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女人與雲中哨所\"

寫作中的張秀景


這是一個距離洛陽千里之遙、海拔4600多米的邊防哨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中印邊界,世界著名雷區。

哨所四周是懸崖峭壁,雪山蒼茫,雲霧繚繞。每年大雪封山七八個月,雷電期長達9個月,六級以上大風天超過300天,只有雪季和雨季,夏季最高溫度不超過5℃……

這裏是西藏亞東縣詹娘舍。詹娘舍,在藏語中意爲“雪山孤島”,當地人說這是“鷹都飛不過去的地方”。人們給這個位於詹娘舍的哨所取了個很形象的別名:雲中哨所。

昨日,在位於澗西區天津路的一個小區裏,今年65歲的張秀景再度翻開她寫的紀實報告文學《首登詹娘舍,老兵講述的故事》,重溫那段歷史。

 

01 人在洛陽聽到西藏傳說

張秀景這大半生,一直生活在洛陽,從未去過西藏,更沒有到過詹娘舍哨所。

她曾當過記者,後來從機關退休,之所以寫詹娘舍哨所的故事,和她的丈夫有關。

張秀景的丈夫曾在西安工作。20世紀80年代,有一批從西藏軍區轉業回來的軍人,來到了她丈夫所在的單位。其中,有一個轉業軍人叫張世連,成了她丈夫的朋友。

後來,張秀景夫婦和張世連先後來到洛陽工作。閒來無事,三個人聚在一起聊天,張世連向他們講述了詹娘舍哨所的故事。

張世連今年77歲,曾在軍中服役27年。20世紀60年代,他在西藏某炮團指揮連任副連長,在那裏工作了6年多。詹娘舍哨所,就是那時由他們連的偵察兵建起來的。

起初,沒人敢想象,戰士們能在這樣一個艱苦的地方設立哨所。在這個峭壁上的哨所建起來之後,解放軍靠着鋼鐵般的意志,在常人難以忍受的惡劣環境下,一直駐守到現在。

特殊的戰略地位,讓這個聳立在雪山上的哨所有了重要意義。

張世連講述的細節,深深打動了張秀景。“這個故事感動了我,多少年我都忘不了。”她決心記錄下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緬懷那些爲國奉獻的戰士。

 

02 半夜來了靈感攬衣起牀寫作

時間一晃又過去了很多年。2017年,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多次播放詹娘舍哨所的紀錄片,引起巨大反響。

張世連看到這部紀錄片後,思緒激盪。他跟張秀景說,他彷彿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當時,張秀景已經退休在家。他們決定記錄下詹娘舍哨所的故事。

儘管和文字打了一輩子交道,但張秀景對軍事知識知之甚少。

她開始惡補軍事知識。家附近的城市書房,成了她學習的好地方。她從家走到那兒,只用幾分鐘。城市書房裏豐富的藏書,成了她的精神食糧。她廢寢忘食,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書海中。

資料收集好之後,張世連口頭講述,張秀景記錄。年代久遠,有些東西怕說不清楚,張世連便將哨所的地形圖、山下的植被畫出來,力圖還原當年的場景。

他還通過各種方式聯繫當年的戰友,請他們回憶當兵時的經歷。只恨青絲變白髮,不少戰友已不在人世。也因此,在世之人的回憶就顯得更爲珍貴。

張秀景真正動筆,是在去年11月。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2018年年底,長達18000字的初稿終於完工。

談及創作過程,張秀景感慨不已。她說,在寫作的那些日子裏,她經常失眠,有一次凌晨3點來了靈感,她趕緊攬衣起牀,趴在桌上繼續寫。

 

03 鷹飛不過去的地方解放軍“飛”上去了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每當聽到這首激揚的歌曲,我的心就激動萬分,眼前浮現出昔日亞東的戰事,浮現出創建詹娘舍哨所的艱辛場景,浮現出一個個戰友那熟悉的面孔。”

以上這段文字,是《首登詹娘舍,老兵講述的故事》的開篇。通過老兵張世連的回憶,故事緩緩展開。

20世紀60年代的亞東縣並不平靜。縣城內有數道東西方向的山樑,最西端的那座山峯就是詹娘舍。

出於軍事需要,解放軍需要對這座位於邊境線上的最高峯進行測地(測定土地的廣狹、高低,現爲軍事名詞)。在這之前,從沒有人登上過這座高峯。炮兵連和測地班的官兵們趁着大霧瀰漫迅速上山。從乃堆拉山口到詹娘舍400米的高程,指揮連測地六班戰士羅德明用了一個多小時,當他登上峯頂時,不禁大喫一驚:山尖只有約兩平方米的面積,四周全是懸崖絕壁,下面是萬丈深淵。

詹娘舍,這個連鷹都飛不過去的地方,解放軍“飛”上去了。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只有羣山無聲地見證這一壯舉。

50多年後,當張世連聯繫上年過古稀的戰友羅德明時,問他:“你第一次獨自登上詹娘舍怕不怕呀?”羅德明還是當年的四川腔調,呵呵笑了:“怕啥子?!那是任務,任務就得完成噻!”

張秀景在文中寫道:“多麼樸實的軍人,沒有豪言壯語,他用行動詮釋了一個軍人不怕苦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

後來,就在這雪山峭壁上,我軍建起了詹娘舍哨所。

時至今日,邊防戰士們仍然堅守在這裏,承受着普通人難以承受的一切。他們從不退縮,因爲背後是他們日夜守護的祖國。

04 有生之年她想去一趟西藏

詹娘舍的故事告一段落,但這對於張秀景而言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她對西藏產生了莫大的興趣,無論是在電視上還是在書裏,只要看到關於西藏的內容,她都會饒有興致地研究、記錄。

後來,張秀景又完成了一部書稿,寫的是西藏第一個炮兵氣象站及堅守在青藏高原的女兵的故事。這部書稿的內容,同樣是張世連回憶、講述,張秀景整理、記錄的。

張秀景說,她打算把西藏邊防戰士的故事寫成一個系列,讓更多人瞭解那段歷史。

她最大的願望,是去一次西藏。儘管孩子擔心她的身體,不支持她去西藏,但她仍在籌劃西藏之行:“寫了這麼多關於西藏的故事,夢裏不知道去了多少回,有機會我一定得去一次!”(洛陽晚報首席記者 李礪瑾 文/圖)

"'.slice(6, -6), groupId: '67137314480392770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