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蹤“怪馬”的腳步—記阿克蘇市政協委員、新疆阿威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戰峯

馬戰峯在溫宿塔克拉克牧場。

採訪馬戰峯,是在一間碩大的房間。繁多的報刊雜誌、各類厚實的書籍、造型別致的根雕、連綿峯巒般的奇石和彈撥爾、熱瓦普等樂器,以及各種茶具、巨幅照片等與文化、藝術有關的物品包圍着他,擠壓着他,把他也雕成了一件文化藝術品。

若以貌取人,你不會看出他有什麼特別之處,更看不出他是被一些“名人”和“大家”稱爲“怪才”的人。他坐在辦公桌後對我們微笑着,眼睛裏跳躍着睿智的火焰。粗獷的線條勾勒着他臉部堅毅的輪廓,一臉沉穩與淡定。見過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人,見馬戰峯的第一面就可以斷定他是關中人士:身段、臉型、眉目……簡直和那些陶俑一模一樣。沒錯,他出生於關中大地。可是,他說自己是地道的阿克蘇人。理由是,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和能力爲阿克蘇多留下一些……說這樣的話,很多人會認爲他是在說大話……馬戰峯從不理會別人說什麼,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讓阿克蘇這座城市享受他的付出和創造。

在圈內,他思維敏捷,精力超旺,行動紮實,不善於說大話,而善於用行動表現真誠,大家對他充滿敬佩、信任,自覺不自覺、心悅誠服地把他當做領軍人物。他創辦的新疆阿威廣告有限公司,是阿克蘇唯一榮獲“AA”級資質的廣告公司。

童年關中

馬戰峯1963 年出生於陝西關中周至縣翠峯鄉農民之家,他排行老四,家境十分貧困。在馬戰峯的記憶中,家中幾乎沒有喫過白麪饃,看見鄰家的孩子喫白饃,好生羨慕。

飢餓的年代沒有給他強健的體魄,卻給了他堅毅、執著的性格。馬戰峯聰穎靈秀,上學後,各門功課在班級名列前茅,並有極高的藝術天賦,唱歌、樂器、繪畫、書法、詩詞文賦、樣樣拔尖。高中時期,老師們格外器重馬戰峯,認爲他是可塑之才,將來必有一番作爲。

馬戰峯懂事孝順。那年月父親的離世、母親的含辛茹苦、兄長們的早早務農,讓馬戰峯暗下決心:上完高中參軍,給家裏減輕負擔、到部隊建功立業,成就人生。對此,老師和校領導深感惋惜,再三勸阻;勸阻不成,部隊來調檔,遲遲不發檔案——以此留住馬戰峯……都說“關中人屬牛,倔強、執拗”,馬戰峯的選擇讓人真正領略了這句話的含義:不發檔案也沒攔住他的腳步。男兒有志,志在四方。

青年庫車

1982 年,馬戰峯當兵來到了新疆,他當時在庫車縣當的是防化兵。很多新兵初離家鄉,思鄉心切,無法忍受軍營枯燥的艱苦訓練,有時情緒難免低落。馬戰峯卻樂觀豁達,把軍營當作磨鍊意志的課堂,堅韌不屈、百折不撓。他懷揣自己人生的理想,徜徉在軍營裏。

很快,關中文化薰陶出來的個性顯示出對人生、對命運的巨大作用。他在新兵裏脫穎而出。先是被指定爲新聞報道員,向地方媒體和軍內報紙報道部隊的新鮮事,定期出黑板報。在這片文學的天地裏馬戰峯的才華得到了施展;後來被抽調到團裏的臨時文藝小分隊擔任編導,寫快板書、演唱、表演小品等,參加全師的文藝匯演;再後來被抽調到師部文藝宣傳隊,先擔任編導,後兼演員,小號手、笛子手、架子鼓手、長號手……精彩一路走來。時光悄然從軍營裏走過。3 年後的1985 年,阿克蘇地委派出小組到馬戰峯所在部隊全師內選拔招錄祕書,錄取了四位,馬戰峯名列其中。他被分配到庫車縣委辦公室當祕書。

馬戰峯不願窩在小小的辦公室裏,他想在更廣闊的天地裏展翅翱翔,一再請求到縣廣播電臺當記者。縣委惜才愛才,3 個月後將他轉爲國家幹部,才調到縣廣播電臺當了記者。

1992 年,馬戰峯與新任阿克蘇市委書記高烈卿有幸相遇,一番交流,深得高烈卿賞識,又被不容商量地調到阿克蘇市委當了祕書。相處兩年,馬戰峯認爲時機成熟,向高烈卿表明心願:“讓我去市電視臺當記者吧?” “爲什麼?” “喜歡唄!” “多少人削尖腦袋往機關鑽,苦於抓不住機遇,你幹得好好的,卻要……你犯傻還是犯渾啊?” “說心裏話,市委很好。但是,我更喜歡新聞職業,自由一些。” “真拿你沒治!” 於是,馬戰峯到了阿克蘇市電視臺任新聞中心主任兼廣告部主任。抓新聞又抓廣告,主要從事廣告經營,在新聞領域他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遠。

