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大文山美食美景攻略,不來一份嗎?

你們的七天大假完全喫不過來、玩不過來!

國慶節七天長假,如果不想去看人山人海,也不想宅在家裏,那就隨小編去尋覓咱大文山的美食美景吧~文山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美食?有哪些你從未留意過的美景?行程豐富花錢少,避免扎堆,在這個假期,說走就走!

說到蕁麻

農村的長大的孩子一定不會陌生

它的葉片渾身長滿刺毛

只要一碰上

皮膚馬上變得又紅又癢

就像被蜜蜂蟄過一樣

簡直就是噩夢

而就是這令人發怵的植物

馬關苗家人卻將它搭配本地土雞

炮製出一道美味可口的菜餚

據說味道可絕了

不信,就跟隨咱們的記者去品味一番~

迎着秋風,踏着稻浪,駕着車,攜三五好友,去往美味的地方。從馬關縣城出發,大約10多分鐘,就來到了馬白鎮花枝格村委會彎田村的馬關德華苗家飯莊。這是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老飯店,若隱若現地藏在水邊。雖已入秋,河邊的翠竹依舊綠得髮油,岸邊的野花,似乎還在對着我微笑。

我緩緩走進這家苗家飯莊,去探訪苗家蕁麻雞的過程,才一入莊,熱情好客的鄧大姐便迎了出來。長滿刺毛的蕁麻真能入口嗎?我仔細詢問着她,試圖找到答案,她先帶着我來到了存放蕁麻的地方,看着渾身帶刺的蕁麻,我大膽地一步步走向了它。

記者 楊忠磊:“這個帶刺的植物就叫蕁麻,在咱們馬關有非常多年的食用歷史了,大家可以看到,在整個莖上有非常多的刺,雖然說它能夠入藥也能夠直接食用,但是把長滿刺的植物往口裏面咽,我心裏還是猶豫不決的。”

說起蕁麻雞的製作,鄧大姐回憶起了以前的故事,她說,小的時候,自己的父輩經常拿蕁麻當菜喫,味道還不錯,於是自己就大膽地拉上自家的土雞,沒想到土雞遇上蕁麻,竟是如此美味。

老闆娘 鄧金華:“我們以前找蕁麻來喫,我們拿來放在豆腐裏煮了喫,老一輩以前沒有什麼菜就拿它來煮了喫,我們就說先殺一隻雞來試試看,(結果)還是好喫,後面就一直這樣做了二十多年。”

說到做苗家蕁麻雞,這本地土雞必不可少。由於每天生意很好,鄧金華夫妻倆只得經常到農村購買土雞,買來之後,放在自己的雞圈,待土雞慢慢適應環境,又放在自家圈起來的叢林裏,每當客人訂餐時,再現抓來煮。

土雞殺好洗淨之後,還得先把雞塊炒制一下。炒雞,也是講究技巧的,在滾燙的鍋裏放入豬油,油溫升高之後,依次加入草果、生薑,爆出香味後,再把切好的雞肉放入鍋裏,翻炒10多分鐘直至雞肉呈金黃色,最後入水燜煮,土雞的香味,慢慢沿着鍋縫溢出,逐漸擴散開來。

與苗家蕁麻雞搭配的還有一道讓很多顧客都難以忘懷的菜,苗語叫幹參,漢語叫皮幹參。趁着雞肉燜煮的空擋,鄧大姐開始準備這道菜。

老闆娘 鄧金華:“我們拿雞雜、剔點雞肉混在一起剁,剁細以後放點姜,米,放點蒜,放點辣椒,拌在一起炒,這道菜非常下飯。”

土雞燉得差不多後便被端上餐桌,吸飽汁水的雞肉,裹挾着來自於山間田野的清香。在餐桌上還擺滿了各式鮮嫩的野菜,除了蕁麻,還有川芎、大黃藥、紅香芹,葉型較大,根莖葉面佈滿小刺的是蕁麻;如松尖般纖細的是川芎;大黃藥類似於萵筍尖,整株都帶有清香;黃香芹葉片肥大、根莖通紅。

記者 楊忠磊:“等了一下午,我們終於開喫了,我們現在先來嘗一塊雞肉,這個雞肉嚐起來的時候非常鮮,而且非常脆,還有我剛纔一直心心念唸的皮幹生,我先舀一勺,再放到碗裏,真的是非常的下飯。”

我們喫得稍顯“粗魯”,將野菜大把大把地丟入鍋中,經過高湯的刺激,野菜清香從鍋中飄出,細聞還有一股淡淡的藥草味道。蕁麻沒有了下鍋之前的鋒芒,小刺變得柔軟起來,入口十分清脆,過後,喉嚨還有回甘微甜。雞湯的香味與野菜的藥草味相互融合,口感豐腴。此時盛上一碗湯,更能感受蕁麻雞的精華所在。

喫完熱騰騰的蕁麻雞,再喝一杯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大黃藥茶。這是大黃藥曬乾之後泡製的,沒有過多的加工處理。

周遭流水潺潺,綠樹成蔭,絲絲涼風吹來,倍感愜意,抿一口酒,嚼一口野菜,這樣的日子,真叫人不想回家,正是這樣小橋流水旁的苗家蕁麻雞,吸引了很多顧客。

顧客 曾躍清:“這家苗族的蕁麻雞味道非常地道,喫着非常香,我經常跟朋友一起過來這裏喫。”

顧客 陶文美:“我也是第一次來喫,這個雞肉特別好喫,有農家的味道,很有嚼勁,特別是碗裏的這個(皮幹參)很好喫,很有香味,辣味也夠。”

微風和熙,在充滿苗家風情的宅院中,享一份安然,別有一番風味。我們如此,周邊食客也是如此,喝茶聊天的有之,喫美食喝小酒的有之,打牌發呆的也有之...

馬關臺:楊忠磊 吳蘭會

編輯:王雲霞滿鑫

製作:馮鶴 黃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