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家好!

移動化、底線化和社交化帶來媒體鉅變。據國外研究者的發現,我們每天摸手機的次數在150次左右,手機距離我們的最大距離一般不超過1.5米,每天我們打開微信的次數38次,微博手機訪問者比例超過75%,基於手機的移動O2O越來越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有橫跨200個高校的生活圈公號羣,有數千個賬號形成的美食羣媒體,移動化趨勢銳不可擋。

國內的管理者和弄潮兒敏銳把握住當下的發展態勢,提出了底線要求,推進着主流新型媒體的形成,把創業發展和社會有序進步結合起來。從內容到連接的廣泛出現,微信公號的大發展,垂直運用的大拓展,網絡管理的大提升,都凸顯了社交化的互聯網思維在現實中的運用。

自媒體、羣媒體和政務媒體,都在從社交入手,連接用戶,從內容發佈到圈層運營,再到盈餘互換,網絡管理者頻繁與網絡從業者接觸,大V大號大咖正在更加積極地進入建設性狀態,而數以百萬計的草根創業者正在移動平臺中野蠻而快速成長。基於底線的移動社交化正在成爲新時代的風景線。

社交化閱讀主導了我們的屏幕和注意力,每天我們除了睡覺之外,其餘時間都在手機的掌控之下。基於衆包衆籌的時空服務已成爲公衆的痛點需求。有提供廚師的訂製需求,有提供美甲的垂直運用,千百個行業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正在從底層變革中國社會和文化的面貌。

未來智能設備將爆炸性增長,智能手錶、電視、手環都將成爲新的流量入口,從流量到變現的模式將被徹底顛覆。在適度失控的邊緣,快速演化將不可避免,百億級別的傳感器和智能設備將成爲像空氣和水一樣的社會必需品。

哪裏有用戶,哪裏有流量,哪裏有互動,哪裏就是我們新媒體的家園。

媒體生態整體格局也在發生着鉅變,移動媒體火山噴發式的量增,使得傳統媒體、網絡媒體、自媒體正在三分天下。基於抄襲拷貝的灰色力量在輿論場中掠奪式發展,攫取了一部分話語權,但越來越多的原創性格自媒體和新型主流媒體也贏取了更多關注。

人民日報的網絡問政模式,新華社發佈的黨政整合模式,微信的互動服務模式,支付寶的信用評價模式,百度的大數據挖掘和預測模式,今日頭條的推薦模式,微博的情感快媒體模式,獵豹的單點極致海外化模式……新媒體的面貌正越來越有中國特色與國際範。

媒體的宏觀格局中,政府的輿論調控、媒體的自律演化、草根的隨手拍攝和言論正在構成輿論場的三大變因,新媒體既要改變社會,又要適應社會。

從中觀的機制融合看,“一次生產,多次分發,移動優先”正在成爲一種常識,混合所有權也成爲媒體發展的新亮點。美圖和快讀的時代正在來臨,基於風險投資的媒體發展模式正在蓬勃發展。

微觀的社交江湖也變得越來豐富。有成立聯盟的各類自媒體人,有積極變革的傳統媒體轉型聯動,也有網民和媒體互動下的責任和權利的重構。

從內容到連接,內容工具化、服務平臺化、流量連接化。新媒體在生態中的自適應進化關鍵是把握用戶痛點。

媒體的重塑不可避免地需要各種要素的均衡,我們要努力實現:底線思維和互聯網思維的結合,技術創新和內容靈化的結合,未來和傳統的結合,大數據和微連接的結合,線上和線上的持續運營結合,國際格局、國家發展和個體振奮的結合。

謝謝大家。

11月19日,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新媒體新生態分論壇”上,我做了一場關於媒體生態格局的演講。以上爲演講全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