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作品,篇幅最长,出场人物最多,其思想深度及艺术价值,被很多名家公推“金庸第一书”,或者说金庸已经走到了严肃文学的门口。

书名《鹿鼎记》三字有多重含义,小说中各方势力都想得到的《四十二章经》内羊皮拼成的地图显示宝藏就在鹿鼎山,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作品开篇讲鹿,温顺之物,鼎,帝王之器,金庸把百姓和江山比作鹿,把鼎比作争权,从逐鹿,问鼎的典故显而易见,康熙继位以后,天下未定,逐鹿中原也是小说主线之一,鳌拜,吴三桂,沐王府,天地会,台湾郑家,前明公主,神龙教,西藏和蒙古,罗刹国各方势力次第登场,揭开群雄逐鹿的序幕,是金庸最不像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了,所以拍摄《鹿鼎记》的难度是很大的,如果像武侠剧那么拍,像张卫健版一样,但原著中韦小宝确实没有那么重情重义,韦小宝既没有萧峰的豪气也没有令狐冲的洒脱更没有郭靖的胸怀和责任感。

前一段同事又和我谈起来陈道明版的《康熙大帝》,当然主要是因为康熙的扮演者陈道明确实很帅,帅的沉稳而霸气,但是鹿鼎记中的康熙就不同了,更多的是隐忍,他和韦小宝名为君臣实为主仆,偶尔为兄弟,其实伴君如伴虎,韦小宝是把皇帝当兄弟的,但是在康熙眼里韦小宝不过是臣,康熙说我做多长时间的皇帝,我就封你做多长时间的大官,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忠心,并不是把韦小宝当兄弟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站在权力巅峰的康熙越来越威严,韦小宝对康熙也由亲密变成了恐惧,康熙对韦小宝看的很通透,韦爵爷固然擅长欺上瞒下,却基本逃不出康熙的五指山,也就是韦小宝是鹿而康熙是鼎,金庸是明写韦小宝,暗写康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