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信部長談“中國10年超越美國”報道:高估了中國實力

本月中旬美國衆議院通過了一項爲期10年的支持量子科學發展的議案,2018到2023的頭五年期間將撥款13億美元資助量子計算機開發。這項法案得到了美國兩黨議員的一致支持,該法案的目的是“確保美國在科學上的統治地位”,其中的壓力就來自“中國公開宣佈了在未來十年內實現超越美國的全國目標。”中國(科技)要在10年內超越美國?工信部長苗圩日前在採訪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表示“中國要花10年時間在10大行業中取代美國,這是一種誤讀和誤解,這也過高的估計了中國的實力。”

來自人民日報的消息稱,9月24日美國政府宣佈對來自中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中美經貿摩擦升級。中國製造業的韌勁究竟有多大?製造業有沒有底氣和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今年前8個月我國工業運行的總體情況如何,呈現出哪些特點?工信部已經採取並且後續還會採取哪些措施幫助企業應對目前面臨的困難?帶着上述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苗圩在這次採訪中談到了中國製造業的一些新動向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美之間的競賽,“我注意到海外有報道稱,中國要花10年時間在10大行業中取代美國,這是一種誤讀和誤解,這也過高的估計了中國的實力。”苗圩說,早在2015年11月他曾給政協委員做過一個講座,當時說到從技術、製造業發展等方面看,中美之間大概有三十年的差距。中國大體上要分三個階段,花三個十年才能追上美國,至於說取美國而代之,這不是中國政府所制定的目標。中美兩國應該是競賽誰跑得更快,而不應該互相指責誰跑得更快,在這個方面加強合作、互利共贏是一條成功的經驗。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關起門來只謀求自己的發展,這是多年來國際發展經驗所證明的一條發展道路,必須堅持對外開放。

“我們還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方針,實現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苗圩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