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印度片《蘇丹》在內地上映,同爲關注女性的現實主義題材,但該片卻並未有《摔跤吧!爸爸》的好運,最終僅以3603萬的票房成績落幕。

  今年開年,《神祕巨星》以7.47億的票房成績,再次證明了印度片的市場吸金能力,但是《神祕巨星》之後,內地上映的5部印度片票房便遭到了斷崖下跌,《廁所英雄》《巴霍巴利王2》《蘇丹》三部影片均未過億。

  印度片降溫的同時,日本片在內地市場卻開始崛起。截止目前,今年上映的日本電影已經達到了11部,(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全年有望突破新高,在票房上,日本電影內地票房一直由動畫電影貢獻,真人電影表現並不是特別理想,不過今年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拿到了9668萬的票房成績,相比於去年《銀魂》的8143萬,票房天花板有所突破。

  印度片和日本片在內地一度引起熱潮,除了政策扶持之外,與爆款質量高、題材差異化程度大、投資回報率理想不無關係。《摔跤吧!爸爸》《你的名字》等爆款批片出現之後,湧入內地市場的印度批片和日本批片開始越來越多,其他小語種批片數量同樣在激增。

  但過多的影視公司加入到批片行列,不僅抬高了批片成本,也使得內地批片的競爭壓力和風險都開始加大。對影視公司來說,批片“撿漏”雖有望以小博大,但不管是印度批片還是日本批片,在內地的成功都僅是個體現象,這種成功不是可以盲目去複製的。

  觀衆審美疲勞

  印度片熱度退潮

  如果說《我的個神啊》成爲了內地首部破億的印度片,那《摔跤吧!爸爸》便開啓了印度片在內地的新紀元。去年,《摔爸》拿下了12.99億的票房,一舉點燃了印度影片的引進熱潮。今年,《神祕巨星》又拿到了7.47億的票房,再次證明了印度影片的吸金能力。

  但今年以來,除了《神祕巨星》之外,《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巴霍巴利王2》《廁所英雄》《蘇丹》等印度片接連上映,票房卻在逐部走低,8月底上映的《蘇丹》票房僅3603萬。相比於《摔爸》和《神祕巨星》,印度片的熱度顯然大降。

  其實,在《我的個神啊》之前,印度片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並不好,《摔爸》和《神祕巨星》的成功,得益於兩部影片現實主義的題材屬性,都是在關注印度女性和印度社會問題。高質量、高口碑加持下,兩部影片均在國內實現了高票房。

  現實主義題材縱然在一段時間內引起了國內觀衆的新鮮感,但是後來的《起跑線》《廁所英雄》《蘇丹》等無一例外都是在探討印度女性生存狀況,相同的題材和類似的敘事模式顯然已經引起了國內觀衆的審美疲勞。而且從評分來看,這些影片的口碑也在下滑,可謂失去了題材優勢,質量優勢也無多。

  此外,《摔爸》在內地取得高票房成績時,正是國內現實主義題材稀缺的時候,但今年暑期檔《我不是藥神》的出現,則彌補了內地現實主義題材的空白,國慶檔即將上映的《找到你》,同樣屬於現實主義題材。國內同類型影片的崛起,也削弱了印度片的優勢,而且從情感共鳴上來講,本土作品其實更容易引觀衆共情。

  位居豆瓣TOP250排行榜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以印巴分治爲背景,以小蘿莉和猴神的故事來闡述政治訴求,同屬佳作,在豆瓣上打分人數超過19萬。雖題材新穎,立意深遠,但因在2015年於印度上映之後便流傳出了片源,在內地上映時早已錯過了黃金期,票房並不是特別理想。

  而《巴霍巴利王2》爲“印式超級英雄”史詩大片,該片在北美市場表現喜人,成爲了第一部全球票房過100億盧比印度電影。這種影片雖然有着好萊塢式的宏大敘事結構,以及大製作的戰爭場面,但是傳統印度史詩片在國內缺乏文化根基,並不被大衆所喜,成爲了今年引進的印度片中票房較低的一部。

  從演員陣容來看,《摔爸》和《神祕巨星》能在中國取得超高票房,也與主演阿爾米·汗在國內的超高人氣不無關係,之後的幾部影片主演,在人氣上均不敵阿爾米·汗。不過整體來看,印度片在內地的退燒,本質上還是因爲成功很難一再複製,正如卓然影業的CEO所言:“印度批片在內地市場的走紅只是個體現象,並不具有普遍意義。”

