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全部產地單月票房概況(單位:億元)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ZHAWDSsu1bm\" img_width=\"500\" img_height=\"299\" alt=\"上半年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降,《八佰》等撤檔後,國產片能挽救2019暑期檔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靠着《復聯4》和高票價,上半年票房依舊縮水近8%\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ZHAHH0DeX8M\"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9\" alt=\"上半年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降,《八佰》等撤檔後,國產片能挽救2019暑期檔嗎。

"\u003Cp\u003E《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周琦 實習生 楊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過半,電影市場的數據並沒有延續以往的增長態勢,反呈下滑趨勢。數據平臺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6月30日,2019年上半年國內票房總共311.09億元,比起去年同期減少近9億元(去年同期,票房同比增長17.8%)。此外,今年上半年國內觀影人次爲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億人次。這是2011年來,我國電影分賬票房和觀影人次首次同期下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據媒體統計,截至6月12日,今年已有22位上市影視公司高管離職,受相關輿情和監管收緊影響,A股影視行業大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不同幅度的下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出席2019年上影節時表示,早就預判會有上千家影視公司倒閉,但沒想到行業的倒閉潮愈演愈烈,“持續到現在,整個影視公司市值只有過去1\u002F3不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驊威文化、唐德影視、北京文化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超300%\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4日,華誼兄弟發佈公告稱,將旗下放映設備、附屬設備設施等部分固定資產與河北省金融租賃有限公司開展售後回租融資租賃業務,以此緩解資金困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業內人士分析,行業領先的華誼兄弟此前向多家銀行申請授信,並向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借款,上半年已通過多渠道融資近30億元,從側面反映了整個影視行業資金鍊緊張的現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A股證監會行業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的25家上市公司中,2018年實現營收和淨利潤雙重增長的只有華數傳媒、中視傳媒、中國電影3家公司,在2017年則有14家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一季度上述兩項數據雙重增長的有華數傳媒、華策影視、中視傳媒、中國電影4家。不過,華策影視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僅爲0.08%,剛剛達線。\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ZH9lENzR7kz\" img_width=\"500\" img_height=\"219\" alt=\"上半年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降,《八佰》等撤檔後,國產片能挽救2019暑期檔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營收數據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體來看,2019年一季度,驊威文化、唐德影視、北京文化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位列25家公司的後三位,分別爲-520.41%、-360.55%、-346.57%。\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5家公司中,8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爲正,華錄百納、中視傳媒、華數傳媒位列前三,分別爲120.73%、52.62%、46.97%。\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ZHA14QZOX9I\" img_width=\"500\" img_height=\"230\" alt=\"上半年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降,《八佰》等撤檔後,國產片能挽救2019暑期檔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淨利潤數據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淨利潤看,25家公司中,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爲負的有7家,佔比28%;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只有5家。而2018年一季度,這些公司淨利潤爲負的僅有1家,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則有7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告顯示,《巴清傳》給唐德影視帶來近5億元的虧損,直接導致其投資製作的影視劇進度滯後,加上銷售進度低於預期,公司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大幅增加,只能收縮業務線,並且上半年影響依然在持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捷成股份爲降低資金風險,強調項目週轉效率,要求已發行播出的項目加大應收賬款催收力度,儘快收回投資;當代東方自去年下半年面臨資金運營緊張境況,全資子公司盟將威以及控股子公司華彩天地計提商譽減值、對存貨及預付賬款等計提減值,預計今年營業收入繼續減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業內人士分析,中國電影在一片蕭條的環境下依然能實現營收和扣費利潤的增長,一定程度得益於其國有電影全產業鏈公司的性質。作爲唯一承擔境外影片進口業務的中影集團,進口片發行業務是穩定的收入來源。2018年,其發行業務營收雖同比下降7.73%,依然佔總營收的約55.7%。\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驊威文化今年一季度營收雖然增長138.96%,但財報顯示,增長最主要因素並不是去年佔營收近70%的影視業務,而是遊戲業務收入增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視公司的影視項目也低於公司預期。華策影視原計劃上半年上映的《冠軍下半場》,以及網絡大電影《點妖錄》《風雪山神廟》未如期上映;幸福藍海上半年參與發行的影片只有《人間喜劇》上映;華誼兄弟上半年缺席春節檔,《雲南蟲谷》和《把各個退貨可以嗎?》反響平淡,又經歷《八佰》和《小小的願望》接連撤檔,暑期檔的《灰猴》能否結束華誼糟糕成績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靠着《復聯4》和高票價,上半年票房依舊縮水近8%\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ZHAHH0DeX8M\"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9\" alt=\"上半年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降,《八佰》等撤檔後,國產片能挽救2019暑期檔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全部產地單月票房概況(單位:億元)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HZHAWDSsu1bm\" img_width=\"500\" img_height=\"299\" alt=\"上半年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降,《八佰》等撤檔後,國產片能挽救2019暑期檔嗎?\"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國產電影單月票房概況(單位:億元)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視行業的不景氣同樣體現在票房收入上,今年票房迎來迎來“開門黑”,票房縮水近8%,觀影人次少了0.8億人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月票房增長最快,達20%,業內將其歸功於最大黑馬《復聯4》。《復聯4》在當月收穫26億元票房,超過當月票房的一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平均票價49元的《復聯4》比平均票價38.5元《復聯3》的票房高出18億元,但是今年第二季度的票房僅比去年高6.8億元。如果沒有《復聯4》的拉動,上半年的票房成績將更加慘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個上半年,引進片的票房比國產片高了33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影評人梁鵬飛算了一筆賬,“今年上半年觀影人次比去年少了一個億,如果按照一張電影票30元算,等於少了30億票房,實際今年票房目前只落後去年同期10億,這就是提高票價的功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業內人士認爲,國產片頭部效應不足,是上半年頹勢的最主要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國產片上半年的票房是138.98億元,比去年下降了26%,占上半年總票房的45%,而去年的這一數據爲5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1月、3月、5月國產片票房下降均超50%。對比去年,《前任3》一月拿下16億元票房,佔當月票房的32.9%;《無問西東》同樣表現強勁,票房口碑雙贏。而今年同期的《白蛇:緣起》則落後《大黃蜂》7億元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3月,《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兩部片當月的票房接近15億元,今年同期的《比悲傷更悲傷故事》在當月雖收穫9.11億元票房,但口碑撲街,豆瓣評分僅4.8分。5月份更是引進片的天下,只有《下一任:前任》和粉絲片《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分別排在當月票房榜的第七位、第九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唯一呈微弱上升趨勢的2月份,依靠的是上半年唯一的現象級影片《流浪地球》,佔據當月票房的40%。在觀影人次上,《流浪地球》當月達到9856.6萬人次,總觀影人次超過1億人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業內人士分析,觀影人次的下滑,不是觀衆的觀影慾望低,而是吸引觀衆的優質內容還不夠,依靠銀幕增長驅動人次增長的時代已過去,產業政策的助推和觀衆對優質內容需求的趨勢,要求中國電影市場生產精品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賀歲檔之後的全年第二大檔期,暑期檔票房收入影響着全年的票房走勢。燈塔數據顯示,6—8月,有超過百部影片即將上映。接下來的7月和8月,有56部片確定上映,其中46部國產片,10部引進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歷了《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爆款後,電影市場已經認識到好內容的力量。進口影片明顯下降的暑期檔,能否依靠國產片的力量挽救頹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周琦\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38165112465003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