馬戰峯在溫宿托木爾峯自然保護區採風。

中年阿克蘇

廣告創意的不斷求新,大腦思維的高速運行,馬戰峯擁有了更多常人難得的體驗。由於理念上與臺領導的差異,各執己見,馬戰峯揚長而去,選擇了辭職。

記者,多少人羨慕的職業;阿克蘇市電視臺,多少人嚮往的單位;這麼好的工作,馬戰峯說辭就辭了,他的做法讓許多人都不理解。馬戰峯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向朋友借了2 萬元,註冊資金5 萬元,辦起了“新疆阿威廣告有限公司”。

有句話說,“男人應該對自己狠一些”。馬戰峯的理解是:“狠”是一種追求,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境界,一種格調……

馬戰峯創辦的廣告公司,讓阿克蘇人看到了只有在發達城市和影視裏才見過的燈箱廣告、大型戶外廣告、大型三面翻戶外廣告、樓宇廣告……主街上一串燈箱廣告上面展示着阿威公司的服務宗旨:即使一元錢,也精心安排——由此可見阿威做事的態度。然而接踵而來的榮譽更讓人們看到阿威廣告的創意獨到。1998 年馬戰峯獲得中央文明辦、國家工商局聯合授予的“公益廣告活動先進個人”稱號;1998 年至2005 年,阿威廣告公司每年都代表新疆廣告界參加全國廣告節和廣告大賽,捧回“設計優秀獎”、“公益廣告作品優秀獎”;馬戰峯還代表新疆到法國參加了戛納國際廣告節……

可所有這些,馬戰峯卻看得很淡,他的精力更多地投放在攝影、讀書、喝茶、藏玉、戶外運動、興辦藏獒園等方面。他總能不斷地製造出“故事”。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周濤見到馬戰峯說:“馬戰峯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我喜歡和有故事的人交友。遺憾的是我們相見太晚,否則,你會讓我的思緒在你瘋狂奔騰的撩撥下,走進我早先的文集中。不過,你是一匹與衆不同的‘怪馬’。”

壯年高遠

歲月如梭,馬戰峯也50 歲了。面對那麼多的讚美,馬戰峯很淡定,對於事業,他依然雄心勃勃。讀書充電,馬戰峯閱讀的書籍門類齊全,有廣告業務類、歷史類、傳記類、旅遊探險類、民俗風物類、考古類、民族宗教類、攝影類、藝術類、修養勵志類、玉石類、茶類、文學類以及馬戰峯酷愛的國學類,有不少書是文言文,他就對照着詞典來閱讀。

馬戰峯的攝影藝術成長之路是在當了記者以後形成的:電視新聞攝像——廣告創意攝影——風光藝術攝影——民俗藝術攝影。對攝影的癡迷與執着,使他幾乎用生命爲代價,用雙腳勾畫出了攝影的長征路線圖:環塔里木探險攝影——羅布泊古國遺址探險攝影——絲綢之路古今風情攝影——全國景區覽勝攝影——新疆主要民族民俗攝影……

爲了確保走完這條長征路線圖,他研究中外的探險書籍、民俗、新疆的歷史和民族宗教史。他說:“我無法想象,光有攝影藝術技巧方面的知識,沒有歷史知識和相關的地理知識,怎麼能夠拍攝出好的藝術作品來。”

馬戰峯興趣愛好廣泛,思想活躍,善於求新,讀書和閱歷又讓他變得淡定超然、寬厚包容、儒雅平和,馬戰峯已經想不起來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研究茶經,他把喝茶和其他愛好完美地結合,創造了全新的生活。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馬戰峯的茶友卻無法分類、分羣,各種朋友他都能接納包容。經常到馬戰峯這裏喝茶的人,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層面,他們都是有才華的人。

對馬戰峯而言,喝茶是爲了修身養性提升文化品位。“無論攝影還是廣告創意,都離不開個人文化知識的儲存量和藝術素養、處事修養的積澱。沏一壺茶慢慢飲,放一曲音樂靜靜賞,抱一本書或瀏覽或細讀,時光不覺飛過,十幾年下來,感覺身心格外輕鬆愉悅……”

