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中國改革中的三個重大問題(下)——民營企業的屬性和前景

本文系賈康先生在聯儲企業傢俱樂部第四屆領袖峯會上的演講

今天的第三個方面,我也簡單說一下。民營企業怎麼認識它的屬性和前景。這也是在新的條件之下,非常值得我們加以注意的。……去年11月1號中央領導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長篇講話,從憲法到黨章到大政方針,肯定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而且跟着有6大方面的支持要求與要領,前所未有的把一些舉措也勾畫出來了。比如其中金融方面非常明確地說銀行金融機構到底怎麼支持民營企業的,要和業績考覈掛鉤。其實大家都知道民營企業是佔了現在一億出頭的市場主體中的絕大多數,民企中的絕大多數又是小微企業,現在中央明確要求銀行、金融機構必須支持這些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並納入業績考覈,於是到了易綱行長那裏,就進一步明確要求了,考覈的時候這些銀行金融機構全年度支持小微企業的貸款發放,要按30%以上的幅度增長,等等。

但是我們現在討論與此相關的一些從思想、思潮角度來看的問題,其實還並沒有完全解決。中央領導已經在座談會上說到了民營企業是自己人,這是脫稿而說的,然後新華社把這個作爲主題詞放在大標題上發通稿,讓全世界都知道民營企業是自己人了,但是也還有人嘀咕,這個民營企業自己人到底怎麼掌握。在原來大家都感受到的歧視這方面,怎麼有效消除?現在強調的比如初級階段論(這是十九大重申的,我們仍然是“初級階段的初級階段”),內含的至少是你不能超越階段去消滅民營企業,這是大家可以理解的——不能在初級階段的初級階段就消滅私有制,但有人嘀咕的是,是不是過了這個階段就該消滅了,自己人就不算自己人了。迎接十九大的時候,理論動態(這是中央黨校的理論園地,當年胡耀邦同志力主思想解放的帶頭文章,實踐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首先發在這個窗口上,然後纔是光明日報評論員文章)這個刊物上登出一篇文章說中國已經走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斷爲已進入了“中級階段”,我一看這個判斷可是非同小可,如果這代表的是中央意圖的話,那麼所有的大政方針要重新清理一遍。好在十九大報告上明確地說,第一個沒有變,就是仍然是初級階段的初級階段,這是最大國情,是我們國家的最大實際,只有把握好這個最大實際的認識,才能牢牢把握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然而現在就隱含一個問題,人家心裏還是在嘀咕,如果誰宣佈這個階段改變了,自己人可能就要變成不是自己人了。另外一個,是說民企的份量和制約叫做“五六七八九”,民營企業現在提供了50%的稅收,60%的GDP,70%的科技創新成果,80%的就業,90%的企業數量,還有人說90%的新增就業,等等。肯定它的份量,言下之意是你已經不能把它廢了。但有人說這裏面還有一個四,這麼多的民營企業在資源配置中充其量,它只能得到資源的40%,一個小頭,實際上還是有歧視的,而且在有人的盤算裏,你現在是五六七八九,過了若干年這個比例調整了,那是不是就沒那麼大的份量了?往哪邊調?有人對“混改”就心生疑慮,混是想把我喫掉?問題就都來了。11月1號座談會以後,“自己人”的這個政治正確是前所未有地給民營企業的屬性一個安全性的定心丸。但是接着值得討論的,就是這個“自己人”實際上還有沒有正冊和另冊之分,階段性和永久性之別。

