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原石有兩種:山料和仔料。山料是從山上直接開採出來的,形狀不規則,有很多棱角和裂紋,結構相對較粗糙疏鬆,沒有外皮,不屬賭石。仔料,指翡翠玉的礫石,系翡翠玉原石在地殼運動中受力破碎後滾下山坡,被洪水或河水帶入山溝或河流中形成的卵石;往往有原生皮或外層有風化皮,因看不到裏面的玉石,被稱爲賭石。而翡翠礫石有大有小,幾十、幾百公斤至幾噸的比較常見,大的有幾千噸,甚至幾萬噸的,小的如拇指大小。瀾玉珠寶 源頭翡翠 合作共飲 歡迎轉圖 那我們應該怎麼去了解翡翠原石呢,瀾玉告訴你們,翡翠有十大名坑,每一個所產的翡翠質量都有所不同,我們可以靠這個來大概瞭解一下。

1.後江玉石(也稱坎底玉):

分老後江玉與新後江玉,均產於河牀衝擊砂中。其中,老後江玉產自衝擊層之底部。皮薄呈灰綠黃色,個體很小,很少超過0.3千克,水好底好,常產滿綠高翠,少霧,多裂紋,做出成品的顏色比原石變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製作戒面的理想用材。

新後江玉的皮較老後江玉厚一些,個頭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與底均比老厚江玉差,密度極硬度也略小,裂紋多,成品拋光後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滿綠、高翠,也難做出高檔飾品。

2.帕崗玉石:

屬歷史名坑,開採最早。帕崗玉皮薄,皮以灰白及黃白色爲主,玉石結晶細,種好,透明度高,色足;個頭較大,從幾公斤到幾百公斤,呈各種大小樂石。一般以產中低檔磚頭料爲主。老帕崗以產皮殼烏黑似煤炭的黑烏砂玉著名,但已全部採完,目前市場所見烏砂玉均產自麻蒙。

3.灰卡玉石:

皮殼雜色,以灰綠及灰黑色爲主,透明度好壞不一,水底好壞分佈不均,但有綠的地方水常較好。玉石個體大小懸殊,大件的可達幾百千克至上萬千克的。

4.麻蒙玉石(也稱烏砂玉):

黑烏砂黑中帶灰,水底一般較差,且常夾黑絲或白霧,綠色偏籃。

5.打木砍玉石(也稱刀磨砍玉):

皮殼多爲褐灰色、黃紅色,一般水與低均較好,但多白霧、黃霧。個頭較小,一般1--2千克。此地還產如血似火之紅翡玉石,也較名貴。

6.抹崗玉石(也稱抹崗玉):

皮較粗,皮色灰黃或灰白;玉石水與底均較好,裂紋少,爲綠或滿綠夾顏綠之高翠品種,很少含雜質,玻璃底較常見,但產量少。

7.自壁玉石(又稱次卑玉):

皮殼以黃灰爲主,水底均佳,裂紋少,但有白霧,其產品以藍花水好聞名,有少量做高檔手鐲的綠花玉料產出,騰衝有名的綺羅玉即產於此坑。

8.龍塘玉石(也稱龍坑玉): 以黃砂皮或灰白魚皮爲主,皮殼較粗。大部分水與底均好,綠色很正,常出高翠玉料。

9.馬薩玉石: 屬新廠玉,無皮或少皮,綠較淺淡,水與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檔手鐲料或大型擺件料。

10.目亂幹玉石: 爲新廠玉,無皮,水好底好,有白霧。以出產紫羅蘭及紅翡玉爲主,一般在一塊玉料上有紫、紅及淡翠並存,但裂紋多。

據老王所知,緬甸的翡翠礦區主要有三個;後江礦區、帕崗——道茂礦區、抹崗礦區,其中帕崗——道茂礦區最著名也最大。翡翠行業內有一句話“不識場口、不玩賭石”所以認識不同的礦區,能幫助自己。不同的場口所產的翡翠各不相同,質量的好壞更是天差地別,在採購翡翠原石時,一定要弄清產地,不然瀾玉怎麼說“玩石有風險,賭石需謹慎”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