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稱唐代第一大家,被後世尊爲“畫聖”的吳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生於高宗朝(約公元685年左右),卒於肅宗時(約公元758年左右),是盛唐時期最重要的人物畫大家。因盛名遠著,被民間畫工們奉爲祖師爺。就連後世畫史每每提及時也會尊稱其爲“吳生”。吳道子少貧孤,曾追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無所成。後改習繪畫,乃大成。早年間做過一些幕僚類的官吏,有畫名後漫遊至東京洛陽,唐玄宗聞其畫名,遂召入皇室宮廷爲畫師。

\"吳道子爲何被稱爲畫聖?背後竟隱含如此辛酸曲折故事\"

盛唐時期經濟和文化都空前繁榮,尤其是在文化中心的兩京長安、洛陽,活躍着一大批畫家:王維、李思訓、李昭道、曹霸、梁令瓚、楊庭光、盧楞伽、張萱、韋無黍、皇甫軫等等都是當世聞名的大畫家,更有數以千計的畫工生息在民間。畫壇之盛,羣芳彙集,蔚爲大觀。在這種文化氛圍豐厚的土壤裏,天才吳道子迅速的成長起來。傳統的,民間的,宗教的、西域外來的種種畫風在吳道子這裏兼容幷包,兼揉雜匯,從而創立了自己畫風,並迅疾流行開來,時人稱之爲“吳家樣”。從此“吳裝”畫風以嶄新的民族風格傳承於畫壇,深刻的影響了此後的中國人物畫史,直至今日。中國畫史上一位重量級大師自此誕生。

\"吳道子爲何被稱爲畫聖?背後竟隱含如此辛酸曲折故事\"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評其:“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爲畫聖。神假天造,英靈不窮。”宋代蘇東坡說:“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魯公,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亦尊吳道子爲“百代畫聖”。元代湯垕《畫鑑》曰:“吳道子筆法超妙,爲百代畫聖。早年行筆差細,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

\"吳道子爲何被稱爲畫聖?背後竟隱含如此辛酸曲折故事\"

關於畫聖的由來,民間還流傳着這樣一個辛酸故事:

少年時,吳道子失去父母,只好背井離鄉,出外謀生。一天傍晚,吳道子路經河北定州城外時,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寺院,便走了進去。吳道子邁進院內,從大殿虛掩的門縫裏,看見油燈下一位年邁的老和尚正在殿牆上聚精會神地畫畫。吳道子很好奇,悄悄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站在老和尚身後看畫畫。老和尚一回頭,發現一個十來歲的男孩這麼出神看他畫壁畫,打心裏歡喜,便問吳道子:“孩子,你喜歡這幅畫嗎?”吳道子點了點頭。

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後,撫摸着他的頭說:“你要願意學畫,就做我的徒弟吧。”吳道子聽了忙磕頭拜師。

\"吳道子爲何被稱爲畫聖?背後竟隱含如此辛酸曲折故事\"

這天,老和尚把吳道子領到後殿,指着雪白的牆壁說:“我想在這空壁上畫一幅《江海奔騰圖》,畫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實浪。明天我帶你到各地江河湖海周遊三年,回來再畫它。”

次日一大早,吳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着老和尚出發了。走到哪裏,老和尚都叫吳道子練習畫水,開頭他還認真,時間一長,吳道子就覺得有些膩煩了,畫起來就不怎麼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邊說:“吳道子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騰的氣勢畫出來,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個水珠、一朵浪花地畫。”說罷,老和尚打開隨身帶的木箱,吳道子一瞅怔住了:這滿滿一箱畫稿,沒一張是完整的,上面全是一個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層水波!這時,吳道子才知道自己錯了。從此,他每天早起晚歸學畫水珠浪花,風天雨天,也打着傘到海邊觀望水波浪濤的變化。

\"吳道子爲何被稱爲畫聖?背後竟隱含如此辛酸曲折故事\"

光陰似箭,一晃三年過去了。吳道子畫水很有長進,得到師父的讚賞。萬沒料到,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牀了。吳道子跪在牀前真誠地說:“師父,我願替您畫那幅《江海奔騰圖》。”老和尚見十五六歲的吳道子竟說出這樣有志氣的話,心中大喜,病也好了一半,當下就答應了。於是,吳道子便走進後殿畫起《江海奔騰圖》來。整整九個月,他不出殿堂,喫喝睡全在裏邊,精心構思壁畫。

深秋的一天,吳道子高興地跑出後殿,跪在老和尚面前激動地說:“師父,我已經把《江海奔騰圖》畫出來了,請您去觀看。”

老和尚聽後,病竟然全好了。他沐浴更衣,領着全寺院的和尚一同去後殿觀賞。吳道子把後殿大門輕輕打開,只見波濤洶湧,海水似乎迎面撲來。一位和尚大聲驚呼道:“不好啦,天河開口了!”

衆和尚嚇得你擠我撞,爭着逃命。老和尚心裏有底,站在殿門口,看着撲面而來的浪花仰天大笑,衝着吳道子說:“孩子,你畫的這幅《江海奔騰圖》成功啦!”

從那以後,來柏林寺觀賞臨摹《江海奔騰圖》的文人畫師絡繹不絕。但吳道子並不驕傲,他更加刻苦地學畫,終於成爲中國盛唐時期的“畫聖”。

"'.slice(6, -6), groupId: '67137230153365591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