我的基本看法在這方面向大家比較直率地說一下:我們做了研究,這個事情我們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引方面正本清源。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裏那個“消滅私有制”的表述,可以非常鄭重地說,是中文本的誤譯。中文本(最開始陳望道先生最有影響的文本)是依據從英文本再轉譯成日文本的文字依據,這樣來翻譯成的中文本,翻譯成“消滅私有制”以後,似乎就一錘定音,各個版本都延續着這個說法。但是馬恩是以德文寫作的《共產黨宣言》,我們在網上可以查到最權威的德文本。馬恩在寫作裏所說的,不是“消滅私有制”,而是“揚棄私有制”。“揚棄”是馬克思主義重要來源之一——德國古典哲學裏一個非常嚴謹的術語,“揚棄”不是消滅這個主體,而是使主體實現中國人所說的去糟粕、留精華的那種昇華、升級,就好像稻穀揚場,留下來的還是它的主體,棄的是什麼呢?那些雜質、草根、泥塊,不要了。這個“揚棄”的概念非常重要,揚棄私有制到了馬克思最有代表性的《資本論》煌煌鉅著裏面,所說到的是股份制帶來了“資本私有制的揚棄”,在資本主義發展成就和聯合勞動基礎上,可以由此而“重建個人所有制”,這就跟馬克思早年已經有的要排除人的異化、排除資本的異化這個思路完全對上了。承認在現實生活中必然有股份制框架下與生產資料相關的個人所有制,但共產黨人的作爲是使之重建的昇華。在現代企業制度、股份制度框架之下,雖然這些股份、股權仍然非常清晰地對應着各種各樣的企業,對應着持股的個人,卻有其揚棄、昇華的路徑。在現實生活中早已經看出來資本社會化可以變成普遍的現實。在馬恩有生之年,已經注意到了工人可以持股,到了上個世紀經濟學人總結了所謂“人民資本主義”,大量的藍領工人一邊在工廠裏工作,一邊持有股份,可以在股票市場上按照自己自願的方式來炒股、來持股。既然馬克思當年就說清楚了,股份制這個框架之下,可以實現資本社會化而引出資本私有制的揚棄,從而重建個人所有制,這也使我們可以更好、更深刻地理解爲何前些年中央的文件裏所指出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十八屆三中全會“60條”所說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這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指引下邏輯鏈條的環環相扣,是非常清楚的。我們現在就要理直氣壯地說,關於所謂消滅私有制,正本清源的看法就應該回到馬克思的“揚棄私有制”的思想指引道路上來,對應我們發展現代企業制度和混合所有制的現實,那麼就可以從根本上消除民營企業在屬性和前景方面的憂慮。對民企要講永遠是自己人,民營企業絕對不存在到了一定階段和特定情況之下,叫做自己人卻要入另冊這樣的一種威脅。我們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的遠大前程、發展前景,其實就是在和國企概念之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中間共榮共贏。我們的銀行與金融機構,多少年前領導者就說不能再簡單稱爲“國有銀行”了,它的標準稱呼就是“股份制銀行”了,當然這裏面國有可能有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現在越來越推到了不絕對控股,已經允許外資在中國本土銀行裏持股超過50%,以後發展起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擁抱全球化的混合所有制。

民營企業本土參與混改而發展方面,現在有初步的內部總結,聽說聯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比較成功,引入了一些有影響的民營企業,以後就是雙贏共贏,更好激活管理機制的潛力。在我前面說到的PPP發展方面,更是“形勢比人強”,不論什麼形式的PPP,只要有運營期(縮寫中的“0”),不論是一個單獨項目,還是綜合連片開發的項目,都要形成一個開發主體的股權結構,而且天然就是個混合所有制——這個特殊項目公司(SPV)具有非常清晰的股權結構,而且它天然就不會出現政府想一股獨大的動機。政府方面是恨不得少持股、少出錢,這叫“四兩撥千斤”,是他做得漂亮出政績的表現。越來越多的這些舉足輕重的建設項目如按PPP框架下的SPV來做,那不就是混合所有制在中國大地上越來越豐富的實踐嗎?現實生活會告訴大家怎麼認識混合所有制帶來的共贏前景。這也是我覺得非常值得看重和探討的地方。當然,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就要服務於這個前景,各種各樣的創新,如現在海爾金控稱爲“產業投行”的機制,是很有創意地把金融的手段、產業升級的訴求和種種金融機制創新、互聯網+,都與產業和草根層面創業融爲一體,在其產權結構上佔主流的取向,我認爲還是混合所有制。

今天上午佔了大家很多時間,彙報以上不成熟的看法,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

(全文完)



賈 康 介 紹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一帶一路PPP項目開發委員會委員,中國成本研究會副會長,中關村公共資源競爭性配置促進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市、上海市等多地人民政府諮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曾受多位中央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爲“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祕書長),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專著、《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爲全國精品教材。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佈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社會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餘萬篇文獻的大數據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