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的追逐,半個多世紀的堅持,家住重慶大渡口區建勝鎮新雨社區的張星華對音樂情有獨鍾,能玩轉十餘種樂器。

種類繁多的樂器是張星華引以爲傲的收藏

張星華在指導團員唱法

家住重慶大渡口區建勝鎮新雨社區,今年76歲的張星華能玩轉十餘種樂器,是位名符其實的社區音樂達人。

他家中擺着薩克斯、葫蘆絲、二胡、柳琴、小阮等十幾種樂器。“最多時家裏有近20樣呢,整個客廳都放不下。”張星華說話很精神,他說自己從小喜歡音樂,15歲時便開始自學中國傳統彈撥樂器,直到現在。他堅信只要通過適當的訓練,每個人都能體驗到音樂的樂趣。

10餘種樂器玩得轉

身穿灰格子襯衫,拿着薩克斯,看着面前樂譜架上的曲譜,一位老人正投入地吹奏着《茉莉花》,他叫張星華,今年76歲,家住建勝鎮新雨社區。別看他已經頭髮花白、年過七旬,可是吹起心愛的薩克斯來,卻韻味十足,曲聲悠揚。

“我就是吹着高興,純屬業餘水平!”張星華謙虛地說,他吹薩克斯確實沒有找老師教,完全靠自己琢磨。但記者旁聽了一會兒,發現雖然他吹的曲子是《茉莉花》,但用薩克斯吹奏,卻別有韻味,一曲過後,周圍居民都自發鼓掌。記者發現,薩克斯很重,即便在身上掛久了也讓人受不了,何況還要演奏,但張星華卻樂在其中。

“音樂都是相通的,只要喜歡琢磨,會一樣就能懂多樣。”在張星華家中,他一會演奏起動感的小號獨奏,一會又吹起優美的薩克斯樂章,讓記者意外的是,他彈奏電子琴時,手指十分靈活,絲毫不輸年輕人。“薩克斯、葫蘆絲、二胡、柳琴、小阮……”張星華一邊羅列着自己會使的樂器,記者一邊數着,總數接近20種。

在音樂中找尋自我

回憶起自己學習音樂的事情,張星華開心地說道:“我年輕時在機械廠技校教書,沒有太多的精力和金錢去追求這個愛好。可我還是堅持抽空聽磁帶,看電視上的大型音樂會表演,自學各種樂器。”

現在,老人只要有精力,幾乎每天都會與老伴到附近的公園,找個空地坐下,和老夥伴們邊吹奏邊唱歌,一起享受夕陽紅的快樂。“我與我愛人結緣也是由於音樂,在我的帶動下,我們全家都會一兩樣樂器。”現在回想起這些事情,老人有些激動地說,能圓年輕時的夢他很滿意,現在只有一個遺憾,就是沒能組建自己的樂隊。

在教授中獲得快樂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社區活動室時,張星華正在教團員們唱《四渡赤水》。從發聲到和聲,張星華講得仔細,團員們學得認真。狹小的空間坐滿了團員,悶熱的空氣讓張星華略顯疲憊,不一會他就不得不停下來擦擦汗,喝口水。

張星華介紹說,合唱團成員大多是退休職工,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合唱團成立以後,成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團員沒有一點基本功,這極大地影響了團隊的發展,所以我和大家商量決定開始講課。”但張星華畢竟不是專業的音樂教師,退休之前從事的工作和音樂也沒什麼關係。爲了給團員們講課,他不僅把樂譜手寫出來,還在網上查找合唱的教案,像老師一樣備課。張星華說,他在合唱團教授的曲目大都是中老年人傳唱度高的經典民歌和愛國歌曲,像《在祖國和平的土地上》《祝酒歌》等。說着,老人把面前的一本他手寫的歌本遞給記者,“這些曲譜都是我聽着磁帶複寫出來的。”75歲的夏維健是最早進入歌唱團的老人之一。他說,藝術團從小到大,離不開張星華的堅持。“這些年來,從排練到演出,都是他一個人在忙活。”

張星華說,歌唱能使人心胸開闊,生活充實,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每當我給大家講課時,我就感到非常快樂!”他說,這一切在他看來,是一件服務他人又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情,他將會一直堅持下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