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這段有趣的對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生是傾囊相授的,並沒有給自己的兒子喫小竈,而且更可以看出,孔子對於學《詩》、學《禮》的重視。“大六藝”就是孔子教授學生的儒學六經,即《易》《書》《詩》《禮》《樂》《春秋》。

"

我們都知道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大致可以理解爲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算術。這六藝是古人成爲君子需要修習的內容,也就是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藝相結合。

《禮記》有“小六藝”“大六藝”之分,這六藝被稱爲“小六藝”。孔子教學生除了研習小六藝外,還研習另外六藝,也叫“大六藝”。“大六藝”就是孔子教授學生的儒學六經,即《易》《書》《詩》《禮》《樂》《春秋》。“小六藝”是培養君子的人格和技能,而“大六藝”是培養君子的仁愛情懷和安邦治國、心懷天下的精神。

\"古代君子爲何要習“六藝”?\"

我們來看看孔子在《論語·季氏》裏對學《詩》和學《禮》的一些論述。有一次,孔子的一個“粉絲”陳亢問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你在孔夫子那裏有沒有聽到什麼特別的教誨啊?”孔鯉說:“沒有啊。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屋子中間走過去,他叫住我問:‘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說話就不得體。’我回去後就學《詩》。

又有一天,他又站在堂上,我快步走過屋子中間時又被他叫住:‘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麼安身立命。’我回去後就學《禮》。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陳亢回去高興地說:“我提了一個問題,得到了三方面的收穫,知道了學《詩》、學《禮》的道理,還知道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

\"古代君子爲何要習“六藝”?\"

從這段有趣的對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生是傾囊相授的,並沒有給自己的兒子喫小竈,而且更可以看出,孔子對於學《詩》、學《禮》的重視。

\"古代君子爲何要習“六藝”?\"


孔鯉墓


孔子不是整天給學生灌輸,而是因材施教,對於不同學生的同一問題往往給出不同的回答,而且是在學生對問題思考的基礎上加以點撥。所以如果孔門子弟不清楚孔門的教育方法,就容易弄不明白,認爲孔子教學生是有所保留的。

子曰:“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論語·述而》)孔子說:“你們這些學生認爲我的教學有所隱瞞嗎?我對你們是毫無隱瞞、毫無保留的。我沒什麼知識是不對你們公開的,這就是你們老師孔丘啊。”這裏,孔子就向他的學生坦承,自己是沒有留一手的。

\"古代君子爲何要習“六藝”?\"

孔門教育的內容對於中國教育的發展,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門教育重視修身立德、重視國家治理與社會教化,這些很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然而,後來封建時代把孔門的教育當作了主要模式、甚至走向僵化,把孔門的教育目標當作了學校培養人才的唯一方向,相對忽視了嚴謹的科學思維等,也導致了教育偏差。

"'.slice(6, -6), groupId: '67136911856401126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