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清宫剧中,我们常能看到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场面,让许多人一度以为这在古代是很平常的事情。总而言之,皇帝微服私访的概率是极其稀少的,当然,若是需要证明身份的时候应是用随身携带的名贵物件,亦或是随从侍卫所佩戴的令牌,再者皇帝的气质与侍卫的武艺也是一个有效的证明。

在清宫剧中,我们常能看到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场面,让许多人一度以为这在古代是很平常的事情。其实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少之又少,就算微服私访也多是在京城内。权利越大对死亡的恐惧也越大,古代帝王为求长生,修道炼丹的不在少数,远距离微服私访危险系数太高。

康熙与乾隆在影视剧中动不动就带几名随从流转于街间小巷,但事实是康熙对私访完全不屑一顾。《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庚申,谕大学士,学士,九卿等:朕尝观书,见唐明皇游月宫,宋真宗得天书,此皆好事狂妄书生伪造,岂可以为实而信之乎!又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认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在这段话中,康熙说明了反对微服私访的原因:一是百姓官吏都认识他;二是想要知道天下事,也没必要这样做。康熙一生多次巡游,每每大张旗鼓,所到之地的人们多已记住了他的模样,再加上口口相传,康熙面容也被更多人所知。

而乾隆六下江南的声势比他爷爷有过之而无不及,侍卫随从、后勤人员等加起来共数千人之众,耗费白银保守估计多达2000多万两。

当然,古代也有部分皇帝微服私访过,但多是为了寻欢作乐。古代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长年累月生活在宫中,即使皇宫再奢华、丰裕也会有所厌倦。当有一天对三宫六院产生审美疲劳后,也就是该越出宫墙放飞自我的时候了。

史载,秦始皇、汉武帝、汉成帝、晋明帝、唐高祖、唐中宗、唐宣宗、宋太祖、辽穆宗、明太祖、明武宗、清穆宗等都有过微服私访的经历。其中秦始皇更是在私访途中遭遇强盗,《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百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间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好在最后盗贼被侍卫击杀。

总而言之,皇帝微服私访的概率是极其稀少的,当然,若是需要证明身份的时候应是用随身携带的名贵物件,亦或是随从侍卫所佩戴的令牌,再者皇帝的气质与侍卫的武艺也是一个有效的证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