  雖然印度片開始降溫了,但是內地批片對印度片的狂熱並未停止。10月份即將上映的《護墊俠》同爲女權題材,不過在內地觀衆對這一題材的新鮮感褪去後,該片的前景似乎並不理想。有意思的是,印度片在內地陷入萎靡之後,日本片在內地卻迎來了熱潮。

  日本片引進數量創新高

  但真人電影爆款欠缺

  截止目前,今年上映的日本影片數量達到了11部。2000年後,中日關係一直處於僵持階段,2006年-2015年10年間,僅有17部日本電影在國內上映。2015年,中日安保對話召開後兩國關係破冰,同年日本動畫片《哆啦A夢:伴我同行》引進,在內地取得了5.3億的票房成績。

  2016年全年,日本引進片數量達到了11部,年底《你的名字》以5.75億的票房成績刷新日本影片在內地的票房紀錄,也迅速催化了“和風熱”。2017年全年,日本影片進口數量達到了9部,僅次於美國影片,其中包括《銀魂》《聲之形》《深夜食堂2》《哆啦A夢》等多部知名IP。

  今年內地上映日本影片數量的井噴,與政策支持不無關係。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5月9日,中日兩國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其中就包含了兩國政府關於合作攝製電影的協議,日本影片引進將不再受進口配額限制。其實,印度片之前在中國的火熱,在大背景上同受益於政策,早在2014年,中印兩國政府就曾簽署《關於視聽合拍的協議》,加強了電影間的合作。

  相較於印度影片類型的單一化,日本影片在類型上則較爲多樣,今年內地上映的日本片中,除了動畫題材、還包括了犯罪、懸疑、喜劇、家庭、愛情等多元題材。其中,不乏在日本本土較爲知名的IP,如《浪矢解憂雜貨店》《第三度嫌疑人》等,同時,也不乏名導和高人氣演員的作品,如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新垣結衣的《戀愛迴旋》等。

  日本片一直以來都具有較強的本土文化特徵,比如被衆多影迷公認的荒誕性、誇張性、以及治癒性,強烈的文化屬性之下,誕生了不少風格獨樹一幟的導演,如近幾年在國內知名度較高的是枝裕和,他的作品曾被稱爲“陽光下的傷疤”,憂傷之中不乏溫暖,這種風格在內地鮮少有類似者。此外,日本影片在內地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在文化表達上,東方含蓄的情感表達也與中國人的審美更爲契合。

  長久以來,日本電影引進一直是動畫電影居多,但這個形勢在2017年發生了扭轉。(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2017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日本影片是真人電影,今年引進的日本影片中,動畫片的比例同樣不高,僅有3部,而真人電影的比例則達到了10年來的新高。隨後有望定檔的,除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獲得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獎的《朝花夕誓》,《跨越8年的新娘》《銀魂2》都爲真人電影。

  一直以來,在中國電影市場較爲喫香的日本片大多都是動畫電影,今年上映的影片中,也僅有《哆啦A夢:大熊的金銀島》票房突破了億元大關。這是因爲國內80後、90後兩代人受日本動漫影響較深,忠實粉絲不在少數,對多數知名IP耳熟能詳,如哆啦A夢、柯南、海賊王、銀魂等,很容易爲情懷買單。

  但是真人電影就不太樂觀了。今年的真人電影中,雖然《小偷家族》在《狄仁傑四大天王》《西虹市首富》等多部影片的夾擊中拿到了9668萬的票房,但仍未突破億元大關。除了《小偷家族》外,僅有《鎌倉物語》表現不錯,其餘真人影片成績均不理想。整體來看,日本片在內地雖迎來熱潮,但缺乏像《摔爸》一樣的爆款出現,在票房成績上仍道阻且長。

  批片市場風險加大

  盲目跟風不如學以致用

  其實,印度片和日本片近幾年在內地市場的“走俏”,除了政策的扶持,與爆款質量高、題材差異化程度大、投資回報率理想不無關係。《摔爸》和《你的名字》都爲批片,因爲兩部影片的高票房成績,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受益匪淺,2016年,光線協助推廣的《你的名字》成爲當年貢獻收入第五的作品,2017年,《摔爸》成爲華誼貢獻收入排行第三的作品。

