的手中,可見諸葛亮的忠心。在伐魏戰爭中,大將魏延曾經提出過一個冒險的計劃,名將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來亮沒接收,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十分穩重的人。

姜維在小說中的形象就相當於諸葛亮的接班人,是蜀漢的大將軍,但是這個時期的蜀漢對於伐魏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姜維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但是諸葛亮去世後,他手中並沒有多大的權利,而這個人又是一個功利心非常重的一個人,於是在一則評價中這樣寫道:“維爲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姜維欲速立其功,勇而無決也。”因爲沒有什麼權利,但又急於立功,於是就養了一些死士,這些死士養的不爲別的,就是爲了刺殺擋在他面前的那些阻止他立功的人。後來他也這樣做了,因此他成功的掌握的北伐的兵權,但是這一時期的蜀漢已經打不起什麼北伐戰爭了,因爲蜀漢的內部沒有什麼像樣的人才,在諸葛亮時期,有大量的人才,都沒能打贏伐魏戰爭,到了姜維這一時期就更不可能了,到了後來,鄧艾攻進蜀漢政權的中心的時候,都沒有一個像樣的防守。最後蜀漢政權頭像了,但是姜維還要奮死一搏,說通了鍾會叛亂,於是被殺。可以說姜維的褒貶不一不在於他的忠心,可以說姜維也是很忠心的一個人,但是時代不行了,他效忠的政權已經沒有了劉備和諸葛亮在世時期的輝煌了,但是他又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總想着立功,可以說是爲了立功不擇手段,於是也就成就了他的褒貶不一。

諸葛亮和姜維是蜀漢前期和末期的兩位頂尖人才,如果說姜維生活在和劉備同一年代的話,估計也會有所作爲,但是時勢造英雄,姜維沒能趕上時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