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標題,你衝范冰冰來的,可能會讓你失望,SRY。

想聊的,是白方禮老人;想表達的,是關於善良。

白方禮是誰?

他是一個很平凡的老人。他曾感動了全中國,卻沒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獎項。

爲什麼突然聊白方禮這個人物呢?

1. 白方禮(1913年5月13日-2005年9月23日)。祭日。

2. 一個“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的時代。發聲。

他做了什麼?

退休後,1988年-2001年,在十多年的時間裏先後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

2001年,白方禮捐出了最後一筆錢。年近90歲的他已無力再蹬三輪車。一個冬天,他到天津耀華中學,遞上飯盒裏一角、兩角積累起的500元: “我幹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後的一筆錢。”

想想,35萬說多也不多,能拿出35萬,甚至更多的人多得去了;

說少也不少,在那個年代,80、90年代的1萬元不比今天的1萬元。

其實,錢多錢少,並不是最重要的。

他沒讀過書,沒上過學。

他來錢也不容易,捐獻的錢也都是一分、兩角靠出賣體力積攢,加上自己極致節儉的生活而換來的。

他沒有遺餘力,捐獻到最後一刻,同時也沒有勉強自己,“我幹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後的一筆錢”,很樸實、很真實的善良。

從這個老人身上感受一種最無私、最誠摯、人性本源最深處的善良。

關於人的善良,我認爲有三種:

1. 是白方禮老人這樣,內心本源深處的善良,很樸實很真摯,也最難得。

2. 是接受教育,在體制的薰陶下的善良。這種善良是合乎一種社會規範和框架,在社會上,是有益無害的。但是在考驗人性、在關鍵時刻,這種善良未必起作用。例如“範跑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年那個去汶川支教、意氣風發的北大學子是範跑跑;汶川地震第一時間丟下學生逃跑,揚言就算是老媽也會不顧、自己一定先跑的也是範跑跑。

3. 是一種形式上的善良,但經過苦難後、得以昇華的善良。絕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模仿他人和接受教育,懂得爲善。但是,行爲上做好人好事,也許停留於表面,比如學生時代“雷鋒周”,爲了做好事而做好事;經歷過一些事情,經受住許多苦難,產生了對他人的同理心,懂得體會他人而油然而生的理解與施予,是昇華的善。

如果給善良排個序列,我想是1>3>2。當然,都是善良。這三種都是必需的。

9月21日上午,浙江保姆縱火案的兇手被法律制裁了。我對浙江保姆案的評價,一如既往的四個字:農夫與蛇。在當代版農夫與蛇的故事中,我對兇手,是嗤之以鼻的;我對受害者,也就是林爸爸,是深表同情的,但是我想說,林爸爸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我覺得林爸爸,是有着白方禮老人那樣的善良的,是一個好人。

林爸爸對保姆莫煥晶多麼好,給予高於浙江保姆平均水平工薪的待遇、保姆家中“遇事”林家借錢給保姆10萬、林家給自己家孩子買禮物會同樣給保姆家孩子準備一份、將家中寶馬給保姆使用……不用多說,網上都有,很多人想必也知道,不贅述。

我重點想說的是,有時候,對待別人的善良就是對待自己親人的一種殘忍。這句話放在林爸爸身上,尤爲貼切。保姆第一次偷東西,寬容不等於不再犯,爲什麼不立馬辭退?保姆平時動向,在澳門豪賭,林家毫無察覺……林爸爸是一個好人,但是對於這種貼近自己老婆、孩子身邊的人的麻痹大意、不謹慎,何嘗不是一種對親人的殘忍。

軟善滋生惡念,行善亦需智慧。

再說說叢飛、孫儷和其他。

說說叢飛——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記得當時,還在上中學。老師寫作課,曾特意講過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提到過叢飛。當時,是爲了作文素材,如今,回過頭來看叢飛,也許認識會更加深刻一些。

叢飛和孫儷,也像白方禮老人一樣,心中有善的人。但是,兩人的遭遇讓人唏噓。

叢飛。

叢飛,音樂人。用自己演出的錢,從1994年8月開始進行了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一生參加400多場義演,累計捐款300多萬,資助183名貧困學生。但上帝有時也會打瞌睡,如此善良的叢飛沒有得到眷顧,結果查出了胃癌。叢飛患病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此時大家將目光聚焦到叢飛曾幫助的人身上。他所幫助的那些人,有的已經有了很高的收入。但事實是,那些被幫助的人幾乎都選擇了沉默。 唯一發聲的人羣是那些沒收到繼續捐贈的家長,但言辭卻是:“你說好供我家孩子讀到大學的,孩子剛剛讀到初中,你就不管了,你這不是坑人嗎?”叢飛朋友的解釋:“叢飛現在患病,無法演出,等他身體稍有恢復,一定想辦法寄錢過去。”受助學生家長半信半疑:他得的是什麼病?“是胃癌。”“噢,那你問問他,他啥時候病好出來掙錢?”

孫儷。

孫儷,演員,02年就開始非常低調地資助貧困生入學。她曾陷入捐款門:資助的學生上了大學內心開始膨脹,談戀愛、打遊戲、換新款手機等等,開始頻繁找孫儷母女倆要錢。孫儷認爲大學生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不想讓他成爲溫室裏的花朵,這樣會讓他形成一種依賴,會害了他,便停止了對他的捐款。但受捐者認爲這些錢對孫儷來說並不算什麼。在孫儷停止資助後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交於記者,要曝光孫儷。

其他。

慈善這玩意,被玩得太多了,沽名、謀利、洗錢、偷稅、哄擡“藝術品”價值……都玩爛了。

當受善者,把善良當作理所當然;當施善者,把善良當作一種工具。

當受善者,開始揣測施善者的目的;當施善者,開始利用受善者的感恩。

如此,那麼在我們這個時代,像白方禮這樣的善良,將會越來越少。

爲什麼?因爲爲善的成本太高了。善良也不再像白方利老人的那般純粹。

大家行善將會越來越理性。

是不是訛人?還是別幫了,引火燒身。假的吧?繞開走。不給予,騙人的。扶不扶?拍攝個視頻先。別又幫了個白眼狼,你是傻嗎?他是不是別有目的?……

當像白方禮老人那樣、出自本能的善,開始猶豫的時候,你會發現社會道德有些裂紋、有的方面甚至坍塌,陌生人之間的基本信任逐漸土崩瓦解。

相信,這個社會上,善良的人還是多數的。

還有沒有像白方禮老人那樣純粹的善良呢?有的。

那些內心善良,還未受到社會陰暗面荼毒的年輕人;那些沒有因行善而受到傷害的善人;那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還是一張白紙的孩子們……他們都在善良的路上。生命繁衍不息,社會向前發展,善良、感恩的人還是絕大多數的。

每個人,都是其他人的環境。每一人都是一束光。發光的人多了,滋生陰暗的土壤也就少了,此消彼長。

--推薦閱讀--

赤裸人性漫畫,你看出了什麼?

佳片有約丨《一出好戲》觀後感

隨筆 丨到底是誰割了梵高的耳朵?殺死了梵高?

新媒體丨 關於UGC、PGC、OGC三者詳細區別!

攝影丨25種實用的攝影構圖技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