  批片的江湖上,流行的並非僅有印度片和日本片。2017年,除了《摔爸》,泰國片《天才槍手》和西班牙片《看不見的客人》分別成爲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兩部影片,其中《天才槍手》330萬版權費引進,最終拿到了2.71億的票房成績。而一些好萊塢影片,也會以批片的形式引進,如之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愛樂之城》,就被卓然影業以不超過200萬美元的價格引進,最後拿下了2.47億的票房。

  如此高的投資回報率誘惑之下,不少影視公司相繼投身批片大軍,各大電影節上奔波於搶購影片的玩家數量激增,大家都在試圖押中下一個批片爆款,但“撿漏”其實並不容易。2017年,堪稱批片爆發年,內地共有55部批片上映,其中近20部批片票房不足1000萬,淪爲了炮灰。經歷了一年的批片熱後,當下國內的批片環境,實則愈發艱難。

  隨着小語種影片在內地的火爆,不少海外片商自然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利潤空間。《摔跤吧!爸爸》火爆之後,《神祕巨星》便是以分賬片的方式引進。長久以來,批片的收益一直被認爲是由國內買方壟斷,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海外片商也會參與票房分成,分賬比例視雙方談判而定,不過,對海外片商而言,以分賬片的方式進入國內市場,自然比批片的利潤更高。

  與此同時,批片的成本也在不斷暴漲,有業內人士曾透露,早年50萬美元可以買斷10部影片,但隨着批片的火爆和國內買家哄搶下的擡價,優質批片價格如今多在百萬美元,據悉,《天才槍手》和《看不見的客人》成功之後,兩個地方的批片價格漲了十倍不止。高昂的成本不僅縮小了盈利空間,更是加深了國內買家回本的風險性。

  隨着競爭壓力的增大,當下的批片市場,大陣勢宣發也成了頭部影片的標配,去年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三部影片《摔爸》《天才槍手》《看不見的客人》均請來了主創團隊來華宣傳,與好萊塢大片的宣發陣勢無異。但2017年,仍有大部分批片處於裸髮狀態,最終票房成績自然不如預期。

  可以看出,如今的批片生意,對買方的實力要求已經越來越高,能慧眼識珠尚好,倘若押錯賭注,則很容易成爲虧本買賣。但是不管是印度片、日本片,還是其他小語種影片,相對於好萊塢影片來說仍相對小衆,影視公司只能去“撿漏”,試圖實現以小博大。但與其盲目跟風尋找下一個爆款,不如去學習這些批片爆款的成功之處,化爲己用。

  上文曾提到,《摔爸》的成功,明顯表現出了國內觀衆對於現實主義題材的飢渴,而《我不是藥神》今年票房30億的票房成績,也再次印證了現實主義題材確實很具想象空間。由此可見,批片爆款的出現,其實恰好給國產影片指明瞭方向,因爲爆款的出現,除了高質量的原因外,其實還與國內同題材影片稀缺有關。

  比如《看不見的客人》成功,就是因爲國內缺乏懸疑力作;鍼砭教育時弊的《天才槍手》,近幾年國內並無同類型作品出現;《愛樂之城》的成功,也是因爲同類型歌舞片在國內難得一見。隨着國內電影市場的不斷進化、發展,以及觀衆審美的逐步提高,題材多元化顯然已經成爲了當下市場的剛需。

  小語種批片的火爆,正是觀衆觀影需求多元化的體現,但是批片的生意不好做之後,不少影視公司也是時候轉變思路了。(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如果業內能從爆款批片身上預知市場風向,並學習這些影片的精髓,加以本土化,也是一種更爲保險、更有利於提升自身實力的投資方式。

  從印度片到日本片,熱潮總會逝去,下一個批片爆點是何語種,會何時到來,不是所有人都能準確做出預判。但在國內電影類型多元化成大趨勢的局面下,影視公司可以通過經驗總結、規律把握、市場預判去開拓內地市場稀缺的題材、類型,引領觀衆審美,而並非一味依賴於押寶批片來滿足觀衆的新鮮感。

  (文章來源於:鏡像娛樂摘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