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见菊当知秋意浓。仲秋时节,天高云淡。此时,最适合在园林里闲庭信步。北京赏菊的地方很多,其中皇家园林的红墙琉璃瓦下,菊花傲人的风骨尤为展示得淋漓尽致。

仲秋时节北京菊花盛开 天坛公园“姊妹同庆”主题展棚最值得一看

今年是天坛公园开园整整一百周年,这里每年举办每年的秋季菊展也已经有37个年头了。在这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今年秋季的菊展也有些特别,展览持续的时间比往年要尤长。今年天坛公园菊花栽培首次尝试大规模短日照措施,将花期提前,与姊妹花“月季”同时在国庆节期间展出,与往年的菊展相比延长展期半个多多个月,能让游客尽情饱览菊花之美。

一路走向祈年殿,渐入眼帘的是一丛丛金黄雪白,美不胜收。庄严华美祈年殿下,本有着苍劲繁茂的古柏环绕,如今多了菊花的身影,更显得古意盎然。在祈年殿景区东南侧一共布置了4个展棚,分别命名为为:“古坛神韵”、“百年公园”、“姊妹同庆”、“盛世菊香”,各有特色,各有设计的精巧,将菊韵融入古园。

“百年园林公园”顾名思义,是纪念天坛开放100周年。这座园林自1918年向公众开放,已然渐渐褪去了皇家色彩,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一个场所。这个展台以悬崖菊裱扎“蝴蝶”造型,摆放秋千等场景,寓意在这里人们获得幸福、得到满足,天坛公园成为游客心目中北京的代言人。

“盛世菊香”的展室借以粉墙黛瓦月亮门、翠竹、顽石配景,用悬崖菊裱扎的蝴蝶造型,美丽的花海展示了国泰民安、繁花似锦的场面。

最值得一看的是“姊妹同庆”主题展棚。作为北京市市花,同时也是天坛的传统特色花卉,菊花和月季首次一起作为“双主角”出现,各美其美,争奇斗艳。菊花和月季,与天坛都有着很深的渊源,承载天坛公园半个多世纪花卉栽培的发展变迁。1952年,天坛公园从南方引进月季进行盆栽养殖,至今有着近70年栽培历史。1960年,自美国归国的蒋恩钿女士担任天坛月季顾问,与天坛月季养植人员一道,用扣瓶法扦插月季成活,还引进新品种培育出数千株花苗,解决了自根苗木不宜大量繁育的难题。第二年又采用简易埋土防寒法解决了月季在北京地区露地过冬问题,为北方大面积种植月季奠定基础,使北京成为北方最早大规模栽种月季的城市。天坛栽培菊花的历史也同样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从1954年天坛公园重新培育菊花算起,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1957年天坛菊花多达859个品种,天坛上世纪60年代培育的一株“千头菊”开花达到1270朵,曾在京城园林界传为佳话。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天坛参观菊展。由于月季、菊花具有广泛群众基础,1987年3月,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确定月季、菊花为北京市花的建议。

一抹夕阳下,寒风秋意起,几百年的红墙琉璃瓦历经岁月沧桑,一起陪着岁月的,还有年年秋季,傲骨香冷的菊花。

GO提示

菊花展展期从10月1日至11月15日。天坛公园微信公众号招募爱菊人士,分别由两名天坛菊花栽培技师,结合菊花栽培技术开展科普讲座,两个主要讲座内容:10月20日由花卉技术人才在天坛科普小木屋讲“品种菊栽培”;11月3日由天坛公园花卉高级技师在科普小木屋讲为“菊花的花与叶”。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傅洋编辑:TF016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