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數的對地攻擊戰鬥機和轟炸機就是這樣的作戰模式,所以在計算轟炸機的作戰半徑時,直接用航程除以2就行了,因爲轟炸機的作戰就是防區外發射巡航導彈或者目標上空秒投炸彈,根本不需要什麼戰場滯空時間,打完就跑纔是王道。考慮到戰鬥機在戰鬥中高速與低速肯定是會交替使用的,因此我們打個對摺,1000千米的油量最少也足以支撐戰鬥機30分鐘的作戰時間,這也與我們之前說明的時間基本吻合。

"

一架飛機的最大作戰半徑是指飛機在加滿內油後不依靠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所能飛往最遠的空域,並且能夠支持作戰一段時間後安全返回的最大距離。而這個作戰時間一般都在半小時左右,因此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如果是1000千米,那麼最大航程就肯定超越2000千米,甚至接近3000千米。例如殲16的最大航程接近4000千米,但是作戰半徑只有1500千米,這裏就是預留了約1000千米航程的油量用於在戰區進行機動作戰。

\"戰鬥機作戰半徑1000千米,作戰空域也1000千米,那還能飛回來嗎?\"

(美軍兩型主力艦載機作戰半徑)

那麼1000千米的油量能夠支撐多久的作戰呢呢?以蘇27爲例,其高空最大速度爲2.35馬赫(2500千米/小時),如果以這個速度飛行,大概只能維持24分鐘,如果以0.8馬赫(980千米/小時)的速度巡航,那麼則可以支撐1個小時。考慮到戰鬥機在戰鬥中高速與低速肯定是會交替使用的,因此我們打個對摺,1000千米的油量最少也足以支撐戰鬥機30分鐘的作戰時間,這也與我們之前說明的時間基本吻合。

\"戰鬥機作戰半徑1000千米,作戰空域也1000千米,那還能飛回來嗎?\"

(蘇27戰鬥機)

那麼40分鐘時間夠用嗎?當然夠用,如果只是發動對地攻擊,那麼直接用光電吊艙瞄準,然後釋放出精確制導導彈就行了。要是扔自由落體炸彈,那麼飛到目標上空,按一下解脫按鈕就行了,需要的時間更短。大多數的對地攻擊戰鬥機和轟炸機就是這樣的作戰模式,所以在計算轟炸機的作戰半徑時,直接用航程除以2就行了,因爲轟炸機的作戰就是防區外發射巡航導彈或者目標上空秒投炸彈,根本不需要什麼戰場滯空時間,打完就跑纔是王道。

\"戰鬥機作戰半徑1000千米,作戰空域也1000千米,那還能飛回來嗎?\"

那麼如果是戰鬥機之間的空中對決呢?空戰就就比較麻煩,需要開啓相控陣雷達尋找對手,找到之後還要進入射程範圍內使用火控雷達進行照射鎖定,然後才能發射空空導彈進行攻擊。在這期間,雙方會利用自己的隱身能力以及使用各種高大上的諸如眼鏡蛇機動、落葉漂之類的機動動作來規避對方的探測和攻擊,雖然是遠距離的超視距作戰,但是緊張刺激的程度絲毫不亞於螺旋槳時代的近距離狗鬥!

\"戰鬥機作戰半徑1000千米,作戰空域也1000千米,那還能飛回來嗎?\"

(超級眼鏡蛇機動)

這種遠距離的躲貓貓似的攻守對決,比拼的是誰的雷達看的遠,導彈射的遠,隱身能力更強,但是其實也持續不了多久,因爲一旦被雷達和隱身能力優勢一方搜索並鎖定,只要空空導彈發射出去,戰鬥機就基本上GG了,戰鬥也就宣告結束。這種遠距離空戰也就是在幾分鐘乃至於十幾分鍾之間就結束了,因此40分鐘的滯空時間也綽綽有餘了。

\"戰鬥機作戰半徑1000千米,作戰空域也1000千米,那還能飛回來嗎?\"

那麼一架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是1000千米,但是作戰目標區卻在2000千米之外,那該如何是好?這就需要通過額外手段來提高戰鬥機的航程,以求不僅能夠飛到作戰區,而且能夠確保足夠的滯空作戰時間,這種額外手段主要有兩種。

第一、在攜帶油量不變的情況下,換裝新式發動機,降低油耗,增加航程。我軍鼎鼎大名的戰神轟6K航程達到驚人的9000千米,而原型機轟6的航程則只有5800千米,主要原因就是轟6K使用低油耗的D30-KP-2渦扇發動機換下了老式的油老虎渦噴8發動機。

\"戰鬥機作戰半徑1000千米,作戰空域也1000千米,那還能飛回來嗎?\"

(掛滿副油箱的F4鬼怪戰鬥機)

第二、那就是增加油量,增加油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的加掛副油箱,屬於比較簡單的方式。第二種則是進行空中加油,這一種需要所在國擁有空中加油機,並且戰鬥機還要支持空中加油,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空中加油最出神入化的操作就是英國在馬島戰爭使用作戰半徑只有3000千米的火神轟炸機歷經4次空中加油,往返1.2萬公里轟炸阿根廷斯坦利機場的傳奇故事。

\"戰鬥機作戰半徑1000千米,作戰空域也1000千米,那還能飛回來嗎?\"

(印度光輝戰鬥機正在演練空中加油)

"'.slice(6, -6), groupId: '671371645190091623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