馬戰峯擁有的知識讓他在交友方面大方、寬厚、淡定,在很多方面他的出奇和創新,讓他成爲多個“圈”中的佼佼者。

最讓人感到震撼的是馬戰峯的托木爾峯冰川攝影作品。 2004 年冬,在烏魯木齊和阿克蘇舉辦展覽大獲成功之後,《中國攝影》、《攝影之友》等雜誌刊登了組片;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韶華看到馬戰峯的托木爾峯冰川系列攝影作品說:好久沒有看到國內有如此震撼力的攝影作品了。5 幅作品收入韶華主編的爲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 週年而出版的大型影集中。

有一天,攝影界的朋友獲悉馬戰峯購置了幾十萬元的照相機,都很喫驚。當馬戰峯成功舉辦“托木爾峯冰川影展”,人們震驚了:畫面讓人震撼,馬戰峯的精神讓人震撼。那一年阿克蘇地區攝影家協會改選“班子”時,人們異口同聲說:主席還用選嗎?——馬戰峯當之無愧,主席非他莫屬。採風,他幾乎遊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遍訪了新疆民俗濃郁的縣鄉和村莊;兩次一個人駕車往返新疆阿克蘇—陝西西安。馬戰峯在2004 年9 月、2005 年5 月、2007 年6 月三次攀登到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拍攝托木爾峯冰川,爲世界攝影界獻上了稀世佳作,也爲科學考察和研究提供了無比珍貴的資料。

馬戰峯選擇了托木爾峯,托木爾峯也選擇了他。

馬戰峯在托木爾峯冰川拍攝。

攀登托木爾峯,先乘越野車從阿克蘇市出發經溫宿北上,行使70 公里抵達塔克拉克牧場,進入托木爾峯自然保護區的平臺子旅遊區,再租用馬匹馱運物資,沿着臺蘭河谷徒步15 公里到達蘇布塔什,歇息片刻,再人工背上各種物資器具沿臺蘭河谷向北行進13 公里抵達瓊臺蘭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營地歇息,再沿西瓊臺蘭冰川行進10 公里抵達海拔3900 米的登山大本營。在這裏可以近距離考察、拍攝瓊臺蘭冰川,遠距離拍攝托木爾峯以及科其克爾峯。這是一些旅行社團爲一般的旅行探險發燒友們設計的旅行線路圖。

第一次拍攝是在2004 年9 月22 日出發的。很快就到了第一個大本營——停放下汽車,租用9 匹馬加上嚮導和馭手。

一行7 人走了兩天後抵達第二個大本營——留下馬、嚮導和馭手。5 人揹着給養、宿營物資和照相裝備到達3900 米海拔的最後一個大本營。這之後,只有馬戰峯和一個助手揹着給養、宿營物資和照相裝備繼續向更高的海拔攀登,尋找最佳攝影位置。空氣越來越稀薄,風越來越大,氣溫越來越低,東西越來越重,腰越來越直不起,眼睛越來越睜不開,腿越來越邁不動……風和寒冷就像兩隻巨大的手在無情地捂着他的嘴和鼻子,叫他吸不到氧氣。馬戰峯有時走在堅石上,有時走在冰川的漂礫上,感覺腳下的一切都是虛軟的,人的身體不由自主地搖擺不穩。太累了,就趴在冰上大口呼一會氣,疲憊稍稍得到緩解。接着,“必須找到最佳拍攝位置”的意念又讓人在大腦一片空白的狀態下繼續往上爬……實在爬不動了,絕望讓人直想躺下立即死過去……

夜裏,躺在帳篷裏,睏乏得想死,大腦卻像要爆裂,幻覺連綿,只有一點既模糊又清晰,那就是:明天要拍片……

不知道迷糊了多久,睜開眼,動動手腳,感覺自己還活着,朝外望:新一天來臨了——趕緊起來選地方,整理器材,等待太陽出場,按快門……來回十天,有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沒有送命實在萬幸:第一次是在往上攀的途中,有大約七八米陡坡,突然踏空閃身摔倒,頭朝下身體像流體一樣往下溜,當剎住時,他看到眼下是深谷,倘若墜下去必然粉身碎骨——那一刻,讓他知道了,生與死僅一步之遙;生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沒有攀上高峯,於心不甘。

第二次是在歸來途中。拍攝完畢,神經鬆弛,身背所有物品下坡,那感覺比向上攀登還難十幾倍。絕望的念頭一次次襲來——起初恨不得把十幾萬的三腳架扔掉,之後恨不得只留下膠片把上百萬的相機扔掉,再之後一步都不想邁只想躺下睡死過去……下到達蘇布塔什,騎馬凱旋中,有一塊房子般大的巨石,馬轉彎太急,冷不防物品與巨石相撞,慣性使然,馬蹄踏空栽到河裏,馬戰峯被水急衝直下。在緊要關頭,馬戰峯急中生智,沉着順勢而下,藉助水的旋轉力,登住了一處突出的崖石爬了出來。這一次與死神相遇,他並不感到可怕,因爲這突如其來的死神讓他走出絕望,剎那間頭腦變得清醒,他覺得他已經超越了前人,攀登上了理想的高度,拍攝到了托木爾峯,即是和死神結伴而去,也值!

