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眼望三十六處荷塘連綿一氣,罕見遊人蹤跡,無數映水的荷花襯着荷葉在微風中搖曳,就像繫着佩帶和裙裳的美女。多少圓圓的荷葉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邊的歸路上徘徊,不捨離去。

【詩詞學習】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得名於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調以蘇軾《念奴嬌·中秋》爲正體,雙調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韻,後片十句四仄韻等十一種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等。

一日一詩詞 ‖《念奴嬌 · 鬧紅一舸》

念奴嬌·鬧紅一舸

【宋】姜夔

餘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餘與二三友,日盪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閒,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雲自動。間於疏處,窺見遊人畫船,亦一樂也。朅來吳興。數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爲侶,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菇蒲雨。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

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

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一日一詩詞 ‖《念奴嬌 · 鬧紅一舸》

【註釋】

  • 武陵:今湖南常德縣。
  • 薄:臨近。
  • 朅(qiè):來,來到。
  • 吳興:今浙江湖州。
  • 相羊:亦作“ 相佯 ”。亦作“ 相徉 ”。徘徊;盤桓。
  • 光景:風光;景象。
  • 三十六陂:地名。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詩文中常用來指湖泊多。
  • 水佩風裳:以水作佩飾,以風爲衣裳。
  • 菇蒲:水草。菇即茭白。
  • 青蓋:特指荷葉。
  • 爭忍:猶怎忍。
  • 凌波:行於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 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 田田:蓮葉盛密的樣子。
一日一詩詞 ‖《念奴嬌 · 鬧紅一舸》

【譯文】

小舟盪漾在紅火、繁茂的荷花叢裏,記得來時曾經與水面鴛鴦結成伴侶。放眼望三十六處荷塘連綿一氣,罕見遊人蹤跡,無數映水的荷花襯着荷葉在微風中搖曳,就像繫着佩帶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葉間吹過涼風,花容粉豔彷彿帶着殘餘的酒意,更有水草叢中灑下一陣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輕搖倩影,幽冷的清香飛上我讚美荷花的詩句。

日暮之際,荷葉如青翠的傘蓋亭亭玉立,情人豔姿已隱然不見,我怎忍心乘舟蕩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時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風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悽。那高高的柳樹垂下綠蔭,肥大的老魚將浪花吹起,彷彿拘留我在荷花間留居。多少圓圓的荷葉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邊的歸路上徘徊,不捨離去。

一日一詩詞 ‖《念奴嬌 · 鬧紅一舸》

【作者】

姜夔(1155~1221)南宋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複雜。戰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於幕僚清客生涯的侷限,雖然爲此也發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淒涼的心情卻表現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作裏。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爲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一日一詩詞 ‖《念奴嬌 · 鬧紅一舸》

【學寫詩詞】

《念奴嬌 · 暑雨》/己亥年六月十三

時晴萬里,片雲疾籠罩,蔽天空暗。

陡起斜風吹柳擺,雲裏電光灼眼。

乍響驚雷,馬奔車走,將帥亭中戰。

似傾如灑,水中激泡點點。

疑慮相阻難歸,誰知又住,但覺川流淺。

漸亮雲分成絮朵,綠樹猶滴難斷。

莫測伏天,陰晴易轉,任性頻生變。

清新呼吸,草青珠炫晶閃。

一日一詩詞 ‖《念奴嬌 · 鬧紅一舸》
歡迎關注@澤光書院,讓思想充實生活。謝謝您的閱讀!衷心感謝來自網絡的被採信息源!我們注重於分享,如有侵權必刪。
一日一詩詞 ‖《念奴嬌 · 鬧紅一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