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每天超萬人被確診癌症,業界建言從三方面推進防治 | 2019兩會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受癌症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着力緩解民生的痛點。

惡性腫瘤(癌症)已經成爲嚴重威脅中國人羣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發佈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防控形勢嚴峻。

根據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由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後3年,本次發佈數據爲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彙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5年登記資料),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爲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爲癌症。與歷史數據相比,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在過去的10餘年裏,惡性腫瘤生存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爲40.5%,與10年前相比,我國惡性腫瘤生存率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業界公認的最有效抗癌手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羅永章爲今年兩會準備了“嚴格規範防癌體檢並儘快納入醫保”的提案。

據瞭解,當前癌症防治方面的問題有體檢普及率低、防癌體檢不規範、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等問題。因此羅永章建議,要儘快規範防癌體檢,並最大限度普及推廣。

羅永章建議,嚴格規範防癌體檢,鼓勵新技術研發,簡化市場準入流程。國家應從政策層面提供多方面保障,嚴格規範防癌體檢的適用範圍與技術標準,加大力度整頓不規範操作,切實保證防癌體檢的質量與效果。同時,還應鼓勵創新檢測技術與產品研發,通過技術更新提升防癌體檢效率。

同時將防癌體檢與分級診療相結合,將防癌體檢重點放到一二級醫院開展,增強這些醫院的軟硬件建設,規範技術標準,讓城鄉居民就近接受正規檢查,促進醫療資源高效率合理利用,推動深化分級診療制度實施。

泛生子基因CEO王思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早診早治的關鍵在於早診,可以從三方面着手推進癌症防治:首先是技術,研發出實現低成本、無傷害和精準檢查的技術;二是市場準入,逐步將防癌體檢納入醫保,社會經濟效益顯現後逐步推廣,大規模的應用又會帶來成本的降低,實現良性循環;三是加強防癌體檢科普宣傳,監管部門和臨牀機構一起培養癌症早篩的意識。

“目前癌症篩查的手段主要有腔鏡、放射影像和分子檢測,放射影像包括CT、X光等等,而以液態活檢爲代表的分子診斷技術這幾年已經快速發展起來,將很快實現產業化。如果能進入醫保,分子檢測的費用很可能降到幾百元,對大多數人都可及。”王思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