回到阿克蘇,朋友看到一個面色紅紫、面容全非的勇士——馬戰峯。2005 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創刊55 週年,該雜誌牽頭髮起了“選美中國”活動。200 多名國家工程院院士,地理、地質、風景園林學會,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學會專家,美術學院教授、攝影家、知名作家、民俗專家等,分成17 個小組初審,然後由上述專家中確定19 人組成“‘選美中國’總評審委員會”再審,確定了“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排行榜”,托木爾冰川排名第二,專家們評審的依據就是馬戰峯拍攝的照片。其後,《中國國家地理》以中、英、法、德、意、西、俄、阿、日、韓等文字出版了《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發行世界,其中“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排行榜”托木爾冰川的照片和文字皆出自馬戰峯之手。《天山托木爾冰川雪峯:獻給旱海的殷勤》以2000 多字的文章配了六幅圖片,其中兩張通欄。三名專家的評語爲:那廣袤冰川上的冰川冰面湖,風情萬種的冰鍾乳,實在綺麗壯觀。冰川長度僅次於音蘇蓋提冰川,達41.5 公里,其中18 .4 公里的冰面被厚達10 至40 釐米的表漬層所覆蓋,這種類型的冰川因它而命名爲托木爾型冰川。至此,天山托木爾峯頂俯臥千年不動的托木爾冰川由《中國國家地理》推向全國和世界,廣爲人們知曉。

阿克蘇水草豐美,土壤肥沃,農產富足,這一切得益於以托木爾峯爲代表的十餘座6000 多米海拔的高峯冰川。這些千年第四紀冰川消融,水流潺潺,順勢而下,匯成託什幹河和昆瑪裏克河、阿克蘇河、渭幹河、卡布斯浪等河流,潤綠兩岸數百萬畝土地,養育二百多萬各族羣衆——很多阿克蘇人卻不知道這些,自然更不知道這些冰峯頂端的景觀和景觀變化的情況,至於外地人知道得就更少了。

托木爾峯——阿克蘇的母親峯。 “我要讓阿克蘇和阿克蘇以外更多的人知道阿克蘇的母親峯!”《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大大刺激膨脹了馬戰峯的理想,他開始實施再度攀登托木爾峯的拍攝計劃。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次攀登托木爾峯就不感到那麼驚險、困難了。但是,當他站到第一次拍攝冰川位置的時候,鏡頭裏的畫面更讓他激動不已,他簡直不敢相信,相隔一年,在同一個地方拍攝,鏡頭裏的畫面卻沒有絲毫相似之處。他明白,冰川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着——這是多麼有意義、重要的發現啊!鏡頭可以雄辯地告知人們這一重要發現。這一發現促使馬戰峯決心三上托木爾峯冰川拍攝……

第三次拍攝托木爾冰川,讓馬戰峯在海拔4000 米的山上飛跑感覺卻如履平地,不僅這次拍攝很成功,還催生了一個更加有意義的計劃:把中國境內尤其是阿克蘇境內天山海拔6000 米以上的山峯和冰川都拍攝一遍,舉辦“天山高峯冰川攝影展覽”,出版“天山高峯冰川攝影專輯”,讓更多的人認知天山上這些雄偉高峯的魅力。

天山上和托木爾峯做伴的海拔6000 米以上的雄峯有十幾座:諸如汗騰格里峯,有形似花朵的雪蓮峯,潔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峯(白玉峯),形似臥虎的卻勒博斯峯(虎峯)。幾年過去,只剩下了汗騰格里峯和雪蓮峯。

馬戰峯計劃在2012 年拍攝完汗騰格里峯和雪蓮峯峯頂和冰川的任務。

然後,幹什麼呢?

——完成阿克蘇地區主要民族的民俗攝影。

然後再幹什麼呢?

——完成環塔里木探險攝影。

然後再幹什麼呢?

——完成羅布泊古國遺址探險攝影。

然後再幹什麼呢?

——他的“貪婪”和足跡永無止境……

來源:節選自《成功有道理》一書         作者:楊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