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昭苏县业余救护员为野生动物建起一个家

业余救护员为野生动物建起一个家

5年他救助放生30余头(只)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都市消费晨报讯 (记者董潇涵通讯员郭君)早上刚喂了翅膀伤势还未痊愈的金雕吃完1公斤鲜肉,陶东生又赶紧去给两只腿上还打着石膏的狍子喂麦粒、苜蓿草。忙活完了,他站在13亩地的棚圈外静静观察着,伤势已恢复的马鹿、北山羊正在慢跑。

“跟它们相处在一起,每天时光都过得很快。”9月25日,陶东生说,他从2013年至今在救助野生动物的路上,一直走得心甘情愿并乐在其中。他认为,救活一只动物,就是救活了一条生命。

陶东生站在草场里通过摇铃铛,召来马鹿检查它的身体状态。通讯员郭君摄

据昭苏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统计,5年来,陶东生成功救助了30余头(只)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我很喜欢动物,你对它好,它就亲近你”

今年50岁的陶东生是一名退伍军人,家住昭苏县牧民定居点。退伍后,他就在家搞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他学习并摸索出了一套简单的救治受伤动物的方法。

“我很喜欢动物,它们都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亲近你。”陶东生说,他一直的心愿就是过农家田园生活。退伍后他一边着手实现自己的心愿,一边揽些室外暖气管道工程。

如今,陶东生和妻子养了十几匹马、20多只鸽子、30多只蓝孔雀……尽管干工程很忙很累,早晚他都会腾出时间来,到棚圈里转一转。

陶东生说,工地回来固然疲惫,但看会儿动物,一天的劳累也就消散了,他特别享受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时间。

就是在外出施工时,碰到受伤的野生保护动物,他都会第一时间与昭苏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取得联系,先对受伤的野生保护动物进行救护。

授权成野生动物救护站

慢慢,陶东生喜爱动物和常救助野生动物的事情感染了身边人,常有村民向他提供野生动物受伤信息或送来救助,这让他很高兴。

昭苏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谢国义说,原先的昭苏县野生动物救护站位于喀拉苏镇,因救护站距县城较远,无法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作用,因此他们有了让陶东生帮助救助野生动物的想法。

“经过考察和评估,陶东生的救助点已有具备雏形的养殖地点、笼舍、隔离网等,且自身也热爱救助野生动物,我们就授予他成为昭苏县野生动物救护站。”谢国义说。

陶东生正在给他救助的北山羊幼崽(左手边)和狍子幼崽(右手边)喂奶。通讯员郭君摄

有了相关部门的支持,陶东生对救护野生动物更加上心。陶东生说,今年4月,他接到县林业局森林派出所来电,阿合牙孜沟最深处有一只出生只有三五天的北山羊崽需要救助。开车3小时才赶到现场,听当地牧民说,是狼将北山羊崽的母亲追到悬崖边导致母羊摔下山崖,留下了幼崽。

带着羊崽赶回家已凌晨的陶东生,顾不上劳累先将只有3公斤重的北山羊崽裹在毛毯里,又热好牛奶,用奶瓶给北山羊崽喂奶,一晚上他要喂3次。

有些被救助的动物,康复后已失去野外生存能力,为了让它们能合法地跟随陶东生生活。2015年,昭苏县林业部门给他办理了野鸡驯养许可证;2017年7月,办理了马鹿驯养许可证。

5年来自掏腰包建圈舍救治动物

渐渐地,陶东生救助野生动物经验丰富起来。熟悉每一种野生保护动物喜欢吃的食物,还按照野生保护动物需要的生存环境建造圈舍。金雕、红隼喜高,就在笼子中间架上横杆;野猪占地大,有圈、有笼、有活动场地;天山马鹿、狍子、北山羊需要宽阔的场地,与棚圈相邻的13亩草场是它们撒欢的乐园,这些“各取所需”的设计均来自陶东生的爱心和细心。

自家原先养殖的动物加上救助的野生动物,仅靠陶东生和爱人闲时搭把手根本忙不过来的。两年前他便雇了一对夫妻,一起给野生保护动物喂食。

从建圈、购置药品、买食物,到人工工资一切费用,陶东生都是自掏腰包。“受伤的食肉野生动物一天就要吃掉100多元的肉;工人每月工资3000元,两个工人一年就开7万余元,加上药品等其他花费,我一年大概投入十几万元。”陶东生说。

“我个人的力量虽然不大,但我就想给野生动物提供一个好的救护环境。每当我坐在地上,它们都会凑到我身边闻闻味,靠在腿边蹭蹭痒,我都会觉得特欣慰。”陶东生说,现存的积蓄投入得也差不多了,但他因为喜欢没想过放弃。

陶东生的妻子陈红燕说,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的职责,丈夫在做一件正能量的好事值得被鼓励。“他本就喜欢动物,心善,又耐心勤快,所以一开始就相信他能做好,之前我会帮他一起,孩子上高中后我在伊宁市陪读,丈夫一个人就更辛苦了。”陈红燕说。

昭苏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谢国义告诉记者,每次去救助野生动物他们都和陶东生一起赶到现场,先进行拍照登记受伤野生动物信息,之后陶东生再带回去进行救助喂养,待痊愈再一同放归大自然。据统计,5年来,陶东生共救助放生30余头(只)野生保护动物,其中包括金雕、燕隼、猫头鹰、狍子、北山羊、苍鹭、獾子、秃鹫等。

“这件事情我会一直做下去。”陶东生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被好好爱护,也希望有更多人能爱护它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