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中国改革中的三个重大问题(下)——民营企业的属性和前景

本文系贾康先生在联储企业家俱乐部第四届领袖峰会上的演讲

今天的第三个方面,我也简单说一下。民营企业怎么认识它的属性和前景。这也是在新的条件之下,非常值得我们加以注意的。……去年11月1号中央领导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长篇讲话,从宪法到党章到大政方针,肯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而且跟着有6大方面的支持要求与要领,前所未有的把一些举措也勾画出来了。比如其中金融方面非常明确地说银行金融机构到底怎么支持民营企业的,要和业绩考核挂钩。其实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是占了现在一亿出头的市场主体中的绝大多数,民企中的绝大多数又是小微企业,现在中央明确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必须支持这些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并纳入业绩考核,于是到了易纲行长那里,就进一步明确要求了,考核的时候这些银行金融机构全年度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要按30%以上的幅度增长,等等。

但是我们现在讨论与此相关的一些从思想、思潮角度来看的问题,其实还并没有完全解决。中央领导已经在座谈会上说到了民营企业是自己人,这是脱稿而说的,然后新华社把这个作为主题词放在大标题上发通稿,让全世界都知道民营企业是自己人了,但是也还有人嘀咕,这个民营企业自己人到底怎么掌握。在原来大家都感受到的歧视这方面,怎么有效消除?现在强调的比如初级阶段论(这是十九大重申的,我们仍然是“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内含的至少是你不能超越阶段去消灭民营企业,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不能在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就消灭私有制,但有人嘀咕的是,是不是过了这个阶段就该消灭了,自己人就不算自己人了。迎接十九大的时候,理论动态(这是中央党校的理论园地,当年胡耀邦同志力主思想解放的带头文章,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发在这个窗口上,然后才是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这个刊物上登出一篇文章说中国已经走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为已进入了“中级阶段”,我一看这个判断可是非同小可,如果这代表的是中央意图的话,那么所有的大政方针要重新清理一遍。好在十九大报告上明确地说,第一个没有变,就是仍然是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这是最大国情,是我们国家的最大实际,只有把握好这个最大实际的认识,才能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然而现在就隐含一个问题,人家心里还是在嘀咕,如果谁宣布这个阶段改变了,自己人可能就要变成不是自己人了。另外一个,是说民企的份量和制约叫做“五六七八九”,民营企业现在提供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科技创新成果,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还有人说90%的新增就业,等等。肯定它的份量,言下之意是你已经不能把它废了。但有人说这里面还有一个四,这么多的民营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充其量,它只能得到资源的40%,一个小头,实际上还是有歧视的,而且在有人的盘算里,你现在是五六七八九,过了若干年这个比例调整了,那是不是就没那么大的份量了?往哪边调?有人对“混改”就心生疑虑,混是想把我吃掉?问题就都来了。11月1号座谈会以后,“自己人”的这个政治正确是前所未有地给民营企业的属性一个安全性的定心丸。但是接着值得讨论的,就是这个“自己人”实际上还有没有正册和另册之分,阶段性和永久性之别。

我的基本看法在这方面向大家比较直率地说一下:我们做了研究,这个事情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引方面正本清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那个“消灭私有制”的表述,可以非常郑重地说,是中文本的误译。中文本(最开始陈望道先生最有影响的文本)是依据从英文本再转译成日文本的文字依据,这样来翻译成的中文本,翻译成“消灭私有制”以后,似乎就一锤定音,各个版本都延续着这个说法。但是马恩是以德文写作的《共产党宣言》,我们在网上可以查到最权威的德文本。马恩在写作里所说的,不是“消灭私有制”,而是“扬弃私有制”。“扬弃”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里一个非常严谨的术语,“扬弃”不是消灭这个主体,而是使主体实现中国人所说的去糟粕、留精华的那种升华、升级,就好像稻谷扬场,留下来的还是它的主体,弃的是什么呢?那些杂质、草根、泥块,不要了。这个“扬弃”的概念非常重要,扬弃私有制到了马克思最有代表性的《资本论》煌煌巨著里面,所说到的是股份制带来了“资本私有制的扬弃”,在资本主义发展成就和联合劳动基础上,可以由此而“重建个人所有制”,这就跟马克思早年已经有的要排除人的异化、排除资本的异化这个思路完全对上了。承认在现实生活中必然有股份制框架下与生产资料相关的个人所有制,但共产党人的作为是使之重建的升华。在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度框架之下,虽然这些股份、股权仍然非常清晰地对应着各种各样的企业,对应着持股的个人,却有其扬弃、升华的路径。在现实生活中早已经看出来资本社会化可以变成普遍的现实。在马恩有生之年,已经注意到了工人可以持股,到了上个世纪经济学人总结了所谓“人民资本主义”,大量的蓝领工人一边在工厂里工作,一边持有股份,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按照自己自愿的方式来炒股、来持股。既然马克思当年就说清楚了,股份制这个框架之下,可以实现资本社会化而引出资本私有制的扬弃,从而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也使我们可以更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前些年中央的文件里所指出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60条”所说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指引下逻辑链条的环环相扣,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现在就要理直气壮地说,关于所谓消灭私有制,正本清源的看法就应该回到马克思的“扬弃私有制”的思想指引道路上来,对应我们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和混合所有制的现实,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民营企业在属性和前景方面的忧虑。对民企要讲永远是自己人,民营企业绝对不存在到了一定阶段和特定情况之下,叫做自己人却要入另册这样的一种威胁。我们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远大前程、发展前景,其实就是在和国企概念之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中间共荣共赢。我们的银行与金融机构,多少年前领导者就说不能再简单称为“国有银行”了,它的标准称呼就是“股份制银行”了,当然这里面国有可能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现在越来越推到了不绝对控股,已经允许外资在中国本土银行里持股超过50%,以后发展起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拥抱全球化的混合所有制。

民营企业本土参与混改而发展方面,现在有初步的内部总结,听说联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比较成功,引入了一些有影响的民营企业,以后就是双赢共赢,更好激活管理机制的潜力。在我前面说到的PPP发展方面,更是“形势比人强”,不论什么形式的PPP,只要有运营期(缩写中的“0”),不论是一个单独项目,还是综合连片开发的项目,都要形成一个开发主体的股权结构,而且天然就是个混合所有制——这个特殊项目公司(SPV)具有非常清晰的股权结构,而且它天然就不会出现政府想一股独大的动机。政府方面是恨不得少持股、少出钱,这叫“四两拨千斤”,是他做得漂亮出政绩的表现。越来越多的这些举足轻重的建设项目如按PPP框架下的SPV来做,那不就是混合所有制在中国大地上越来越丰富的实践吗?现实生活会告诉大家怎么认识混合所有制带来的共赢前景。这也是我觉得非常值得看重和探讨的地方。当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就要服务于这个前景,各种各样的创新,如现在海尔金控称为“产业投行”的机制,是很有创意地把金融的手段、产业升级的诉求和种种金融机制创新、互联网+,都与产业和草根层面创业融为一体,在其产权结构上占主流的取向,我认为还是混合所有制。

今天上午占了大家很多时间,汇报以上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全文完)



贾 康 介 绍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一带一路PPP项目开发委员会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关村公共资源竞争性配置促进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市、上海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曾受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